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生長在農村,創業十幾年來,她還是住在農村。作為一名來自農業領域的市人大代表,周瑜始終將目光聚焦在農業、農村、農民、農業人才隊伍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中的問題和困難。這是她與農村之間的不了情緣,也是一份獨特的使命感。
努力為家鄉多做實事
履職過程中,周瑜始終牢記當好人民的“代言人”,表達群眾意愿,堅持做到勤于動腦、動腿、動耳、動手,做到有心、用心、留心、細心,積極掌握第一手資料,提出可操作的意見和建議。周瑜一直說,她是農民的女兒,對鄉村有著濃厚的情懷,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多為家鄉做點實事。
除了積極參加人大代表集中進社區活動,周瑜還會針對社區走訪了解的問題進行回訪,查看是否解決,在合適的時候推進問題的解決,做到心系群眾、貼近群眾。每次出門,周瑜總會帶上筆記本,發現問題記錄問題。履職期間,她圍繞鄉村振興、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加強農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上海隨遷門診慢性病人群異地醫保結算等,提出代表建議34件。
盡力為農戶解燃眉之急
作為代表,不管走到哪里,周瑜始終不忘自己肩負的責任和擔當。
今年3月,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嚴重,外地批發商不能進上海,商超不能正常采購,快遞也不能正常運行,而此時正是草莓上市旺季,“莓農”們的草莓開始腐爛,大棚內都是草莓快發酵的味道。“莓農”們非常著急卻無能為力。周瑜從小在農村吃草莓長大,深知“莓農”是最辛苦的職業,一年收入就指望著這幾個月的采收。本來今年因為天氣原因,草莓就已經晚上市一個月,剛開始采收2個月,成本還未收回,到了成熟高峰期又因為疫情原因外來人員進不來,草莓也出不去,農家樂采摘更是停止運營,“莓農”焦急萬分。
周瑜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她第一時間聯系社會各界優秀企業家們共同想辦法解決困難。為確保草莓保質保量配送到客戶手里,她派工人采摘,統一規格、包裝、配送,僅用半個月時間,就幫助“莓農”們銷售草莓將近12噸,切實解決了大家伙的燃眉之急。
在疫情封控期間,農民蔬菜滯銷,周瑜幫忙尋找有保供單位資質和有能力配送的企業,一起將蔬菜統一收購送往有需要的地方,當天采摘當天送,保證市民能吃到新鮮實惠的蔬菜的同時,幫助銷售滯銷蔬菜近18噸。
與此同時,周瑜不忘抗疫一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員,親自將農場的草莓送到他們手里,彼此鼓勵、溫暖。雖然筋疲力盡,她卻總感覺有股力量支撐著自己前行,那就是那份深藏在骨子里的使命感。
作為新農人,又是人大代表,不管工作再忙,周瑜都不忘學習。“通過學習,能把自己從局限的位置擇出來,站在一個高度看遠方,挖掘農業更深層次的文化理念,根據時代和市場需求不斷創新與引領,將農業帶入新的領域,真正發揮自己的一份責任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