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奕明是一位大學商學院的財務學教授,專業領域主要涉及會計、審計、財務,以及財政、金融等,而人大工作中有大量涉及經濟方面的相關工作。她將代表履職與自身專業相結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特色。
從企業報表到財政“四本賬”
人大要對政府財政預算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但企業會計報表和政府會計報告差異較大。為了盡快熟悉政府預算和結算的會計報告,胡奕明除了學習財政學理論,了解政府的財政運作與相關的政府會計工作外,還向在財政部門工作的實務界人士請教,了解從土地運作、預算法實施,到政府基金、社保基金等的管理情況。
隨著對政府財政工作的深入了解,胡奕明從對政府預算決算的一般性審議,到對政府財政狀況進行診斷與分析,再到提出改進和優化的建議,發現問題更準確,理解問題更深刻,在提高審議質量的同時,也提升了意見和建議質量。
2018年,胡奕明受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邀請,給新一屆人大代表作了幾場講座,在講授財政基本知識的同時,還講授了一些有針對性、好用的分析工具和技巧,以便代表們不僅能看懂財政“四本賬”,還能站在“監督”的視角來審議這“四本賬”。
從國企“局內人”到國資監督者
上海市建立和實施政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迄今已有五年。人大對國資管理的監督,除了審議國有資本經營預決算之外,還需要對國資經營情況進行深入了解,聽取國資管理年度綜合報告等。
擔任國企董事時,胡奕明是“局內人”,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時,她又變身為“監督者”。由于熟悉國企資產管理情況,每次在聽取和審議國資管理情況報告時,她都能用專業眼光“挑毛病”,提出多項有針對性的建議,助推國資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
將科學調研方法用到社會問題上
2019年7月,全國人大財經委來上海進行外貿轉型升級座談調研,邀請部分企業和專家代表發言。
會前,為獲得第一手材料,胡奕明以工作中接觸到的外資外貿企業為對象,在大量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了調研提綱,再根據提綱,結合不同對象的特點,進行電話采訪或面談。運用科學的調研方法,站在人大代表視角觀察和分析問題,不僅讓她獲得了有力的證據資料,還在座談會上提出了更高質量、更具實操性的代表意見和建議。胡奕明利用調查研究這個載體,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把人民群眾的呼聲及時地回饋給黨和政府,密切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在履職過程中,胡奕明時刻牢記人民的重托,結合相關的專業知識,采用適合的專業技能、融入必要的專業精神,極大地提升了人大代表的履職能力和履職質量,充分發揮了人大代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