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賴鴻皓 丁國武 田金徽 楊克虎 劉興榮 王建成 葛龍,4
(蘭州大學 1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2公共衛生學院循證社會科學研究中心;3基礎醫學院循證醫學中心;4 甘肅省循證醫學與臨床轉化重點實驗室;5 甘肅省人民醫院)
我國老年人口眾多,且為病毒易感人群,養老機構作為聚集性疫情潛在發生場所,其疫情防控工作形勢更加嚴峻。本文對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現狀進行回顧,由此提出防控建議,以期為日后建設和加強養老機構防疫工作提供一定借鑒和啟示。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該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和飛沫傳播,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較長,暫無特效針對性藥物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該病毒名為COVID-19〔2〕。截至2020年2月25日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8 064例,累計死亡病例2 715例〔3〕,死亡率約為3.48%。據報道,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的死亡率約為10%,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的死亡率約為35.6%〔4〕。
聚集性疫情是指14 d內在小范圍(如家庭、工地、單位等)發現2例及以上的確診病例或無癥狀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5〕。聚集性疫情具有很高的危險性,由于病毒傳播速度快,人群之間密切接觸使病毒感染的續發率升高,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短時間內迅速增加。COVID-19在潛伏期內也具有傳染性,使得病患在潛伏期內接觸的人群不易全部追蹤,增加了病毒傳播的風險。聚集性疫情中大多為家庭聚集〔6~8〕和人員密集場所〔9~12〕。
3.1養老機構現狀 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16.8萬個,養老床位合計達到727.1萬張,比上年增長3.3%。其中全國共有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2.9萬個,比上年增長10.0%,床位379.4萬張,比上年增長3.9%〔13〕。隨著醫養結合政策的進一步完善,我國養老機構數量增速較快,為老年人提供更有保障的養老服務。
3.2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現狀
3.2.1國內養老機構傳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我國老年人數量多,老年人身體免疫力弱,是傳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發人群,此次疫情危重癥患者中老年人居多。疫情防控期間養老機構實行封閉式管理,是聚集性疫情潛在的重要區域,也是防控工作的主要關注點。湯泓等〔14〕對上海市長寧區3家養老機構傳染病管理現狀調查發現:3家養老機構均建立了院內傳染病管理和消毒隔離制度,負責人進行傳染病報告、管理。院內設有異常情況登記本,對發生聚集性的發熱、嘔吐、腹瀉情況,立即上報。針對此次COVID-19疫情,南昌市提出“一確保三做好五暫停七嚴格”的“1357”工作法〔15〕。孫亮〔16〕對老年人提出“嚴防護、勤洗手、勤換氣、保飲食、控慢病、避患者”的“六要”和“不恐慌、不頻繁外出、不吃野味、不虧睡眠、不忘保暖、不傳謠言”的“六不要”防護措施。申令波等〔17〕提出“五個一”的防護措施,即:成立一個領導小組;制訂一個防控方案;進行一次防疫檢查;組織一次物資發放和開展一次心理撫慰。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指南提出更加完善的防控措施〔18〕,包括:①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制。②加強出入管理,暫停社會活動,原則不許外出,機構內設置觀察室,飲食統一供應。③注重心理慰藉,加大心理調節,多渠道提供親情化溝通。④注重老年人防護,做好健康日記錄,每半日開窗通風,注重個人清潔衛生和居室衛生,暫停集體用餐,開展適宜的戶外活動等。⑤加強內部管控,開展防控知識宣傳教育,工作人員上崗期間做好防護,集中配送確保物資供應,確保環境清潔衛生,規范處理垃圾,合理處置廢棄口罩等一次性用品,加強浴室消毒,嚴控食品采購。⑥進行合理消毒。另外,對于疑似或確診疫情的處置,根據《高危險地區及被感染養老機構防控指南》〔19〕相關措施妥善處置。
當前我國針對養老機構的傳染病防控管理措施相關研究較少,原因可能與近些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較少、SARS疫情發生時養老機構未健全等有關。之前研究顯示〔14〕養老機構存在諸多問題,如傳染病管理人員缺乏醫學常識;醫護人員多為臨床退休返聘人員,知識更新不足;護工文化程度偏低、流動性較大、缺乏傳染病及消毒隔離常識、消毒技能掌握不夠、手部衛生執行效果差、衛生意識薄弱等,需加強我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
3.2.2國外養老機構傳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國外有研究針對美、德兩國易爆發的諾如病毒提出了防控措施。Cardemil等〔20〕提出對發病患者進行隔離;在感染區工作的員工48 h內不得轉移或在未感染區工作;在為可疑或確診的諾如病毒性腸胃炎患者提供護理之前和之后,使用普通或殺菌肥皂和流水洗手20 s;建議進入患者護理區的人員使用具有接觸和標準預防措施的個人防護設備(如長袍和手套)。德國一項調查發現,在清潔和消毒方面,41所養老院中,有85%提供了傳染病防護性衣物,但只有44%清潔規范,且療養院之間清潔措施差異大〔21〕。國外養老機構傳染病防控措施關注度較低,養老機構存在清潔不規范等問題。
4.1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養老機構應在組織機構、職責分工、處置原則、預案等級、處置程序和工作要求的各個環節,完善本機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機構內全體人員需掌握預案內容并履行相關職責,管理人員組織應急預案定期演練,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
4.2加強疫情防控硬件設施 各類養老機構應增設疫情防護隔離觀察室(區),并配備防護相應物資,有條件的盡量安排單人單間,確保洗手液、消毒劑等日常護理用品供應充足,增設手套、鞋套、防護衣、醫用酒精等疫情防護用品。
4.3掌握養老機構疫情防護指南 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指南作為當前較為全面的防控措施,各類醫療機構應積極學習并貫徹落實,找尋本機構在疫情防控方面存在的問題,做好疫后總結,制定應對方案,加強管理,為提升機構應對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打好基礎,為日后傳染病疫情防護工作提供借鑒與指導。
4.4繼續加大宣傳培訓工作 機構管理人員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信息向醫護人員及老年人普及傳染病防護知識,增強老年人和照護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提高全機構衛生應急處理能力。合理配置人員,做好崗前培訓,至少每半年進行傳染病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人員衛生應急能力或素養。
4.5關注心理健康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公眾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前關注熱點,養老機構應做好照護人員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提供心理咨詢、心理慰藉等服務,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疫情,同時在護工人員帶動下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引導老年人冷靜對待突發疫情,尤其是加大對被隔離老年人關心與照顧力度,消除老年人緊張恐慌心理,不傳謠,不信謠。
4.6繼續做好消毒防護 消毒工作是養老機構預防傳染病的最基本工作,掌握消毒規范,不僅加強機構內各居室的消毒,也要注重老年人自身衛生情況,引導老年人做好手消毒、衣物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4.7加強傳染病防控工作監管 相關衛生部門應完善傳染病防控監管措施,督促養老機構做好防控工作,努力完善養老機構管理工作,促進各類養老機構安全運行。科學合理處置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杜絕瞞報、謊報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