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大代表施文龍的世界里,只有“白天”。除了8小時工作之外,他幾乎把剩余的時間都用在走訪調研上,聚焦交通、就學、住房、醫(yī)療等主題,挑燈夜戰(zhàn),奮筆疾書,為的就是讓它們飛入市人代會會場,成為推動奉賢高質量發(fā)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一磚一瓦”。
持續(xù)建言奉賢出行
針對群眾的“過江夢”,施文龍曾先后兩次撰寫關于盡快啟動奉浦東橋建設的建議,爭取“十三五”內建成通車。經(jīng)過不懈努力,今年四季度,奉浦東橋將重新開工建設,奉浦東橋建成后,將打通S4公路跨黃浦江通行瓶頸,有效改善車輛通行條件、彌補道路服務水平的不足以及交通安全方面的短板,促進上海市中心與奉賢新城的聯(lián)系。“奉賢人民長久的期盼,終于有了著落。”施文龍心滿意足。
家鄉(xiāng)越美、越好,干勁越足、越高漲。施文龍還在為建好奉賢新城東奔西跑。去年,施文龍?zhí)峤涣恕蛾P于將15號線南延伸項目列入上海市“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向市發(fā)展改革委、市規(guī)劃資源局、市交通委闡述了15號線南延伸至奉賢新城的必要性。今年,15號線南延伸項目列入上海市“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看到這個消息后,我真的很開心,以后上班越來越近了。”一名在閔行紫竹園區(qū)工作的奉賢人感慨萬千,“真是解決了老百姓出行大事。”
在圓夢行動中,施文龍也碰到過挫折,但他說:“碰釘子很正常,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為民解難,關鍵就是要耐住寂寞。只有不放棄、不退縮,才有可能實現(xiàn)夢想。”
扎根一線鼓與呼
履職要找準群眾需求的最大公約數(shù),從實際出發(fā),傾聽好“沉默的少數(shù)”的聲音。
以問題為導向,回應群眾關切,是施文龍的“服務法則”。他定期關注“12345”的案件處理。有一次,他發(fā)現(xiàn),有38個投訴內容反映5號線南延伸段噪聲較大,其中西渡站為重災區(qū),極大地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如何讓“軌交夢”不“焦心”?2020年,施文龍起草了《關于改善軌交5號線南延伸段噪音問題的建議》,建議對單線橋之間的空檔、聲屏障頂部及梁內預留橋梁的結構縫隙均進行封閉,減少噪聲外泄。這一建議得到了市有關部門的回復。
聯(lián)系街鎮(zhèn)工作,深入選區(qū)走訪民意,是施文龍的“做事法則”。有一次,施文龍走訪西渡街道浦江花園,居民反映老小區(qū)停車難問題。施文龍立即展開實地調研,找到解決停車難和保護小區(qū)綠化環(huán)境的結合點。他還鼓勵居民們更加“兼容并包”地開展民主治理,很好緩解了這一問題。
甘作護花使者
這個秋季,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奉賢實驗中學在群眾期盼中如期開學。這意味著,奉賢的孩子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校。促成這件事的正是施文龍。
施文龍是奉賢教育領域的“老行家”。從教師到校長、從校長到局長,28年的“教育歲月”讓他和學生、教師、家長之間有了一種特殊的情感羈絆。成為市人大代表后,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更成為他始終牽掛的事情。
除了推動建設新學校外,施文龍還關注從“根子”上解決制約教育發(fā)展的瓶頸。2018年,施文龍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學校在人員編制配置上非常局限,無法滿足學生選課多樣化的需要,于是起草了《關于修訂基礎教育各類機構及人員編制比例標準的建議》,提出盡快研制出臺新的上海基礎教育各類學校機構及人員編制比例標準,推動上海基礎教育的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該建議提出后不久,上海市就印發(fā)了《上海市公辦普通高中機構編制標準》《上海市公辦初中、小學機構編制標準》《上海市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為進一步優(yōu)化中小學教師資源配置提供制度保障,有力提升了基礎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