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公益“云課堂”拓展藝術教學新模式,創作兒童劇教孩子如何垃圾分類,建議在公交設施上增加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多年來,市人大代表蔡金萍秉持人大代表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藝”心多用發揮專業所長,在兒童文化領域積極建言獻策,為打造有上海特色的少兒文化品牌貢獻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
以“藝”戰“疫” 寓教于樂關愛少兒
蔡金萍是市十五屆人大代表、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作為兒童戲劇行業的領軍人物,蔡金萍為行業健康發展認真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先后提交了《關于加強兒童劇演出市場監督管理的建議》《關于加強對兒童劇創作演出扶持鼓勵力度的建議》《關于兩岸三地兒童文化交流項目希望得到相關政府大力支持的建議》等代表建議。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劇院演出停擺,學生也一度暫別校園。蔡金萍發動劇院的同事們創作微劇《萬眾一心》系列劇20集,推出后獲得了極大的好評。由她創辦的上海市中小學文化藝術名師工作室——“蔡金萍兒童戲劇工作室”從線下搬到線上,通過開啟“云課堂”,以授課、點評、互動等方式與學員們共同架起了教學“彩虹橋”,探索出藝術教育的新模式。
蔡金萍也格外關心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發展,她提出的《關于在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設施上增加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宣傳的建議》得到了市交通委員會的積極回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后,蔡金萍帶領團隊創作了兒童劇《愛綠色的給力兔》,先后在劇場、社區演出160場,觀眾人數達90244人次,受到大小觀眾的熱烈歡迎。
以“心”創新 打造上海特色文化品牌
如何打造有溫度的青少年藝術教育市場、如何增強中華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長期以來,蔡金萍都在深入思考、調研這些主題。她曾建議利用公共資源,在城市公共空間如地鐵、社區、車站等場所,打造紅色宣傳教育陣地,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
“上海人要有文化自信,要打造上海人的文化品牌。”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在近幾年的創作中將世界著名的音樂劇片段搬上孩子們的舞臺。“這些選段膾炙人口,改編成兒童版,傳揚的是‘真善美’——《泰坦尼克號》講生與死、責任和擔當,《悲慘世界》講述坦蕩和誠實,《巴黎圣母院》讓孩子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美與丑。”蔡金萍表示,一旦做出品牌,做出口碑,可以讓孩子們丟掉手機和Pad,感受到藝術和經典的魅力。
不論是在湖南路街道武康居委人大代表聯系點,還是在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建立的代表工作小組,蔡金萍都耐心細致地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在一次市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活動中,蔡金萍了解到,湖南路街道的居民對文化劇目的需求比較強烈。為此,她牽頭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與湖南路街道辦事處共同搭建“政府引導、社會支持、群眾參與”的湖南社區公共文化平臺,帶領團隊走進社區演出各項經典劇目,為社區文化團隊進行藝術表演指導,協助社區開展“梧桐樹下美好生活”社區文化藝術節展演活動,為社區家庭提供親子兒童文化培訓,滿足社區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今年正值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建院75周年。8月26日晚,蔡金萍主演的院慶劇目——新版《宋慶齡和孩子們》在上海大劇院亮相。為了走進宋慶齡的內心世界,她翻閱大量資料,仔細閱讀了宋慶齡與劇院之間的幾乎全部往來書信。蔡金萍說:“我進劇院45年,一輩子都在做兒童劇,我越了解歷史,越感受到這項事業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