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時間以來,虛擬電廠的概念挺火,就像其他“虛擬”產物一樣,總會被熱炒。股市尤為喜歡“概念”,各種“新概念”輪番引領風騷。
媒體報道:8月26日深圳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成立,這是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標志著深圳虛擬電廠邁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10月10日,針對“國內首家虛擬電廠管理中心”,一篇《揭秘虛擬電廠:電動汽車不光會用電,也能賣電賺錢!》的文章沖上熱搜,又掀起了虛擬電廠的一個小高潮。相呼應的是證券類媒體文章《虛擬電廠概念月內走強,市場為何愛上電網“定海神針”?》。
看了半天“揭秘”,也沒有特別搞清楚“虛擬電廠到底是什么”,文章介紹:
“虛擬電廠定義繁雜,有人認為是一套電力智能調度系統,有人認為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還有人認為它是一種不通過燒煤和燒油而間接獲取電的能力。
其實,“虛擬”即意味著并非實體,因此虛擬電廠本身并不發電,而是將電網中大量散落的、可調節的電力負荷整合起來,加入電網調度,實現有效削峰填谷。與此同時,還可以提供調頻、調壓、備用等電力輔助服務,增強電網安全性?!?/p>
網友跟帖評論呢?除了“忽悠”之類不太負責任的簡單粗暴言論之外,大多也在試圖理解的摸索階段:
“明明只是一種電力調度調節技術,卻偏要牽強附會生搬硬套地給它戴上“虛擬”“數字化”等高大上且似乎很神秘的時髦桂冠……
“看了下評論區絕大多數都對虛擬電廠的理解僅僅停留在電力的調節功能,殊不知V2G技術對分布式儲能的末端利用能力以及對電池架構包括逆向供電能力都有重要的科技推動價值,歐洲對于電動汽車作為分布式儲能的末端環節的并網反向供電已經有了諸多應用,有利于電價平衡、波谷平衡……
“我看了通篇就是名詞堆砌,看完還是不知所云,只能停留在電力調節上……”
正在糾結“虛擬電廠”的概念,又看到了一家“國內首家虛擬電廠落戶”的消息。
10月25日,《經濟參考網》報道《國內首家集中式儲能電站虛擬電廠落戶國家能源集團》。文章說,近日,國家能源集團浙江溫州梅嶼100兆瓦/200兆瓦時電化學儲能電站項目啟動設計,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該項目的順利實施填補了我國集中式儲能電站應用的技術空白,推動新型儲能技術邁入快速發展新階段。
這則報道比較容易理解,“虛擬”的意思就是自己不發電但收集搬運電,但有設備設施,還配發了電廠效果圖。
發現“首家”容易,找到一個“新概念”比較明白的解釋就沒那么簡單了。
無奈還是百度一下吧。盡管百度的詞條有諸多的不靠譜,但畢竟快捷方便。
果然百度百科有這么一段話:
“虛擬電廠又稱‘能效電廠’是通過減少終端用電設備和裝置的用電需求的方式來產生“富余”的電能,即通過在用電需求方安裝一些提高用電效能的設備,達到建設實際電廠的效果,因為需求的減少等于電網對于其他部分供應的增加?!?/p>
虛擬電廠就是“能效電廠”,又引出了一篇報道:《遼寧啟動\"能效電廠\"項目 一期年節電17億千瓦時》。這是2006年 新華網沈陽09月07日電: 說以東風朝柴低壓用電系統節能改造工程為示范項目的遼寧省“能效電廠”項目建設同時啟動,計劃向全省工業用電大戶推廣這一節電改造。一期計劃用5年時間投資改造25%的工業電力用戶,5年之后靜態計算可以形成每年17億千瓦時的節電量。
還得說新華社記者干活精致,這篇2006年的稿子中竟有介紹:“能效電廠”是指通過實施一攬子節電改造計劃,減少電力用戶的電力消耗,從而達到與建新電廠相同的目的,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虛擬電廠。
但這篇報道沒有提首家不首家的,而東風朝柴的“ 能效電廠”貌似也再無后文。
按常理,媒體不說“首家”,多半就不是,因為沒必要把這名頭留給后來者。但這篇報道至少證明,當下網絡、股市熱炒的所謂“新概念”,已然年紀一大把。
說到能效、環保,北京有家企業很值得一提。盡管它跟“虛擬”沒有半毛錢關系,反而是一處實實在在靚麗的風景。
北京有座十三陵水庫,水庫邊上有座蟒山,蟒山頂上有座天池。與天山、長白山不同,這天池是靠人工生挖出來的。與一些地方各種模仿不同,挖這座天池并不是微縮長白山到北京發展旅游,提升景觀只是副產品而已。它實際上是十三陵蓄能電廠的“上庫”(“下庫”是十三陵水庫)。與其說是全國最大的人工天池,不如說是全國最大的蓄能“電池”。
十三陵蓄能電廠,完成于上個世紀末期,當時筆者曾經現場采訪,至今記憶深刻。其運作模式說起來很簡單,用電低谷時段把水抽上山頂,高峰時段放水發電,比例大概是“三度換兩度”。如果你只是個匆匆游客,你或許根本不會知道它的存在,設備都在山體內、在44米的地下。你的感受,只有湖光山色。
雖然沒有讓人頭暈目眩的概念,但它無疑是現在這些虛擬電廠也好能效電廠也好的正宗前輩。
當今社會,似乎很流行“玩概念”,如果讓人一下就明白了,顯得忒不“高大上”。上學時候,曾聽老師很戲謔地講,怎么顯得你很專業、有學問(當時還沒有“高大上”),像個真正的教授講師?你說“人類嗅覺器官受到植物生殖器官揮發性活性分子刺激,產生生理上并上升到心理上的愉悅感”,就顯得你很專業,有水平;你要直接說“聞見花香很高興”就是土老帽。
很多年過去,境界普遍提升。
再說“潮”得都快長青苔了的“虛擬”概念,雖然用得很多,但感覺不是根上有毛病,就是長歪了,總之有點兒不正經。所以,非“虛擬”不可就“虛擬”吧,套用蹭熱度著實沒多大意思。
“虛擬”,意味著從來就沒有真實存在過,你買的虛擬數字藏品不見了有什么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