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海歸”和青浦夏陽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履職期間,孫軍自覺加強代表意識,深入基層和群眾,第一時間傾聽人民聲音、傳遞人民訴求,用高質量的議案建議為民“代言”,把了解民情、掌握實情、反映真情作為履職的重中之重。
發言有底氣 建議接地氣
孫軍常說:“作為人大代表,無論是發言還是提建議,不能紙上談兵,必須以扎扎實實的調研為基礎,才能發言有底氣、建議接地氣。”
2018年,轄區內的幾位社會組織負責人向孫軍反映說:“許多社會組織在參與基層治理中普遍存在缺少優秀專業人才、獲取社會資源能力有限和內部治理能力不到位等共性問題。”作為一名在基層從事社區公益組織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孫軍感到有責任向上反映,推動這一問題的解決。
于是,孫軍集中時間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工作。從進一步提升社區社會組織的治理能力、資源整合能力和內部治理能力等三個方面提出了想法和具體措施,提交了《關于培育與扶持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建議》,很快得到上海市社會團體管理局的采納,并出臺相關措施,受到廣大社區社會組織的高度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在大調研、大走訪過程中,孫軍了解到本市很多初創型社區社會組織希望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所在地的社區居民群眾提供社會服務,但由于信息的不對稱,社會組織的愿望很難實現。于是,他歸納整理調研走訪中獲得的大量基礎資料后,形成了《關于加強政府購買服務信息公開的建議》。市民政局、市財政局高度重視這一建議,并表示將積極研究并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解決這個問題。2019年9月,全市統一的社會組織服務供需信息發布平臺正式上線,實現了供需雙方的信息對稱和供需匹配。
多傾聽呼聲 多為民“代言”
孫軍時刻不忘代表身份,把大量時間和精力花在與社區居民溝通交流、開展調查研究和撰寫議案建議上。
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孫軍善于觀察和發現問題,審時度勢及時向有關部門提供切中時弊、反映民意的“金點子”、好建議。集中聯系社區時,他了解到絕大多數公眾還無法全過程、多渠道參與城市更新行動,于是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公眾參與城市更新行動的建議》;參加疫苗接種志愿服務時,他看到部分老年群體因無法熟練使用智能手機而給疫苗接種帶來不便,及時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完善新冠疫苗接種流程的建議》;在2022年上海全域靜態管理期間,為了能夠及時解決部分居民的求助和困難,他提交了《關于進一步暢通市民訴求信息渠道的建議》;在復工復產復市的啟動階段,為了杜絕防疫隱患,守護城市安全,他提交了《關于加強“場所碼”核驗等使用監管的建議》……這一件件建議傾注了孫軍大量的心血,飽含著基層市民群眾的呼聲。
前些年,孫軍在工作實踐中感受到,上海雖然在“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新時代新形勢下,迫切需要一部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地方性法規,將成果經驗上升到法律層面。于是,孫軍在反復調研、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在2020年的市人代會上領銜提出了《關于提請市人大制定〈上海市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條例〉的議案》,并附上條例草案以供參考。該議案得到王振等10位人大代表附議,經主席團決定列為正式議案。他希望通過立法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水平,促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履職以來,孫軍所撰寫提交的議案建議,由于提出的問題切中時弊、針對性強,對策建議可行性、可操作性強,全部得到回應、采納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