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申佳船廠的車間里,機器轟鳴,機床飛旋,王開學嫻熟地操縱銑床,一個個精密的零部件就這樣被打磨出來。
王開學,貴州人,是一名來自基層的勞務派遣工人,1994年來到上海申佳船廠從事銑床工作。他扎根車間28年,守護海軍裝備保障事業,2018年1月當選為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從此,在王開學的身上又多了一份殷切的期盼和沉甸甸的責任。
平凡崗位 精彩奮斗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我們看過電影《甲午海戰》,看得我淚流滿面,泱泱大國竟被打得無力還手,當時我在心里就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讓祖國強大。”王開學說。
高中畢業后,在黔南州政府駐上海辦事處的組織下,王開學通過勞務輸出來到上海申佳船廠務工。20多年間,王開學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和同事們不斷總結創新改進加工工藝,形成一套銑床加工的獨特技藝和方法,并成功運用到生產和技術革新中,出色地完成了船舶高壓空氣壓縮機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柴油機關鍵備件加工制造、傳動軸裝置研發加工等一項項急難險重的任務。“淬煉、專注、堅守”,王開學用實際行動不斷詮釋著匠人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光彩。
扎根一線 履職盡責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我深知它是一份信任,更是一種責任和擔當。”王開學感嘆道。作為一名軍工企業的基層工人代表,要妥善處理好代表履職與本職工作的關系,實屬不易。對此,他主動作為、合理安排,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活動,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人大基本制度理論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擔任人大代表以來,王開學先后參加立法聽證會、視察檢查、學習培訓,列席人大常委會會議,旁聽法院案件審理等各類活動三百余次。“2018年、2019年我的調研都是選擇‘三農’課題。記得有一次,從市政府乘車到青浦去調研蛙稻,天氣悶熱,驅車前往青浦調研座談完,立馬趕回五角場調研農村集體資產的處理情況,高溫、暈車、輕微中暑交織在一起,一天連軸轉下來,幾次差點暈倒,非常辛苦。”王開學回憶說。但為了履行好代表職責,他毅然克服身體不適,堅持努力工作,踐行人大代表的職責和使命。
心系工人 堅定發聲
“在我的代表履職中,我堅持不做不發言、不提建議的‘掛名代表’。”王開學向工友們說道。為準確反映百姓訴求,王開學堅持深入調研、傾聽呼聲、勤寫建議。他經常深入工廠、社區開展調研,并結合網絡平臺等渠道去了解一些企業家和工友所面臨的各種急、難、愁、盼問題,讓政府更清楚地知道老百姓的心聲。
2018年,王開學剛當上人大代表,就有許多工友向他反映辦理居住證手續過于冗雜,嚴重影響隨遷子女入學,更會影響來滬務工人員的穩定就業。對此,他實地了解發現,房東的房產證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材料,且每年都要重復提供,這給租住雙方都帶來了極大不便。在弄清事情來龍去脈后,王開學提交了《為穩定來滬時間長的外來人員解決住房和隨遷子女入學的實際困難的建議》,很快被采納,當年6月起,來滬人員只要辦理好居住證,后續符合其他辦理條件的,不需重復提交房產證即可續簽,解決了一批來滬人員的生活困難。
2021年,王開學在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新橋鎮入企調研時了解到,當地沒有公辦幼兒園,周邊大量來滬務工人員只能選擇價格高昂的私立幼兒園,加重了家庭負擔。為此,他在當年的人代會上提交了《在上海漕河涇開發區新橋鎮增建公立幼兒園的建議》并被采納,增建公立幼兒園于當年建成使用,極大改善了當地幼兒上學難的困境。
多年來,王開學先后提出《關于穩定制造業一線工人隊伍的建議》《關于解決疫情期間服務業特殊困難的建議》等十余件建議,內容涉及來滬務工人員的方方面面,這一件件小事匯集起來,正是對“人大代表人民選、人大代表為人民”的忠誠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