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夏天,蚊子就對人類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僅不離不棄,時不時還要發個“紅包”,大包小包都毫不吝嗇……只是這些蚊子幾千年來都沒有想通一個問題:一段關系的維護需要雙向奔赴,它們的一廂情愿只會惹得人類煩不勝煩,一心想置它們于死地。這一點,古人們應該更有發言權,畢竟他們與蚊子的愛恨癡嗔更深……
作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莊子給世人的印象向來是仙風道骨,追求生命自由,“逍遙游”“萬物齊一”……或許在輸出這些觀點的時候,莊子自己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會被蚊子逼瘋。
那是一個夏夜,莊子正在家里“坐忘”,眼見著就要往他追求的超越狀態靠近,忽然聽見一陣“嗡嗡嗡”的聲音,莊子有點煩,但是他在心里告訴自己:“仲尼曾對顏回說過‘聽止于耳’,這一條我可是記在我的《莊子·人間世》上了,我要堅持住。”莊子還沒有堅持多久,“嗡嗡嗡”又出現了,莊子繼續告訴自己:“下一句是什么來著?哦,對,‘心止于符’……”
蚊子怎會放過莊子,它們不僅繼續“嗡嗡嗡”,還慷他人之慨,給莊子發了一串“紅包”。那一刻,莊子覺得一切都是笑話:“仲尼啊,你說你的,我罵我的。”于是莊子拿起筆,在《天運篇》中吐槽了自己被蚊子欺負的事實:“蚊蟲膚,則通昔不寐矣。”
莊子這種神仙級的人物都能被蚊子咬得如此煩躁,那么歐陽修還要什么“醉翁”人設,再瀟灑恣意的情懷也敵不過蚊子的騷擾,于是歐陽修拿起自己的筆開始與蚊子做斗爭。這一次,歐陽修毫不客氣,直接寫了首五言詩,詩名言簡意賅,人狠話不多,兩個字:《憎蚊》。
這首詩名字雖短,但篇幅卻很長,更是我們現代人的內心寫照。“雖微無柰眾,惟小難防毒”,蚊子最可怕的就是體型微小,千防萬防,依舊防不勝防。“叢身疑陷圍,聒耳如遭哭”,是的,嗡嗡嗡,沒完沒了。除了罵蚊子以外,歐陽修還在詩中寫了自己打蚊子的心路歷程,如“猛攘欲張拳,暗中甚飛鏃”“手足不自救,其能營背腹”“盤餐勞扇拂,立寐僵僮仆”……
在與蚊子作戰的過程中,歐陽修嘗試了打空拳、用手抓、用光吸引、拿扇子攆,然而結局卻非常凄慘,只能“端然窮百計,還坐暝雙目”,用我們現代人的話就是:可憐弱小又無助。

鑒于蚊子的種種劣跡,古代文人們自是口誅筆伐,但人類的悲喜并不相通,比如,政治家齊桓公,他對蚊子的感情要復雜得多,用“愛恨癡嗔”來形容一點都不夸張。
那也是一個夏天,齊桓公在柏寢臺躺著,與他一起躺著的人還有管仲,于是他們開起了臥談會。當會議開到一半的時候,齊桓公忽然聽見一陣“嗡嗡嗡”的聲音。齊桓公對管仲說道:“仲父,現在咱們國富民強,沒有什么太多的憂患。這會兒我聽見蚊子嗡嗡嗡亂轉,它們是沒吃飽嗎?啊,我好心疼這些蚊子哦!”
只見齊桓公拉起他的蚊帳,將蚊子放了進來,他繼續表達著對蚊子的心疼:“就讓它們來咬我吧!”咬了一會兒,齊桓公分析道:“這些蚊子,‘做蚊底線’各有不同。有的比較客氣,沒咬我就飛走了;有的容易知足,吸了一些血也飛走了;最可惡的當屬那些不知足的蚊子,肚子已經吃飽了,還舍不得飛走,最后腸子被撐破,只能當場斃命……”
看透了“蚊性”的齊桓公沉默了一會兒,他撓著滿身的包,非常感慨:“唉,不知足的人跟那些貪婪的蚊子有什么區別?”于是齊桓公下令,要求全國的老百姓們以那些貪婪的蚊子為鑒,杜絕奢侈,提倡勤儉節約。
這段故事被記載于南朝梁元帝蕭繹的《金樓子》卷四“立言篇九”中,齊桓公因為心疼蚊子而自愿成為“喂蚊帝”,從而悟出了治國之道,看來他被“蚊子”咬出了境界,咬出了格局。
早在周朝時期,驅蚊蟲就已經是一件大事,甚至還有“驅蚊官”這個職位。據《周禮》記載,翦氏家族為捉蟲之官,負責給王室驅蚊蟲。“驅蚊官”在工作之前,首先要向神靈祈禱,希望憑借神靈的力量除掉蚊蟲;接著,燃燒有毒的莽草驅趕蚊蟲。
這個舉動給后世驅蚊蟲開拓了新思路。當然,燃燒有毒的莽草有“舍命驅蚊”的危險,好在后來的古人發現了重點在于蚊子害怕被煙熏。于是,古人將那些有毒的莽草換成了艾草、蒿草,這些植物燃燒后,煙霧不算多,并不嗆人,驅蚊效果還好。
為了方便使用,古人還將艾草與蒿草制作成了驅蚊專用的火繩。在甘肅嘉峪關長城博物館里就藏有一捆來自漢代的火繩。這種火繩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古人將艾草與蒿草采集回家后,再用搓麻繩的方法將它們擰成繩狀。為了避免受潮,古人就將擰好的火繩掛在房梁上曬干。當夏蚊成災之時,古人就可以把曬干的火繩點燃,直接把蚊子熏死。

宋代人素愛點香,于是蚊香就這樣在宋代出現了。對此,陸游還很興奮地寫了詩文宣傳蚊香的功效:“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快。”意思就是蚊子雖然煩人,但是你們也別鬧了,直接點蚊香不好嗎?
蚊子咬起人來是真的沒有底線,假如不用蚊香驅趕它,那一個晚上都沒辦法過好。晚清時期,有一個來中國采集茶種的英國人就曾被蚊子咬得不輕。后來,他的工作伙伴給他買到了蚊香,彼時的蚊香制作工藝比宋代時期要精湛得多。當他把蚊香這個新鮮事物帶回歐洲時,居然引起了歐洲昆蟲學家和化學家的極大興趣。畢竟誰不想把蚊子給干掉呢?外國籍的蚊子也一樣可惡!可以這么說,咱們古人的驅蚊大法早就已經造福了全世界。
煙熏法、物理防蚊法、動物滅蚊法……為了對付蚊子,古人可謂無所不用其極,我們在感慨古人的腦洞之大時,也要學習古人面對災害時,那股頑強拼搏、勇于創新的精神。
Rene//摘自2022年7月8日《北京青年報》,本刊有刪節,佟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