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三星堆最新考古發掘成果發布,多部關于三星堆題材的紀錄片、電影等影視作品陸續開始籌備或播出。四川廣播電視臺制作的六集超高清考古紀錄片《又見三星堆》剛收官不久,新華社聯合B站推出的三星堆8K紀錄片《身臨其境!帶你走進三星堆》又與觀眾見面;文博領域MR導覽電影《古蜀幻地第一章——青銅神樹》一經推出便走紅網絡,在國內文博圈引起不小轟動。此外,中外聯合制作的動畫電影《金色面具》已啟動,《三星堆之開明盛世》獲國家電影局批準立項,電影《三星堆來客》也在籌備中……
作為新興題材,“三星堆”是否影視創作“富礦”?創作者該如何把握機遇,打磨精品?
考古成果催生創作熱
三星堆位于中國四川省,也是古代蜀國所在地。1929年春,當地農民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發掘出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絕倫的珍貴文物,引發世界轟動,被世界考古界稱為“世界第九奇跡”。
多年來,考古界對三星堆文明的探索從未停止。今年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發布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階段性成果,通報三星堆遺址祭祀區考古發掘工作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
四川廣播電視臺推出的六集超高清考古紀錄片《又見三星堆》,全程記錄了此輪對祭祀坑的發現、發掘和研究。該片總導演王劍告訴《綜藝報》,四川廣播電視臺提前布局,自發掘伊始即派出攝制團隊第一時間介入,隨后歷時三年全程跟蹤記錄此次考古盛事。“記錄好、研究好、闡釋好、宣傳好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對于增強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不僅《又見三星堆》,多部三星堆題材的影視作品也于近期上線或爆出新動向。影評人戰臺烽曾跟隨中國文聯前往三星堆遺址考察,他認為近期的三星堆創作風潮,更多源自影視圈與媒體追逐熱點的“天性”,“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三星堆,借助最新的考古發現開發相關影視作品容易借力,以獲得更多關注。”
史料匱乏 創作難度大
三星堆題材雖然新穎,但創作難度頗大。王劍表示,三星堆題材的創作難度首先在于,它是包容萬千的史前文明,但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文字。其次,創作者創作這一題材需要對考古學、對三星堆有充分了解和研究,以達到一定的專業性與學術性。如何講故事更是困擾創作者的難題,“三星堆每天的發掘都是未知的,無法提前預判。像我們拍攝《又見三星堆》,只能回歸紀錄片的本質,把三星堆發掘現場發生的大小事件盡可能地記錄下來。”
在王劍看來,三星堆題材璀璨奪目,神秘萬千,是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題材,“任何表達形式都適用于三星堆,都能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當然,紀錄片或者紀錄電影可能更適合講述關于三星堆的一切。”
戰臺烽認為,不斷出現的考古成果給創作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但因缺乏歷史依據,難以做出延伸性創作。就目前而言,三星堆題材更適合以紀錄片的形式呈現。“創作歷史題材影視作品,一般都會以現實為基礎,需要大量歷史資料、文獻,以及文物考古發現的加持。三星堆目前僅有考古發現。我們甚至不清楚三星堆文化時期真實的生活狀態,只能根據發掘出來的祭器、青銅器、金器、玉器等文物去猜測、臆想。”
機遇與挑戰并存
三星堆題材能否成為影視創作“富礦”?戰臺烽表示目前還難下定論,“因史料匱乏,三星堆題材目前很難創作出更多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影視作品。”他建議創作者要辯證看待三星堆題材,而不只是將目光局限在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身上,“比如,三星堆出土了很多器型巨大、造型詭異的青銅器,現在市面上的一些三星堆題材影視作品,可能只是借鑒這些文物做裝飾造型,并未深度挖掘這些文物的內涵,以及文物與整個故事,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內在關聯。”
他認為,影視創作者要想把握這一風潮,應該將三星堆作為起點,放大成面,“這個面是覆蓋整個中華民族的,可以與很多朝代、很多文化關聯。汲取三星堆文化的營養,以更廣闊的視角進行影視作品開發。三星堆目前還屬于新興題材,機會很多。但具體怎么發掘,前期還需要做大量試探性的工作,更要沉淀下來好好思考。”
王劍表示,創作者應該及時跟進、深刻了解三星堆,“持續關注三星堆新發現,每天都有驚喜。創作者只有潛下心來,扎入那段歷史,才能打磨出精品。”他對這一題材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隨著發掘與研究的不斷深入,相信三星堆的面貌會逐漸清晰起來,關于三星堆的故事會越來越多。無論是藝術表達,還是思想內核,三星堆題材影視作品都會有非常廣袤的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