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微短劇市場進入加速期。各大視頻平臺、影視公司、網文平臺、MCN機構爭相布局,亮眼作品陸續面世。在政策引導與支持、平臺機構聯合發力,以及用戶需求等多重因素推動下,微短劇正駛入快車道,呈現出新的趨勢和特點。
題材多元化 四種題材或為開發熱點
貓眼研究院《2022短劇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騰芒優上線獨播短劇共171部。從類型上看,愛情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奇幻短劇也較為常見。除此以外,長短視頻平臺在題材上還進行了更為多元化的探索。
快手短劇內容運營負責人陳一夫曾在2022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論壇上介紹,快手短劇之前主要以男性向、女性向做題材劃分。進入新階段,題材多樣化將是快手短劇的重點發力方向,且細分到“青春勵志、國韻古風、家庭共情、時代旋律、都市職場”五大品類;騰訊視頻微短劇涵蓋解壓輕喜、國風新韻、熱血成長、奇幻懸疑、創新互動等類型,內容越來越多元,以滿足不同圈層用戶的需求;芒果TV大芒短劇7月起推出的“今夏片場”分為療愈、國風、破迷三個劇場,囊括多元主題與類型,喜劇、懸疑、情感、驚悚、劇情等均有覆蓋。
在題材多元化的大趨勢下,克勞銳發布《2022短劇內容生態發展研究》分析主流平臺熱門短劇的內容特點,認為懸疑、魔幻、鄉村生活、家庭生活等題材是目前短劇市場的價值洼地,有望成為接下來的開發熱點。
多文影視編劇公司編劇負責人卓小餅告訴《綜藝報》,公司自去年上半年開始接觸微短劇業務,一年時間已完成近30部微短劇原創劇本,“微短劇已經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目測今年微短劇的業務量至少翻倍。”卓小餅的親身體會是,平臺過去大多偏愛甜寵、奇幻題材的劇本,但現在單一題材已經“過時”,需要在原有熱門類型基礎上融入更多新鮮元素,建立差異化的內容形式。在眾多新興題材中,她十分看好現實題材微短劇的發展,“其實,從4、5月份開始,微短劇就有回歸現實題材的趨勢,如講述家長里短的家庭生活、鄉村生活的微短劇很有市場。”眼下,更多與觀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題材微短劇陸續開播或進入待播行列。比如,7月4日剛在芒果TV開播的《對方正在輸入中》由7個獨立的單元故事組成,串聯社交、直播、打車、網購等多種應用場景,上線首日便問鼎貓眼專業版短劇實時熱度榜單。由創壹科技出品的醫療短劇《仁心》被快手推薦為下半年的重點項目,將通過醫院這個載體,講述醫者仁心、人性溫暖的故事。
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表示,目前微短劇在內容品類上,垂類內容越來越豐富,除了反映現實生活時代變遷及情感變化的現實題材極具潛力,有著一定文化內涵,能夠弘揚傳統文化,甚至能與現代價值取向聯動融合的古裝題材也將大有可為。例如,繼上半年播出《瓦舍之素舞遙》后,騰訊視頻下半年將重點推出“瓦舍三部曲”的另兩部作品《瓦舍之玉姬書》《瓦舍之彩門令》。該系列分別以素舞、傀儡戲、古彩戲法作為劇情推動的核心,聚焦民間藝人的傳統技藝與濫觴于宋代的瓦舍文化,用故事化表達引發年輕人對民間傳統文化的關注和傳承。
去年就已起勢的懸疑微短劇也是熱門題材。像大芒短劇暑期推出的破謎劇場,云集了《對方正在輸入中》《有秘密的她》《妻子的秘密世界》等作品,將懸疑、驚悚、科幻的氛圍直線拉滿。丁道師認為,不僅在微短劇市場,懸疑題材算是近年影視行業發展迅猛的題材類型,甚至在傳統劇集和電影市場還延伸出很多流派,融入了更大的社會背景。“其實,每種題材都有各自的用戶和市場,都能在藍海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關鍵是看用什么手法,怎么講述故事,能否引發觀眾共鳴。”
形式創新加速 向“精品化”邁進
微短劇的發展不僅體現在題材更加多元化,各種形式上的創新也助推整個行業逐步走向專業化、精品化。
2020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將單集10分鐘以內的網絡劇歸類為網絡微短劇,并將其納入與網絡劇同等立項及備案流程。但在實際制作中,各平臺由于定位和風格不同,時長與形態等方面略有差異,微短劇的平均單集時長大多控制在2—15分鐘。相較短視頻平臺豎屏短劇的短小精悍,長視頻平臺延續了一些長劇思維,其自制微短劇均以橫屏為主,時長集中在10—20分鐘。
喜馬拉雅奇跡文學總經理楊勇表示,“比微短劇更長,比網絡劇更短的十幾分鐘的中視頻短劇,能保留更多畫面信息,兼顧劇情完成度。這樣的微短劇現在越來越多,或將成為未來的一種發展趨勢。不同長短、不同篇幅的短劇,也將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互動類微短劇亦有較大發展空間。其實,各平臺之前在互動劇領域都有試水,如優酷的《娜娜的一天》、愛奇藝的《他的微笑》《只好背叛地球了》等。2020年宮廷互動劇《摩玉玄奇》在芒果TV上線,讓市場看到互動技術和微短劇巧妙融合的可能。騰訊視頻經過持續積累與互動產品能力的升級,接下來將推出互動微短劇《恭王府》。該劇以全新視角解讀恭王府的歷史和傳統建筑、美食、禮儀等文化。線上,每個用戶都可以代入劇中的不同角色探索劇情;線下,恭王府IP延展為沉浸式主題“戲劇+社交”的體驗,還會發行劇集衍生“劇本殺”,以及相關文創產品。
身為編劇,卓小餅認為,互動劇很考驗編劇能力,“我之前比較看好互動形式在微短劇領域的應用,但目前這種形式尚未普及,操作難度較大,真正發展起來仍需時日。”在卓小餅看來,橫豎屏及單集時長等劇集形式并非硬性標準,差異背后折射出長短視頻平臺對微短劇劇情容量、視覺效果、觀看方式等理解與規劃的不同。這也是微短劇市場不斷探索受眾喜好,尋找合適內容形式與市場機會的體現。“如果說之前還可以借助低成本、短周期等實現以小博大,那么現在隨著入局者不斷增多、市場日臻成熟,微短劇的準入門檻也不斷提高,想要在這一賽道站穩腳跟,就要拿出更加能‘打’的內容。”
觀眾對內容需求的提升,也助推微短劇的精品化。現在有些微短劇項目投入五六百萬元,相當于一部小型網絡劇的成本。“隨著影視工業化水平的提升及技術的不斷進步,微短劇的專業化、精品化是大勢所趨。”丁道師認為,所謂的“精品化”與更接地氣的內容并不矛盾,“‘精品化’不僅體現在服化道等制作方面,更體現在內容層面,還是要有好的創意和故事。”
芒果TV大芒計劃工作室短劇內容開發負責人湛亞莉表示,當下微短劇市場規模化、精品化、品牌化趨勢明顯。在“二八法則”影響下,內容優質的頭部微短劇集往往會以較低的傳播成本產生規模化傳播效應,分割大部分受眾注意力。
“頭部”缺席 藍海廣闊
《2022短劇洞察報告》對短劇市場現狀進行觀察并總結:隨著主流視頻平臺紛紛入局短劇領域,短劇市場將進一步規范化,從爆發式增長進入精細運營階段,市場向上拓展仍有巨大空間。整體來看,短劇市場目前仍在起步探索階段,商業模式與市場拓寬仍待觀察。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品質始終是短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卓小餅表示,與網絡劇、網絡電影早期發展狀況類似,內容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因素,是微短劇市場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更重要的是,盡管微短劇從數量到題材大幅增多,但依舊缺少有廣泛影響力、實現破圈的爆款作品,行業內也尚未出現有足夠影響力的頭部制作公司。“現在的局面就是大家都在做微短劇,包括各大平臺、機構、公司,但是還沒有誰特別突出。當然,市場在還沒有從藍海變成紅海的情況下,群雄逐鹿也會存在更多可能,人人都有機會。誰能執牛耳?那就靠內容,讓市場去做判斷。”
丁道師表示,國家廣電總局將網絡微短劇納入與網絡劇同等立項及備案流程,意味著微短劇市場將進一步規范化,“微短劇早期發展野蠻生長,不僅粗制濫造,還有部分內容打擦邊球。可以預見的是,以往的這些陋習會淡出,精品化是必然趨勢。”
盈利模式上,微短劇和傳統影視劇并不完全一致。微短劇的商業屬性是否可以有新的切入點?如何有效地縮短變現路徑,實現內容驅動的良性循環?這些都是業界普遍關心的問題。除了劇場冠名、分賬獎勵、品牌招商、直播電商、劇情植入、商單廣告等方式,精品微短劇走付費路線被認為是大勢所趨,更多樣的商業模式也在探索中。
快手方面表示,探索更多品類、更多樣化的商業化模式是他們這幾年的重點突破方向,“微短劇在快手可以形成健康的商業生態,不是簡單的內容買賣,而是創作者依靠好內容,在整個快手商業化體系內找到更多變現的可能,并因為內容變現而有動力繼續生產好內容,形成良性的生態閉環。”
在湛亞莉看來,微短劇市場還未完全打開局面,也沒到能在主流賽道和生態健康的長劇、長綜競爭的程度,整體還在不斷投入和極速生長的過程中,不管是作品的積累和商業化程度,還是劇場的規模化、體系化,以及市場、用戶對于微短劇的認可程度,都還處于爬坡階段。“微短劇的終極形態是什么,它的未來到底走向何方?這些都需要行業繼續摸索。不可否認的是,微短劇肯定會以規模化、精品化、可商業化的趨勢繼續前進。大芒也會堅定地支持好故事、好內容的創作開發,與行業一起向光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