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凱 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先儉 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背景下,老年人的醫療和養老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焦點話題,為有效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近年來我國建設了大量的醫養建筑。醫養建筑在設計中與其他類型的建筑一樣,都要遵循綠色建筑理念。建筑業是一個污染與能耗極大的行業,只有基于綠色建筑理念進行建筑設計,才符合我國的綠色發展理念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
建筑業是公認的污染與能耗極大的行業。在我國建筑業以往的生產和發展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能源浪費現象,這顯然與生態文明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背道而馳。在此背景下,綠色建筑理念應運而生。具體來說,綠色建筑理念就是致力于實現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健康、適用、高效使用空間的現代建筑設計理念[1]。
基于綠色建筑理念所設計的建筑,要求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力求將各種資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時致力于實現各種污染物,如廢氣、廢水、廢渣的排放量最低化,也就是說,盡可能地實現環境污染的降低以及資源消耗的減少。
基于綠色建筑理念進行建筑設計,有利于推動生態環境與建筑行業的協調發展。傳統粗放式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雖然推動了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但隨之而來的資源供需矛盾、環境污染問題卻日益加劇。
當今社會,生態、環保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過程中需重點關注的內容。尤其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后,建筑業的發展也必須要以綠色發展為基本原則。在此背景下,綠色建筑理念的應用得到了業內越來越高的重視。
醫養建筑是指醫康養老建筑,主要分為醫康養一體型建筑和社區養老型建筑兩種。
醫康養一體型建筑是依托于傳統的大型醫院建筑增加護理院與養老院,老年患者在經過治療后可以繼續在其中康養恢復,同時獲得養老服務;社區養老型建筑則是將社區配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養老院進行組合設置,從而就近為老年患者提供基礎醫療咨詢服務,而且可以使居家養老的老年人能夠在家門口享受到醫療服務。
以人為本理念起源于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戈拉的著名論斷“人是萬物的尺度”,其具體強調在美觀的同時根據人的生活習慣和操作習慣來創造方便人的事物,追求既能滿足人的功能訴求,又能滿足人的心理需求[2]。
同時,以人為本還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重視人的需要,強調對人的充分尊重、理解和支持。醫養建筑是為老年患者提供服務的建筑,所以在設計中必須強調人的本性,既要盡量滿足老年患者的基本需求,包括其健康需求、便利需求、活動需求以及安全需求等,又要充分尊重老年患者的個性,結合老年患者的普遍個性特征進行針對性設計。
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只有建設生態環保的建筑,使建筑與生態環境和諧相處,并成為城市生態構成中的一部分,避免建筑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才符合科學發展觀[3]。生態環保的建筑設計還在于順應自然,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尋找親近自然之道,換言之,就是要將建筑設計與環境規劃相結合來開展工作。
隨著能源緊缺問題的日益嚴峻,如何在行業發展的同時降低能耗、節省能源成為了一項重要研究課題。一些不可再生能源無比寶貴,若人類無節制地開采能源,則早晚會迎來能源枯竭的一天;而一些可再生能源雖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也需要花費一定的成本[4]。因此,在建筑業發展中必須追求低耗節能,在建筑設計中綜合運用各種節能技術和節能材料,以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不同地區的地質條件、氣候環境等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無論在什么類型的建筑設計中,都應充分考慮當地實際情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計,并充分利用當地的各種資源,從而減少各種資源長距離運輸過程中的損耗,提高建筑的綠色效能[5]。
建筑設計必須滿足人對居住舒適性的基本需求,特別是在醫養建筑設計中,更要充分滿足老年患者的居住舒適性需求。影響建筑舒適性的因素有很多,所有屬于人的感知對象的因素都包含在內,如環境空氣質量、溫度、濕度、光線、聲音等,所以為有效打造出舒適宜居的建筑,應將這些因素作為設計的重點,對它們進行合理調節[6]。
經濟效益是建筑設計中必須考慮的一項因素,在追求建筑功能效益和綠色效益的同時,不能忽視其經濟效益[7]。在實際建筑設計中,應在保證設計效果的基礎上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避免成本浪費。
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首先要開展好總體布局設計,這是保證建筑設計效果的基礎。一般情況下,如果是醫康養一體型建筑,宜選址在便于利用醫院配套資源、能夠享受到充足陽光照射、且與醫院保持適宜距離的位置。養護院配套功能宜設置在1 ~2層,標準層宜設置在3 層以上,且每層都要設置相應的公共活動區域、布草間、污物間等。電梯應不少于4 部,以2 部擔架電梯、1 部供應梯以及1 部貨梯兼污物梯為宜。
如果是社區養老型建筑,宜選址在環境良好、自然資源充足、安全性高、遠離城市交通干線、周邊公共配套設施完善的位置。單元入口宜設置在背面,以保證室內日照充足,一些較常使用的空間,如臥室、起居室、客廳等宜設置在南向空間,而一些使用時間較短的空間,如衛生間、廚房、入口等宜設置在北向空間。
建筑的外圍護結構被稱為“建筑表皮”,其具體包括建筑的外墻、屋面以及樓板等。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針對建筑表皮設計,應在保證外圍護結構支撐功能有效發揮的前提下盡可能降低建筑表皮能耗,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建筑的舒適性、輻射熱等問題,為老年患者創造出一個綠色、舒適的居住環境,以最大限度滿足老年患者的需求[8]。
建筑的通風采光效果往往直接影響建筑的實際使用功能與居住舒適度,同時還會對建筑的環保節能效果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應加強通風采光設計,合理規劃室內通風采光方案。
在具體的設計實踐中,首先應根據具體的建筑選址位置及當地的空氣流動情況來合理規劃室內風環境與再生風環境,通過合理優化門窗方案來改善室內通風環境。其次應結合天然的太陽升落規律,對建筑整體及室內各個房間的朝向進行科學設計,確保室內各重要功能空間的明亮性和通透性。
一般北向的建筑常年不能得到理想的采光,東向和西向的建筑冬季太陽光輻射相對較少,南向的建筑采光效率相對較高,但也要與遮陽裝置有機結合起來,以控制太陽光輻射帶來的熱量。最后應優先選用各種節能型燈具,并根據實際照明條件及結合自然采光情況來分區、分組地制定照明控制方案,積極應用先進的傳感器設備,實現自動根據天然光的照度變化來進行照度調節,以減少照明用電。
衛浴空間是建筑中一個比較特殊的空間,由于長期處于潮濕狀態下,所以其中極易滋生細菌,而這點對于抵抗力較差的老年患者來說威脅非常大。因此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應重視衛浴內的通風,盡量避免滋生細菌。同時應盡量減少衛浴空間的壓抑感,以防止對老年患者的心理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考慮到部分老年患者腿腳不好、行動不便,在馬桶、淋浴等設計中應優先選擇坐式,并在旁邊設置有效的扶手、在地上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
通過對建筑的門窗、墻體、屋頂等進行合理的節能設計,能夠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因此,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應重視門窗、墻體、屋頂節能設計。
首先,在門窗設計中可以采用一些節能性佳、且可減少門窗反射率的新型門窗材料,如節能型玻璃材料、低輻射玻璃材料、鋁等,并結合科學調節門窗比例、可見光比、遮陽系數、外窗氣密性等措施達到既保證室內良好的采光效果、又減少對建筑保溫效果的影響的目的。
其次,在墻體設計中可以采用先進的外墻保溫技術,從而在降低建筑采暖負荷的同時有效滿足室內環境的溫度調控要求。
最后,屋頂設計中可采用一些熱導率低的新型材料來進行屋頂鋪設,或是鋪設太陽能板、在屋頂適當種植綠色植被,以實現有效的屋頂保溫效果。
醫養建筑是一類特殊的建筑,在其設計中需根據老年患者的實際特點和需求對各種問題進行不斷完善,而其中的重點之一就是老年患者的活動空間問題。老年患者所需要的是一個足夠安全、可靠且便捷的活動空間,即無障礙性活動空間,尤其是對于部分腿腳不好、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來說,更需要擁有一個無障礙性活動空間。
因此,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應重視無障礙性設計,盡量減少設置可能會對人造成障礙的設施,保障老年患者活動方便。例如,在建筑和社區中應設置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坡道以及無障礙車位等,走廊和樓梯等地方應設置扶手欄桿,室內地面應鋪設防滑材料,墻角和家具應采用圓角設計。
老年患者由于各項身體機能和感官能力逐漸衰退,所以對于色彩、聲音以及溫度等的反應可能會變得遲鈍。針對該問題,應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進行適度感官刺激設計,即設法增強老年患者對色彩、聲音以及溫度等的反應能力,如對建筑外觀和布置采用柔和色調、在建筑的拐角和樓梯等特殊部位設置鮮明的標識等。
相關調查統計顯示,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全球平均水平的1/4,因此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應加強節水設計,盡可能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
具體來說,應根據實際建筑結構和醫養社區的整體特征來合理調整排水設計方案,優化管道布局設計,提高排水的暢通性及效率。同時要重視對雨水資源的收集和利用,如鋪設海綿材料、采用透水路面、設置下凹綠地、應用中水資源利用技術和真空排水技術等。
綠化景觀是醫養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景觀內容。通過優化綠化景觀設計不但能夠提高建筑的綠色效能,而且十分有益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
首先,在建筑周邊的綠化景觀設計中,宜通過在建筑周圍種植苗木和草坪等來減少反射熱量,并根據實際情況對綠化種植系統進行科學設計。其次,在建筑立面的綠化景觀設計中,宜在建筑外墻種植野葡萄、常春藤等植物,構建立體空間綠化景觀,從而起到減少陽光直射和降溫的效果,同時還具有裝飾作用。再次,在陽臺的綠化景觀設計中,宜根據陽臺的實際情況對不同習性的植物進行合理選擇,并合理控制植物的高度,避免影響室內采光和通風效果。最后,在屋頂花園的綠化景觀設計中,宜在屋頂種植一些低矮植物和花卉以作為觀賞區使用,并加強屋頂防水設計。
在基于綠色建筑理念的醫養建筑設計中,一方面應充分遵循以人為本原則、生態環保原則、低耗節能原則、因地制宜原則、舒適宜居原則以及經濟高效原則等基本原則,另一方面應把握好設計的重點,包括總體布局設計、建筑表皮設計、通風采光設計、衛浴設計、門窗、墻體、屋頂節能設計、無障礙性設計、適度感官刺激設計、節水設計以及綠化景觀設計等,這樣才能夠切實保證設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