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近年來,企業對高職汽車專業有一定的用人需求,但學生到汽車企業的就業意愿不高。據此,通過對汽車專業類校企合作項目的勞動教育,以及校企合作項目的實踐,探索增強學生勞動意識、精準確定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學生就業意愿的途徑。
關鍵詞:校企合作;勞動教育;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 收稿日期:2022-07-20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9.028
1 前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簡稱《意見》),特別強調了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1]。2020年7月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簡稱《指導綱要》),重點解決勞動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勞動教育作為培育新時代勞動者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2]。從職業院校的管理來看,勞動教育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環節[3]。
本文將勞動教育和汽車專業類校企合作項目運行相結合,通過近10年的汽車職教項目運行實踐,探索出了將勞動教育融入汽車專業類校企合作項目運行的途徑,改善了汽車專業同學在校學習的精神面貌,增強學生勞動意識,精準確定了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提高了學生從事汽車類相關崗位的就業意愿。
2 現階段汽車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項目現狀
汽車職業教育典型校企合作項目自1994年豐田T-TEP項目開始后,到2004年上汽通用汽車ASEP項目,再到2008年上汽大眾啟動SCEP校企合作項目等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我校先后加入豐田T-TEP項目、上汽通用汽車ASEP項目和上汽大眾SCEP項目等,項目運行已有10多年的歷程,在合作初期校企合作學生個人定位清晰,就業意愿較高,近幾年學生的就業意愿開始下滑,實習期離職率較高。
通過對學生、企業走訪調研,產生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a.學生到企業實習時對實習環節的適應性下降、對實習過程中的工作任務接受度下降、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清晰;b.企業反映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變少,工作中表現出的責任心下降,融入新環境的能力下降。這是多數汽車類職業院校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高職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現階段的困境與勞動精神的缺失具有內在一致性[4]。
3 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運行中面臨的困境
高校勞動精神的缺失即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奮斗精神及創新精神缺失[5]。汽車校企合作項目運行過程中,多數院校都能按照校企合作項目運行框架開展校企合作項目,但大多數汽車類的院校校企合作項目在運行中存在以下問題。
3.1 校企合作項目在學生中的吸引力下降
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在與院校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初期,多數院校迫切希望通過校企合作項目改善本校的實訓條件和師資培養問題,并通過校企合作進一步提升專業師資水平。早期的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在定向班人才培養方面屬于汽車職業教育的“精英”教育,擇優選拔同學加入定向班進行培養,當時大多數汽車專業學生以能夠進入定向班學習為榮。隨著院校校企合作項目的增多和汽車招生規模的下降,汽車類校企合作開始從“精英”教育進入到“大眾”教育階段,校企合作項目對學生的吸引力下降,進入到校企合作項目定向班的同學在學習主動性和自我職業定位方面變的較差。
3.2 校企合作項目存在重技能訓練輕勞動教育的現象
現行的汽車校企合作項目在定向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重技能訓練,輕勞動教育的現象。縱觀多數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課程、教材體系,汽車維修類、汽車服務類、汽車營銷類校企合作項目更多注重技術和技能、崗位工作流程的培養,很少涉及職業素養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勞動教育更是少之又少。勞動教育的缺失表現為汽車職業教學校企合作項目定向班學生技能水平較高,但勞動素養、職業素養方面參差不齊。
3.3 勞動教育的缺失導致畢業生實習適應性下降
近幾年,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定向班學生到企業實習過程中的適應性下降,留存率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校學習過程環境和紀律較為寬松,到了企業不適應其紀律要求;在校期間學習的更多是技術和技能,在勞動教育、勞動精神等方面較為缺乏,面對工作時不能較好地承擔職業勞動,未能處理好個人事務與工作內容的關系、師徒關系、工作崗位職責和個人職業發展問題。
4 勞動教育在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中的實踐
《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重點是結合專業特點,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6]。
勞動教育在校企合作項目中開展要有謀劃、有設計和有機融入,勞動教育的開展須具備育人功能,同時對應職業院校來說,將勞動教育與未來就業相結合更具有特殊意義。
高職汽車專業類校企合作項目可以在項目運行中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管理相結合,將定向班學生班委職位設置企業崗位化,將校企合作實訓中心場地管理車間化,將定向班學生身份由學生轉化為員工,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具體勞動實踐過程,逐步形成良好的勞動品質,進而解決現階段校企合作項目定向班學生在實習就業時的一系列問題。
4.1 按企業崗位設置班委職位
按照企業崗位設置班級職位,有利于在同學中形成準企業的框架結構,為勞動教育提供組織機構基礎。以我校上汽通用校企合作定向班班級管理為例,班級管理采用準4S店崗位管理模式,使定向班學生在定向班學習期間就進入到準工作狀態的管理。崗位設置名稱同4S店相應崗位相同,工作職責方面根據定向班運行實際情況進行制定。
崗位人員選拔方面采取面向班級所有同學公開競選的選拔方式進行,具體流程采取自薦、選拔、試用、統一協調任命的方式確定。結合校企合作項目運行實際,上汽通用校企合作定向班班級相關崗位設置如圖1所示。
通過企業化的組織機構設置,讓學生明確各自的職責,同時營造真實的企業運行環境,學生身份重新定義,便于后續勞動教育相關活動的開展,各崗位按照企業崗位職責對應工作任務,結合定向班實際,對崗位職責進行重構,具體各崗位職責如表1所示。
4.2 按車間管理制度管理
企業化的班級組織機構設置為校企合作實訓中心車間化管理奠定了基礎,整個校企合作實訓中心運行相對于學校傳統管理就有了質的變化,首先教師身份就轉化為企業培訓講師,班級負責人就轉化為汽車部門負責人,定向班學生就轉化為企業車間員工。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每個人都會在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間角色轉換。同學們增加的是責任感和責任心,讓勞動教育于無形中融入校企合作的日常運行中。
4.3 設置輪值車間主任
勞動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積極的勞動情感。我校上汽通用校企合作項目在車間管理上創新采用了輪值車間主任制,能夠讓每一位同學在定向班期間體驗和實踐管理與被管理者角色的轉化,培養換位思考能力,鍛煉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形成換位思考的能力。通過設置輪值車間主任,增強汽車專業同學的責任心,從心理上主動接受勞動過程,并在責任心的趨勢下持續形成勞動意識,形成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
4.4 晨會制度貼近生產實際形成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勞動教育不應僅限于體力勞動,應注重體力勞動和智力勞動的結合,通過晨會鍛煉輪值車間主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當眾演說的能力。上汽通用5 min是讓車間主任晨會前準備5 min的PPT,介紹上汽通用的車型等內容,鍛煉學生的知識整理、歸納、吸收、輸出的能力,體驗教師或培訓人員教學勞動的過程,形成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
4.5 汽車品牌文化節弘揚勞模精神
勞動教育需要有榜樣的引導形成。在校企合作項目勞動教育過程中,每年組織一次汽車文化節,邀請勞模進校園,讓在校學生了解勞模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通過優秀畢業生進教室做報告,讓定向班學生了解優秀畢業生成長過程和勞動過程,在榜樣的引導下讓學生更好地明白勞動的過程即是成長的過程,勞動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勞動是自己價值實現的途徑,勞動過程也是創新的源泉。逐步形成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
4.6 技能競賽和志愿服務活動培養工匠精神和奉獻意識
將勞動教育與工匠精神培育高度統一起來,有利于培育新時代的大國工匠。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新時代學生“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7]。
勞動教育的工匠精神是需要在具體工作中展現,汽車類校企合作項目通過每周技能“小比武”,學期末“技能競賽”,營造出技能寶貴、勞動光榮的氛圍,通過“小比武”和“技能競賽”的開展,實現了鍛煉學生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在“我為師生辦實事”志愿服務過程中,鼓勵同學利用專業課程所學開展志愿服務,免費為全校教師開展車輛故障免費檢測活動,通過活動,增強了學生志愿服務的意識;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面對的是真實的用戶車輛,在服務過程中,通過解決車輛問題,讓學生感受到了通過自己的服務解決了別人的困難,所學有所用,這也是通過勞動奉獻社會的途徑之一。
4.7 企業實踐雙導師制優化勞動教育評價機制
勞動評價機制是勞動教育效果的關鍵環節,完善的評價機制能夠對學生勞動教育的情況進行多維評價,實現勞動教育與課程相結合。學院汽車專業類校企合作項目分為在校學習和校外實習兩個場景,校內學習階段,勞動評價由學生互評和教師參評模式開展,校外實習過程中,由校內和校外兩個維度進行評價,由校內外實習指導老師共同對學生實習過程中的勞動表現進行評價。
5 結語
勞動教育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開展得是否深入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勞動精神的培養、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學生對未來職業崗位的認知和認可程度,從而會影響學生職業定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將勞動教育與校企合作項目相融合,能夠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明確對未來工作的責任心,提高對職業規劃的清晰度。通過將勞動教育融入汽車專業類校企合作項目,引導汽車專業學生形成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觀念,最終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0(10):7-11.
[2]陳艷紅.高職院校構建勞動教育體系的路徑和探索——以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7):81-84.
[3]趙陽,韓飛.新時代職業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實施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1(18):42-43.
[4]鄒坤萍,李全海,肖俊茹.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山東管理學院為例[J].山東工會論壇,2021,27(4):1-9.
[5]汪萍.高校勞動教育的發展歷程、基本經驗與進路選擇[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12):12-16.
[6]班乃明,謝衛軍,儲佳佳.關于構建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實施體系的思考[J].才智,2021(23):13-15.
[7]賈佳霖.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及其實踐策略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21.
作者簡介:
相象文,男,1985年生,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校企合作項目運行、新能源汽車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