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民有困難的時候,我不能回避,一定要迎著困難去解決。這才是人大代表應該做的。”作為一名為民營企業、為群眾代言的市人大代表,已經連任三屆的諸正偉在本職工作上、在代表履職中都作出了自己應盡的貢獻。
就診通道因他提議而開
“這個事,實際上在我的代表履職生涯當中,是觸動最大的一次。”事情還得從2008年說起,剛剛首次當選市人大代表的諸正偉,就在生活中敏銳地發現了關乎“病人救治通道”的問題。
“當時我陪朋友到中山醫院看病,由于道路中間設置了隔離欄,車子遲遲開不進醫院,救護車也需要繞道下一路口才能折返回來。”諸正偉回憶,如果每個需要急救的老百姓都被如此“繞道”,無疑耽誤了救治生命的寶貴時間。于是,他提交了《關于中山醫院新急診部門前開通人行通道方便病患的建議》,推動中山醫院門急診隔離欄增設臨時缺口,以便行人與病人及家屬能及時通過路口到達醫院就診。“這個事對我觸動很大。我覺得,當老百姓有困難有事的時候,作為人大代表要義不容辭地沖在前面,為政府與老百姓之間搭好橋梁,做好溝通。”
諸正偉總是說,做人大代表就要誠心誠意、實實在在地做好每一件事。他積極參加區人大、街道人大工委組織的民生實事項目的視察、調研、走訪、評議等活動,廣泛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關注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人民群眾的意愿和要求。
這些年,他曾提交了《關于優化建筑垃圾運輸市場環境的建議》,推動通過改善建筑垃圾運輸市場,解決垃圾分類難題;他還先后參與提交了關于成立上海市破產法院、關于修改《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等議案,并多次在市人代會等場合積極建言獻策,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貢獻智慧。
封控期間實現“面包會有的”
2022年是諸正偉本屆市人大代表履職的最后一年,但他依舊保持著一顆“恒心”為民做事。在疫情封控期間,最年長的他率先垂范,沖鋒在抗疫一線,硬是扛下了“救火隊長”的擔當。而這其中,不得不提一件關于“面包”的故事。
疫情發生的時候,很多老人因為消化不好、牙齒也不好,需要一批面包應急。“正常的情況下,面包可以買到,但在封控期間就沒有那么容易了。”諸正偉得知后立即四處想辦法,最后通過市人大代表王德弟,覓到了老少咸宜的雞蛋香松面包。“人家問我要多少,我就先往大報了個數,1000個。企業負責人聽說幕后緣由,搶著要免單捐贈。”
當天,小區群里分享捐贈面包的喜悅,讓諸正偉久久難忘,不能自已,“面包拿回來以后,發到老年人手里,很多人發了朋友圈,有的人還流了眼淚。”諸正偉感慨,“這個時候自己有一種體會,作為一個代表,而且是一個老代表,為人民做這點事,是應該的。”
不僅如此,小區在職黨員抗疫攻堅臨時黨支部成立后,作為黨外人士的諸正偉經常被邀列席工作會議。“排摸和疏導小區輿情” “優化核酸檢測、小區保供等管理工作”……有著企業管理經驗的諸正偉,總是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分享合理的運營方法,常常“一錘定音”。也正是這次小區抗疫,讓諸正偉贏得了“救火隊長”的美譽,他也樂享這個“稱號”,與志愿者們一起化解居民們的“急難愁”。
三個月的“大上海保衛戰”,諸正偉對自己身份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如果未來我能繼續當選人大代表,我一定會更深入基層,了解和傾聽基層的聲音,還會繼續關注民生,努力解決市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