□文/張嵐 浙江蕭山醫院
最近,王奶奶體檢發現肺部有個結節,但不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非常焦慮。醫生告訴她要想明確診斷,必須做個病理檢查。
王奶奶身體一直不錯,平時很少上醫院,只聽說過B 超、放射和檢驗,從來沒有聽過病理檢查,難道就像法官斷案一樣,判定良惡性全靠它?
病理檢查是臨床所有檢查中準確率最高的一種檢查方法,所以常被稱為診斷“金標準”。
當身體某些部位有病變,且不能明確病變性質的時候,通常臨床醫生會通過切除、鉗取或穿刺吸取該部位病變組織送到病理科進行病理檢查。病理科醫生收到組織標本后,將其經過一系列處理制成病理切片,再由病理醫師用顯微鏡對病理切片進行觀察。
打個比方,一個人長了顆比較大的痣,因為影響美觀打算切除。但只要切除就行了嗎? 當然不是,還需要送病理檢查。盡管肉眼看是一顆痣,但它究竟是單純的痣,還是惡性黑色素瘤,只有通過病理檢查才能確定。闌尾炎手術也如此,盡管看起來簡單,但也要通過病理檢查排除闌尾癌變的可能。
病理檢查的類型比較多,除了之前提及的常規組織病理檢查,還有術中冰凍病理檢查、細胞病理檢查、免疫組化病理檢查、分子病理檢測等,這些檢查方法都是為了明確診斷疾病。
●術中冰凍病理檢查:是將手術中切下的病變組織在冰凍切片機中零下20 攝氏度左右迅速凍結,經多個環節處理后制成切片供病理醫師在顯微鏡下觀察分析,作出病理診斷,一般整個過程在30分鐘以內。主要用于手術過程中明確病變性質(腫瘤/ 非腫瘤、良性/惡性腫瘤),其次還可了解惡性腫瘤擴散情況,包括是否浸潤相鄰組織,是否有區域淋巴結轉移等,從而幫助手術醫生決定下一步手術方案。
●細胞病理檢查:顧名思義是針對細胞標本的檢查。因為腫瘤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脫落,所以細胞病理檢查最重要的應用是對腫瘤的診斷,即通過對痰、尿、胸腹水、宮頸涂片及針吸等細胞學標本的檢查判斷其中有無腫瘤細胞,比如我們平時常見的宮頸癌細胞學篩查,即通過觀察宮頸脫落細胞檢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該應用顯著降低了宮頸癌的發病率與死亡率。
●免疫組化病理檢查:是利用抗原和抗體的特異性免疫反應來定位組織中某種抗原成分的一門技術,在一般病理檢查中不能明確診斷的疑難病例常要用到。對原發病灶不明的轉移癌,運用免疫組化病理檢查可以確定原發灶。同時還可用于對腫瘤做進一步病理分型,為臨床提供治療方案的選擇。
●分子病理檢測即DNA 檢測:也就是體內基因的檢測,不僅能為腫瘤患者提供更精準的診斷,還能為患者能否接受具有針對性的精準治療提供關鍵的依據,從而明顯延長病人的生存時間。
術中冰凍病理30 分鐘以內出結果,細胞病理檢查2 個工作日出結果,常規病理需3~5 個工作日,免疫組化和分子病理檢測一般5~7 個工作日出結果。
很多疾病都很狡猾,但在病理科的顯微鏡下所有細胞都無所遁形,作為診斷“金標準”,病理檢查不僅能夠判定疾病性質,也能解讀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還能給臨床醫生提供更好的證據,為患者制訂更合理的治療方案。所以,我們一定要對身上切取或者掉下來的組織進行病理檢查,重視病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