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皮克斯的重磅力作《光年正傳》上映,作為《玩具總動員》系列的前傳電影,讓不少人直呼“爺青回”:1995年上映的《玩具總動員》,讓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成為不少動畫人心目中的“行業(yè)天花板”。
如今27年過去,皮克斯的幕后團隊中也出現了不少中國面孔,其中就包含90后的東北小伙王鈺。
2021年,大學剛畢業(yè)的王鈺入職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成為一名角色技術藝術家,至今已經工作了一年多的時間。在皮克斯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
第一次看皮克斯的動畫作品,應該是在2005年。小姨家租了一張《超人總動員》的DVD,我就跑去她家看,看完后,我整個人“大受震撼”。因為我從小學過素描、水彩,所以對動畫中的角色造型會特別敏感——為什么《超人總動員》可以做到這么精致的程度,連頭上的毛發(fā)都根根分明?
2012年,我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動畫系,成為電腦動畫專業(yè)的一名學生。大二的寒假,我在電影院看了迪士尼的《冰雪奇緣》,當時就被驚艷到:不論是從視覺設計、動畫技術還是故事立意來看,它都完成得特別流暢,幾乎沒有任何缺陷??赐曛?,我就想:“我什么時候也能做出這樣的一部作品?”
大二的暑假,我成為東方夢工廠的實習生。當時他們在和美國夢工廠合作《功夫熊貓3》,在這里,我見證了一部動畫片的創(chuàng)作流程,也感受到了動畫人的“自我修養(yǎng)”——當時負責我的總監(jiān)是個雷厲風行的意大利人,有時一個東西的顏色調得不對,他就會很嚴厲地說“你沒準備好這個東西,就沒必要拿來給我看”,這讓我意識到了他們對作品質量的追求。
后來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我有幸獲得了去迪士尼實習的機會:當時一共有5個實習生,我們的任務是創(chuàng)作一部名為《Maestro(大音樂家)》的動畫短片,我主要負責設計角色的模型、材質和毛發(fā),以及燈光渲染合成等工作——《冰雪奇緣》《瘋狂動物城》的“幕后大佬”就坐在旁邊,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分享各種技巧和心得。
我的研究生畢業(yè)作品是一部名為《The Organized Life(完美人生)》的短片,講述了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家庭的故事:主人公從小就被教導要做一個完美的人,但是他有一天突然發(fā)現,人生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經過一系列轉變后,跟自己達成了和解。這部短片的靈感,源于我的親身經歷——在我的成長過程中,我的母親扮演著嚴母的角色,當我考了99分,她可能會更關注剩下的1分丟在哪了。這部短片成為我進入皮克斯的敲門磚。
皮克斯動畫工作室招人,一般分為兩種途徑:應屆畢業(yè)生可以先投實習,在經過近一年的試用期后申請轉正。但因為培養(yǎng)新人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成本,所以皮克斯更傾向于直接招一些有工作經驗的人。
我算是比較幸運的那一個:快畢業(yè)的時候,皮克斯的角色部門正好有一個職位空缺,我看到后就馬上投了簡歷,隨后順利進入面試環(huán)節(jié)。
一開始,我本來還想展示在迪士尼實習時做的短片《Maestro》,但在面試的時候,一放完畢業(yè)短片,就有8個面試官對著我輪番提問,我緊張壞了,結果就忘了這回事,甚至都沒提到自己在迪士尼實習過。
但幸運的是,皮克斯當時正在進行的項目《Win or Lose(不論勝負)》,和我的畢業(yè)短片風格有點類似。在講解完我的創(chuàng)作思路后,他們覺得我的風格很適合那個項目,于是就陰錯陽差地讓我進去了。

我們部門的辦公室在公司主樓,就是紀錄片里經常能看到的、由喬布斯設計的那棟大樓。我第一次走進去時,感覺就像做夢一樣——倒不是指夢想成真,而是有一種穿梭時空的感覺:我看過一部2005年的皮克斯紀錄片,里面拍下了宮崎駿來皮克斯總部交流的畫面。等到我真的站在這棟大樓面前,紀錄片里的一幅幅畫面,此刻都在眼前具象化了。
我在皮克斯的角色部門工作,是一名角色技術藝術家。而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在電腦上設計動畫角色的外觀,包括皮膚、毛發(fā)、服飾以及整體的質感,你可以將這份工作理解為一個電子理發(fā)師和裁縫,每天大多數時間都花在電腦里剪頭發(fā)、做服裝打版和刺繡。
入職之后,我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Win or Lose》,它是皮克斯的首部原創(chuàng)長篇動畫劇集,講述了一支中學壘球隊在冠軍賽中的故事,每一集都會從不同角色的視角展開,將在2023年播出。
一開始,我負責設計的角色是一個配角,但沒想到,導演看完角色成品之后很滿意,不僅將其改為了主角之一,還將這一角色定為模板,讓其他角色的風格都按照這個模板來設計,讓我很有成就感。
在皮克斯工作最“凡爾賽”的事情之一,就是擁有了“鐵飯碗”:皮克斯的工作崗位非常穩(wěn)定,基本上只要你不辭職,就可以一直做到退休——所以當我得知自己被錄用的那一刻,最大的感想之一就是:終于不用再找工作了!
除此之外,皮克斯日常也有不少福利:每逢節(jié)假日,皮克斯還會舉辦專門的主題活動——在中國農歷春節(jié)前后,皮克斯有一個類似大學社團的亞洲組織,會邀請舊金山華人社區(qū)的舞獅隊來表演,或是讓大家進行小范圍聚會,吃吃中國菜。
皮克斯每部即將上映的新片,都會舉辦不同主題的殺青派對,讓全公司員工參與其中:《青春變形記》的派對主題,是要求出席人士的著裝打扮,要符合20世紀90年代的服裝風格;而《光年正傳》的殺青派對,主題是太空、未來感——你可以穿件宇航服、熒光外套,或是穿那種很有金屬質感的衣服出席。
其實在皮克斯工作,我內心最驕傲的一點是:我參與的作品,未來可以影響到很多人——就像我小時候看《超人總動員》時那樣,我的審美和價值觀受到了不少影響。
皮克斯一直在嘗試別人沒有做過的題材,直到現在,我們也還在堅持這一理念:有時我們在創(chuàng)作一個角色,會覺得這個東西跟《尋夢環(huán)游記》太像了,那就盡量避免做成這樣;平時我走在超市里,或是刷手機的時候,有時看到了一個覺得不錯的東西,就會截屏下來做個參考——我們每天工作的動力,不僅僅是賺錢謀生,更是出于對動畫行業(yè)的熱愛。
我想對踏入動畫行業(yè)的朋友們說:“永遠不要給自己的夢想設限,不要覺得這個東西我做不到。很多事情你去嘗試了,就會發(fā)現沒有想象中困難?!?/p>
火箭熊//摘自驚蟄青年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jié),遠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