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連任的老代表,唐曙建十分關注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的難點、痛點,但凡他接觸了解到的問題,總是緊盯不放,不遺余力地奔走呼吁、監督協調,直到問題解決。
給孩子鋪平上學最后一公里
今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閔行、文琦兩所中學5000多名師生欣喜地發現,學校門前原先坑坑洼洼、塵土飛揚、鐵欄分割的江川東路面貌煥然一新。這些改變得益于唐曙建和區人大、街道的有力監督和協調。
去年下半年起,閔行、文琦兩所中學門前開始架空線入地和道路維修工程,今年上半年因疫情耽擱,進展緩慢。馬路被鐵欄一分為三,四車道只有兩車道能用,兩邊人行道開挖,行人只能左轉右繞而怨聲載道,學校領導更是憂心忡忡:開學了怎么辦?
唐曙建聞悉此事后立即與區架空線入地指揮部聯系,8月5日區里召開專題會明確校前道路在8月底前完工。然而,之后10多天里進展依然緩慢。“拖不起了!”他立即向閔行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反映此事,該主任要求城建環保工委跟蹤督辦。8月24日上午,唐曙建和城建環保工委、江川路街道人大工委工作人員一起赴閔行中學召開施工單位現場會,明確時間節點,督促推進。之后一個星期,唐曙建和城建環保工委工作人員連續現場督辦,施工單位夜以繼日搶抓進度,終于搶在8月30日子夜完工,保證了9月1日兩所學校5000多名師生平安有序開學。
代表與市長的互動
2019年的最后一天,唐曙建接到一個電話:“老唐,應市長又來了,邀你一起到浦江馨都小區去看看。”唐曙建與時任上海市長應勇的互動,源于幾天前市人代會期間應勇參加閔行代表團審議。
“您看,十幾層那么高的樓,外墻面整塊脫落下來。”唐曙建發言時拿出一沓照片,拍的是閔行浦江馨都樓房脫落外墻。因為建造時的外墻保溫材料工藝不夠成熟,業主入住沒幾年,滲水、開裂、外立面大片脫落就不斷出現,小區居民提心吊膽。經過認真調查后,唐曙建連續兩年在市人代會上提交代表建議,要求盡快修復,但因涉及的環節多、部門多和大型居住區多,而遲遲未能解決。居民反映強烈,上訪不斷。這次他當著市長的面直接提出建議,要求進行全面檢測,制定方案盡快修復。應市長當場表態,要重視大型居住區樓房墻面維修問題,一定會確定相關部門牽頭負責,妥善解決。
沒想到僅僅兩天后,市人代會剛結束,唐曙建就接到電話,應市長帶著相關委、辦、局負責人實地來查看。過完春節,從浦江馨都小區開始,全市面上舉一反三,開始對大型小區住房全面排查和整治維修。
關乎百姓的“民心工程”
近年來,唐曙建圍繞“一老一少”民生問題先后牽頭組織市人大閔行代表團進行了多項專題調研。本屆人大以來,由他領銜和單獨提出的代表建議41件,大部分都被解決采納。
唐曙建牽頭組織市人大閔行代表團開展為期半年的“關于加快推進上海既有多層住宅加梯建議”專題調研,通過與電梯協會專家、企業和外省市交流研討后,從政府定位、政策制定、設立權威推進機構、聯動機制、優化審批程序、安全監督和后續管理等方面提出一攬子建議,得到市房管局高度重視。不久傳來好消息,加梯工作被正式列為“民心工程”。
在一次走訪中,民政部門向唐曙建反映:上海有許多撿拾棄嬰的家庭沒法辦理戶口,給孩子的就醫、就學帶來極大困難,成為一個社會問題。經過與市公安局戶政處多次磋商,終于得到“加快設法解決”的回應,并同意對“失獨家庭”撿養的孩子入戶的年限給予區別對待。辦理完這件事,唐曙建如釋重負。
“百姓的煩心事,就是代表的操心事。”唐曙建這么說,也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