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表態稱,“要盡早實現修憲目標,將自衛隊納入憲法第9條。”岸田文雄公開表示要從三個方面強化安保體制:一是重新審視并強化日本自身防衛體制,一體化推進《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三個安保相關文件修改,增強防衛能力;二是進一步強化日美同盟,鞏固這一所謂“日本、亞洲乃至國際社會和平與穩定的基石”;三是重塑國際秩序,推進日本多年來一直呼吁的聯合國改革和安理會改革。岸田文雄這一講話所表達的意思,實際上就是希望通過修憲或者重新解釋憲法來突破日本政府發動戰爭的權力,也就是可以主動對外宣戰。對于日本而言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改變,一旦日本在憲法層面真的實現岸田文雄的設想,日本自衛隊也就變成非僅限于自衛的軍事組織,對整個東亞甚至東南亞地區都會有巨大的戰略沖擊。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希望探討一下,如果日本自衛隊在憲法上被解綁之后,日本在軍事上可能出現什么樣的變化。
首先外界普遍判斷日本會開始研發和部署遠程打擊武器,因為現在的日本自衛隊在專守防御思想的指導下缺乏遠程攻擊能力。日本不僅沒有遠程彈道導彈這樣的殺手锏級武器,甚至連遠程巡航導彈也沒有,攻擊能力甚至不如已經列裝了射程超過800公里巡航導彈的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這當然是日本急需補充的短板。日本從去年開始啟動自行研發遠程巡航導彈的項目,其最新的大鯨級常規動力潛艇已經做好了搭載潛射巡航導彈的準備。預計日本將會優先在水面、水下和空中平臺搭載遠程的巡航導彈。根據以往日本國內政治的現實,其國民實際上并不贊成在陸上部署攻擊性武器,即便是探討薩德這樣的戰略防御武器的部署問題,民間仍有大量的反對聲音和行動存在。然而在海上和空中搭載這些武器,民間阻力會小得多,這是日本政府在研究國防政策發展時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除了遠程巡航導彈之外,由于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的搶眼表現,日本對于這個問題也不得不重視起來。事實上,日本已經裝備了三架最新型號的RQ-4B全球鷹無人機,盡管這是還沒有裝備武器的偵察型無人機,卻是美國2021年剛剛首飛的最新款式。此前日本也裝備了一批MQ-9偵察型無人機來監視周邊海域。過去日本對裝備和研發攻擊型無人機并不積極,未來隨著自衛隊的權力越來越大,裝備察打一體的先進無人機應該是大勢所趨。
除了武器裝備的升級換代之外,日本修憲所帶來的直接結果主要還是對自衛隊建設方針的改變。受制于法律、政治和官僚體系惰性,日本自衛隊的建設總體還是以專守防衛為主,也就是不設特定的作戰目標和方向,總體任務以保衛日本本土和交通線作戰為主要設想。然而如果修憲成功,這顯然不光是裝備幾件新武器那么簡單的事情,在基地建設、訓練、指揮控制方面都需要做出重大改變。我認為日本在未來會引入美軍的“遠征先進基地”作戰概念,以應對周邊爆發的危機。所謂“遠征先進基地”是由信息、監視、偵察、反艦戰、防空和導彈防御、反潛戰和后勤等作戰單位靈活組成戰時指揮作戰系統,所指的“基地”也不僅是地理上的概念,而是以基地為支撐點的一個戰區規劃流程,日本的遠征先進基地必然是配合美軍相關建設而來的。現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計劃在印度-太平洋戰區建立三個沿海團,這些團將是遠征先進基地的核心作戰單位,將包括一個司令部、一個沿海作戰小組、一個沿海后勤營、一個沿海防空營等單位。一個沿海戰斗隊將擁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反艦導彈連。然而,考慮到第一島鏈的長度,三個陸戰團將不足以確保該地區的絕對優勢。我認為日本至少將會編組兵力規模相當的三個作戰團,并且配屬相應的其他支援兵力,以補充美軍在第一島鏈地區的兵力不足,這就需要對日本海陸空自衛隊的編制進行重大改組,以適應未來任務的需要,換句話說,日本的軍事體制改革比新武器裝備恐怕更值得我們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