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要有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要站在多個角度剖析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哪里有盲區,哪里是薄弱點,哪里就是我們的立足點。”回顧近五年的代表履職歷程,市人大代表、上海地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牟振英深有感觸。
做發現社會問題的有心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觀察中,牟振英注意到大量的歷史建筑涉及舊區改造和城市更新問題,一方面歷史建筑需要強化保護,另一方面又需要改善舊區居民居住條件,現實生活中碰到很多矛盾。
牟振英研究了2002年開始實施的《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認為在操作執行方面還要細化。在座談、走訪,形成初步調研成果后,牟振英領銜提出了《關于修訂〈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筑保護條例〉的議案》。
上海在公共文化場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牟振英發現,很多市民尤其是郊區居民不知道本區域內有哪些文化活動在舉辦,而另一方面,一些文化場館卻常常面臨人氣不足等問題,這凸顯出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另外,她發現,公共文化配送目錄與本市受眾的意愿有一定的距離,上海市民需求已由傳統演出觀摩向互動式體驗過渡,遠郊地區的文化需求已發生明顯變化,傳統戲曲、曲藝演出正慢慢淡出。在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牟振英提出了《關于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加強公眾參與評價的建議》,建議委托獨立的、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調查公司,每年就市民對配送服務的需求進行大樣本的調查,并將調查結果與制定“目錄”相掛鉤,讓配送產品的數量、內容和形式從源頭上貼近公眾的意愿;在產品目錄的評選環節,讓市民代表參與其中,增加公眾獨立參與點單、評價的渠道,讓反饋和評價透明化。很快市文廣影視局采納了這一建議。
做綠色低碳事業的實干家
作為公共交通領域的實干家,牟振英還格外關注綠色低碳。在大量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牟振英帶領團隊,利用地鐵停車場屋頂資源進行光伏發電項目的開發建設,并將產生的電投入到地鐵的日常運行之中。
公共機構建筑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商品包裝物源頭減量、完全降解包裝袋推廣應用、臨港新片區高起點綠色規劃建設……牟振英充分發揮本職專業優勢,結合自身專業背景提出了多件關于雙碳領域的意見建議。
牟振英提出建議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進一步擴大到5000平方米以上所有的有政府資助的項目及大于1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她建議探索價格—能耗聯動機制,公共建筑在條件成熟情況下,試點逐步推進超定額加價等政策措施,從而通過經濟杠桿促進節能降碳。
牟振英還提出《關于加強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建設及實施路徑的建議》,希望能推動建筑領域碳排放盡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做傳遞市民心聲的代言人
牟振英非常關注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盡心履職,力求把一線群眾的心聲帶到人代會上。
在平時的走訪中,牟振英發現很多人不知道哪里有科普活動。而有許多專業而有趣的科普資源并未被高效利用。基于此,牟振英先后提出了多件科普建設意見建議,提出了搭建專業平臺,將科技企業優質的展廳科普資源與社會公眾精準連接,打破知識科普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最后一公里“真空”等建議。
另外,牟振英關注到社會上一方面存在招工難,用人單位招不到適合自身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又普遍存在就業難,大量的青年人不就業、緩就業等現象。經過多方調研,牟振英提出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強校企資源合作共享、重視應用類人才職業成長等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