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又來“信”了,當兵十年,他的信一直追著我。
老于是我父親,一名老師,為人嚴謹,喜怒哀樂從不寫在臉上。我對他的愛稱有很多,“于爹”“于老師”“于老爹”……至于怎么叫,完全看心情和場合,但私下我喜歡隨父親的朋友——我的父輩們——叫他“老于”。
收到老于的第一封來信時,我還在新兵連。那時候,打電話得先買電話卡,再去電話亭排隊等候,很不方便,所以我經常給家里寫信。
記得我的第一封信大致內容是抱怨自己當的是后勤兵,不能拿槍、開坦克,伙食一般,環境不好,不自由……一通牢騷。一周后,父親的回信到了,內容不長,半頁紙。
父親信中說:“收到你的來信,我很驚訝,你小子還會寫信了。下面的話謹記:后勤兵也是兵,不能像在家一樣任性。人活在世上,心若計較,處處是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晴天。有些事不必煩惱、抱怨,用微笑來面對,煩惱會隨著快樂飄走的。愿你學到真本事、真本領,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看完信,我有些不高興,原想父親會幫我說一些解氣的話,哪知他卻給我說了一堆大道理。很長一段時間,我沒和家里聯系。
后來,對父親來信的認可源自我工作的調整。一天,連隊領導讓我干文書。我心想,文書哪有站崗舒服。晚上正好給家里通了電話,我抱怨起讓我干文書這個苦差事。父親說,領導的安排是看得起咱,要感激人家。父親又問:“我給你寫的那封信看了嗎?要是看不太懂,慢慢悟!”
媽媽接過電話小聲說:“你爹前幾天夢到你在外面不高興,還哭起來了?!?/p>
父親在那邊和我媽急了:“你跟兒子瞎說啥呢,你才哭鼻子了!”
通完話,我仿佛一下子理解了父親的苦心,心里敞亮了許多。過后我接了文書一職,天天起早貪黑、時不時還通宵達旦,累的時候我會拿出父親的來信看看,每一次看都有不一樣的心情。
后來我到了污水處理廠,這里的工作又臟又累,有時候都想退伍回家。我用手機給父親發了一條短信,說了我的想法。不久后收到父親來信,信很長:“……你的情況我基本了解了,對你近兩年的成長我很欣慰,堅持下去吧!‘放棄’二字15筆畫,‘堅持’二字16筆畫,放棄和堅持就在一筆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人間百態,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無論你睡多晚,總有人比你更晚;無論你多辛苦,總有人比你更辛苦。好好干下去吧,趁大好時光多思、多問、多看、多學!”看了信,覺得父親的鼓勵打到我心坎上,眼淚不自覺地在眼眶里打轉,我下定決心要留隊繼續干下去!好好地干下去!
轉眼間,我入伍10年了,父親也不再用紙給我寫信了,而是喜歡按書信格式寫好內容,再用微信發給我。有一天,父親突然在微信上給我發來一封信,我心里還嘀咕,這不年不節的,“于爹”能給我寫啥?
“人不過像沙漠里的一粒塵埃,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無須埋怨;只管以從容的姿態,安之若素,將萬千繁華賞盡,攜一抹風輕云淡,笑看流年?!蔽覜]有敷衍,逐句看完,看得一頭霧水,心里也有了莫名的不安。打過去電話,父親卻掛了,給我回了微信:“你小舅爺去世了,就是老從鄉下走半天路來咱家看你奶奶的小舅爺,昨晚走的。”小舅爺是我奶奶的弟弟,我爺爺在父親16歲時就去世了,那時家里全靠奶奶和小舅爺照顧,小舅爺本是父親最后一位在世的長輩……我的手指停在輸入欄那兒,許久都不知道回點什么。我的“于爹”“于老師”“于老爹”真變成“老于”了。
我結婚的時候,父親發了微信朋友圈:“兒子率直陽光能干,兒媳漂亮懂事良善!我唯有再感謝和竊驕傲,以敬上蒼賜甘露于桑梓!”文縐縐的。
自從娶了媳婦,我當父親面也順嘴“禿?!背隽恕袄嫌凇?,我們父子的交往似乎少了一些刻意?!袄嫌凇卑l朋友圈的頻率也勤了起來,而他每一次在朋友圈的有感而發,我都會悄悄保存下來。我想,這也是父親給我的另一種方式的“信”吧!
(作者單位:戰略支援部隊某部)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