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游部聯合發布了《網絡主播行為規范》(以下簡稱《行為規范》)。
《行為規范》中明確了“網絡主播”所包括的人員——通過互聯網提供網絡表演、視聽節目服務的主播人員,包括在網絡平臺直播、與用戶進行實時交流互動、以上傳音視頻節目形式發聲出鏡等人員。
此外,結合當前新技術發展,《行為規范》還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虛擬主播列入了參照執行的范圍。
《行為規范》規定了網絡主播應當堅持的正向行為規范和要求,包括遵守憲法和法律法規規范,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依法履行納稅義務;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掌握從事主播工作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從事如醫療衛生、財經金融、法律、教育等需要較高專業水平直播的網絡主播,應取得相應執業資質等。
《行為規范》還列出了網絡主播在提供網絡表演和視聽節目服務過程中不得出現的行為,為網絡主播從業行為劃定了底線和紅線。
針對如何處理網絡主播違規行為的問題,《行為規范》明確,網絡表演、網絡視聽平臺和經紀機構要嚴格落實對網絡主播管理的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網絡主播入駐、培訓、日常管理、業務評分檔案和“紅黃牌”管理等內部制度規范。
對出現違規行為的網絡主播,要強化警示和約束;對問題性質嚴重、多次出現問題且屢教不改的網絡主播,應當封禁賬號,將相關網絡主播納入“黑名單”或“警示名單”,不允許以更換賬號或更換平臺等形式再度開播。對構成犯罪的網絡主播,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違法失德藝人不得提供公開進行文藝表演、發聲出鏡機會,防止轉移陣地復出。有關行業協會對違法違規、失德失范、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網絡主播要定期公布,引導各平臺聯合抵制、嚴肅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