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號稱有著全國最硬核的招生廣告,每次神舟飛船上天,都像在為北航招生。校園里藏著“月宮一號”,還有不少飛機……北航給人一種神秘中帶著硬核的感覺。今天,我們便來揭開這個工科強校的神秘面紗。
走進北航,一股樸實的工科味延展開來。最老的主樓叫“老主樓”,新建的主樓叫“新主樓”,建在沙河校區的主樓叫“沙河主樓”……這是純正的工科氣質沒錯了,專治各種矯情。
有人吐槽,理工男都是“鋼鐵直男”,一點兒都不懂得浪漫。北航人強烈表示不服。在女生節,一撥又一撥的“土味情話”登上微博熱搜:“我在萬米高空仰望星辰,不如在落地時遇見你”“如果多一張機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其實對北航人來說,“浪漫”不止于“甜言蜜語”,更多時候,還透著那么點“硬核”。“這世間最浪漫的告白,莫過于我想給你獨一無二的。”北航人表示:這話我說過。
長期以來,美國拒絕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在一次國際航空會議上,外國主持人指名道姓地說:“接下來請中國人離開會場,我們現在要講的東西,不是你們能夠掌握的,我們也沒有授權向你們講這些東西!”
有網友問:“國際空間站何時輪到中國人上去?泰國人、韓國人甚至日本人都上去過了,該到中國人了吧!”北航教授劉紅在線回答:“在建國際空間站時美國不讓中國加入。你不跟我們玩,我們自己也能玩。2020年,中國就會有自己的空間站。”用直白的話說:“想上天?我就給你建一個專屬于中國的空間站。”
2021年6月17日上午,中國成功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3名航天員首次進入咱們自己的空間站。現在世界上能工作的只有兩個空間站:一個是國際空間站,一個是中國空間站。這世間最霸氣的表白,莫過于“我要建一個專屬于你的空間站”。
除此之外,G P S系統對于國家十分重要。以前,世界上只有歐洲的“伽利略”定位系統,卻多次拒絕中國的加入。你不讓我加入,我就自己造一個。終于在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自古,中華民族就以北斗七星指方向。而今,當人類仰望星空,由我國自主建設的北斗導航系統閃耀蒼穹。北斗三號衛星系統總指揮遲軍,正是1986級的北航人。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戰機嚴重不足,遭受美機瘋狂轟炸。僅有的幾架戰斗機,拼到最后,只剩軀殼,依舊在戰斗。這讓周恩來總理痛下決心,要快速發展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第一步,就是讓清華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校航空系齊聚一堂,成立北京航空學院。從此,“蒼穹之上,浩瀚星空”成為每個北航人朝思暮想的“伊人”。
第一屆北航人戚發軔,便是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少年時就立下fl ag:一定要學航空、造飛機,保家衛國。他在路燈下讀書,沒宿舍就住簡易樓,沒教室就在工棚上課。“中國人,要靠自己!”就是憋著這樣一股氣,才鑄就了中國人的飛天奇跡。“航天員總教頭”黃偉芬,30年間成功托舉自己選拔培訓的11位航天員上天……70年來,這樣的北航人還有很多很多,在星辰大海的征程中,北航人從未止步。
北航人說:“我一想到要去坐飛機就很苦惱。造飛機的、開飛機的,就連修飛機的都是同學。”北航飛機,多少是有些驕傲在身上的。中國第一架旅客機便是北航最牛的畢業設計。20世紀60年代,我國從來沒有研制過大飛機。彼時的北航學生只有二十多歲,老師也不過三四十歲,就是這樣一群年輕的北航人,1000多名師生奮戰百日,一天到晚都泡在車間里面,后半夜才睡覺。終于在1958年,造出了中國第一架旅客機——“北京一號”。21世紀,中國第一代戰斗機殲-15成功起飛。每一次振奮人心的騰飛背后,都凝結著北航人的汗水和心血。
1949年,新中國開國大典,參閱飛機只有17架。周總理說:“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而在新中國70周年慶生時,北航學子帶著大飛機出現在天安門,54架飛機匯成各種梯隊,飛越天安門廣場。整齊劃一的列隊和澎湃的轟鳴聲,無比振奮人心。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兩遍了,北航人搞飛機,從來都是認真的。
在北航上學,千萬別跟北航人說:“你這么厲害咋不上天呢?”可能下一秒,他真的上天給你看看。至于坐飛機,還是搭火箭,那就要看北航人的心情了!
慶南//摘自國館文化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