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的槍支問題,是從民國遺留下來的。民國時期,全國遍布大大小小數百萬土匪,這些人火力之強,有的土匪連日本人都敢搶,甚至坐地在大路上收稅,日本人運輸輜重都要交稅。
而為了抵御這些土匪,各個村落鄉鎮都要組織防御自保,就像《水滸傳》里面祝家莊那樣,這種武裝村寨有大有小,比如比較著名的“別廷芳豫西民團”,巔峰時期手底下有五萬人槍,國共都拿他沒辦法,甚至日本人拿他也沒辦法。
可以說,整個民國,基本每座山里都有這種武裝組織,由于剿滅成本太高,也就一直在那里呆著了,所以日本人統治東北十幾年,土匪還變多了,日本人能在正面戰場擊潰任何一支國軍正規軍,卻解決不了東北的匪患。
這么多的槍支,自然不是短時間產生的,中國作為沒有多少工業能力的農業國,民間擁有這么多槍支是在上百年的社會混亂形成的。自從太平天國開始,火器大規模地開始在中國戰爭中唱了主角,尤其南北戰爭之后(南北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是同時期的),美國百萬大軍解甲歸田,那么多軍火拿去煉鋼太浪費,大清這邊正在打仗,所以低價賣給了大清。
每次打仗就得死人,人死了槍也不能憑空消失,于是各種槍支就不可避免地流入民間。
清朝滅亡之后戰亂頻發,各路軍閥此起彼伏,主要的精力就是撈錢、買槍、招兵。當時的軍閥還鼓勵自己領地的老百姓持有槍支,這樣一來,不但省了自己剿匪的錢,等到要打戰的時候可以更多的招募熟悉使用槍支的士兵,很是節約訓練成本,再說本地的槍多是自己買來的,轉手賣給老百姓還能賺一筆。
這種軍閥軍隊素質之低劣可想而知,一打起來稍有問題可能軍隊就散了(沒問題也可能散了)。很多士兵帶著槍轉頭去做了土匪,或者干脆把槍賣了再換一家當兵。看《茶館》里面,巡警對抓到的那兩個逃兵說:“把槍賣了,有些塊大洋,有錢就在北京藏起來,沒錢就當土匪。”按照那時的規矩,如果自己帶槍上山,搶來的東西可以多分,要是用山上的槍,就要多交一份給山里。
抗日的時候,情況更嚴重,一方面國軍多次潰敗,大量裝備流入民間。一方面因為腐敗,國軍軍官直接把成批的軍火轉賣給地方民團或者土匪,賺得盆滿缽滿。戰后很多軍隊就地解散,遣散費基本讓各級官員貪了,當兵的就拿著一身行頭回家,最后的財富就是隨身的槍了,拿著賣了或者上山。
新中國成立之前,持有槍支不是合法不合法的問題,而是社會剛需。槍彈和大洋、煙土一樣屬于一般等價物。在全國的交易中都通用,而且價格穩定,比法幣金圓券啥的靠譜多了。有的貴重些的東西可以說“這東西十幾條快槍都換不來”。
在1932年9月,兩個英國人在東北被土匪綁票,土匪開價130萬大洋,還要100支步槍,3萬發子彈,兩挺重機槍,5萬發子彈,11斤的上等大煙等等,可見在當時,槍和大煙是一樣的,屬于硬通貨。多說一句,最后交錢倒是沒有這么麻煩。因為東北已經被日本占領,英國人不愿意出錢,出動軍艦逼迫日本人去交涉。日本人只好捏著鼻子運了兩車鈔票把人贖了出來。
在1951年,國家頒布《槍支管理暫行辦法》。這次辦法在現在看來,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對軍用槍支(以及制式子彈)嚴管,不過獵槍土槍管理得比較松。二是合法持槍的單位和部門非常多。
說起來原因很簡單,就是當時國內形式的需要。當時因為多年的混亂,以及國民黨敗退之后有意為之,使得土匪一類人數量大量增加,很多都拿到了國民黨的委任狀和彈藥支持。
在剿匪結束之后,國內槍支的管理依然還比較松。這是因為國際形勢對我們也非常不利。冷戰早期,全世界都覺得隨時會變熱戰,而且是打核世界大戰。
為了增加戰斗力,只有拿出發動和訓練群眾的老辦法,讓民眾有基礎的射擊技巧和軍事能力。當時有一本著名的小冊子《民兵軍事訓練手冊》,現在被稱為“穿越三大神書”之一,里邊的內容從槍械保養到挖戰壕的基本技巧,再到母豬產后護理啥都有,當時老百姓學習熱情非常高,槍支也比較常見,所以很多人對保養槍械并不陌生。
這樣一來,槍支的管理就難免得更加松懈了。特別是小口徑槍支,小伙伴你想,如果村里的民兵都有步槍手榴彈,槍支如何能嚴格管理。
在1966年發生了一件事情,人民大會堂的玻璃居然被人用槍打爛了一塊。雖說事后查清是個小孩打鳥,子彈亂飛造成的巧合,但是在查詢過程中發現民間依然有很多槍支。隨后那些年比較亂,更多的槍流入民間。
多種因素,使得官方對民間槍支問題重視了起來。來了一輪大規模收繳。這次收繳之后,槍支的管理漸漸嚴格。這也是和國際國內大環境有關,當時兩彈已經完成(原子彈1964年10月,氫彈1967年6月),人造衛星1970年也將成功。國際局勢已經發生了轉變,大規模熱戰的可能變低。新中國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國家已經有了自保能力。這時再把太多的資源和人力,放在民兵訓練和裝備上面,效率和作用就沒有那么大了。民間槍支泛濫的問題也漸漸凸顯出來,所以發生了這次大規模的收繳。
這次收繳之后,大規模槍支問題基本得到了部分的解決。制式武器和火炮這種威力大的差不多都收繳了。民間的槍支都以獵槍和運動步槍為主了。
1996年,《槍支管理法》頒布了,對于禁槍不再是用運動式打擊來處理,而是以單獨的法律來進行管理。
為了配合新法律實施,1997年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最深入的一次嚴打。從那以后,國內槍支問題才有了大的改觀,雖然不時還有涉槍案件發生,但是數量急速的減少。
在2000年之后,民間槍支基本絕跡,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槍支泛濫的時代距離我們居然那么近。
(袁陽秋薦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