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博士畢業踏入浦東,李俊蘭就從未離開過。而今身處浦東引領區建設的黃金時代,作為一名扎根浦東的市人大代表,李俊蘭聚焦國企改革發展中遇到的共性難題,推動在制度上、法律上、政策上予以解決,為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精準建言。
破解“注銷難”促進“新陳代謝”
相比開辦企業越來越便利,企業關閉注銷卻成為一大難點。
作為區屬國企浦發集團的“掌門人”,李俊蘭關注到所屬企業在改革改制、轉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老企業關閉注銷要在合理保護各方權益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效率,必須立法予以解決。集團所屬國資公司是負責老企業改革改制的平臺,在成立時承接了新區各委辦局的“投資公司”及下屬企業。大量“非正常戶”企業遺留問題難以快速解決,延長了注銷時間,部分企業還存在證照章丟失、財務憑證資料缺失等問題,使得關閉注銷工作止步不前。
李俊蘭先后參與《上海市浦東新區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等多部法規的討論和制定,希望通過立法完善市場主體退出的機制,徹底為老企業退出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2021年11月1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實施當日,國資公司旗下的2家非公司企業法人即通過政府官網向社會發布《承諾制注銷公告》,順利成為新區第一、第二家完成承諾制注銷的企業。
統籌“五票”縮短周期
“重大工程開工也需要‘門票’,‘一票難求’怎么破?能不能用法律來保障?”今年1月20日晚,在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舉行的“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專題審議中,李俊蘭發出追問。
與觀影需要電影票類似,對于修路、架橋、建廠、造房等重大工程,有5種“票據”發揮著重要作用——“地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房票”(征收安置房源指標)、“水票”(水系占補平衡指標)、“林票”(林地占補平衡指標)和“綠票”(綠地占補平衡指標),重大項目審批往往需要等“票”開工。
“浦東新區已先行先試,但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難點,建議通過立法來保障。”李俊蘭建議規劃期內適度超前儲備,確保檔期資源的配置和中長期規劃的實施能夠高效銜接。
“對‘五票’資源從頂層制度設計、集中統籌調度等方面進行系統立法,助力引領區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李俊蘭建言:各部門全面統籌協調管理,全程“主動供票”;從邊找票邊建設轉向先配票快建設。
目前通過制度創新,在新區重大工程項目中,儲備周期大大縮短,從原來700多天縮短到295天。
優化“城中村”規劃提升環境品質
浦發集團所屬浦房集團負責的兩個城中村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困難。地塊規劃批準已經超過二十年,比較落后,社區配套服務設施不健全,道路體系不完善。部分地塊征收未達到征詢比例,造成不能按時清盤,影響開發進度。項目動遷密度很高,資金平衡困難等。
在參與《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的討論和制定中,李俊蘭建言,轉變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優化“城中村”規劃,為市民創造高品質的生活空間。同時建議打好財務稅收等方面的“組合拳”,以支持國企在滿足國資管理要求基礎上積極參與城市更新建設。
2021年9月1日《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正式實施后,浦發集團在新楊思核心區控規編制、北蔡三林城中村控規調整中,通過與市、浦東新區規劃資源局,北蔡鎮,三林鎮的緊密協同,實現規劃編制過程的多進程同步推進,尤其是將方案的優點在前期進行整合,實現方案征集與控規公示同期進行,有效減短編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