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萍 蘭州交大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
對于高層建筑而言,其建設規模較大,容納人數較多,內部結構較一般建筑更復雜,一旦出現火災問題,不僅會對建筑本身結構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會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在高層建筑中需要加強對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的重視程度,結合實際情況和建筑要求,構建科學化、現代化以及全面化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系統,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火災隱患,為高層建筑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高層建筑火災一般具備以下幾點特性。首先,高層建筑內部裝飾材料較多,一旦發生火災,火勢將隨著管道等設備快速蔓延,從而造成巨大的威脅。其次,高層建筑如果發生火災,整體救援難度較大。由于高層建筑的建設高度較高,而且普通電梯的防火、防煙功能相對較差,這將給受困于電梯的人員帶來危險。同時,火災所產生的煙霧會對受困人員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常常無法明確逃離路線,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安全疏散的時間,加劇了火災危害的后果。對于高層建筑而言,整體的救援風險較高,且對救援措施的要求也相對較高。隨著建筑工程逐漸高層化,消防救援云梯高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通常情況下,如果建筑高度達到100 m 以上的話,一般的消防水槍不能及時起到消防救援的作用,會對現場救援人員帶來危險。
在高層建筑中,為了能夠提高整個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切實提高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把握好設計過程中的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處理好細節問題,合理減少火災問題造成的影響[1]。通過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能夠有效減少安全疏散時間,進一步提高救援質量。在實際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過程中,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保證建筑內被困人員能夠快速逃到安全區域,有效避免火災蔓延造成的危害。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的主要目標是提高人員反應時間,通過高效的安全疏散來保障人員的安全。
首先,為了保證人身安全,需要進一步提高消防安全疏散時間,確保人員可以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內及時撤離。因此,在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與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將增加可用消防安全疏散時間作為設計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設計目標,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規劃并設計建筑防火分區,進一步滿足防火設施布置要求提高安全疏散效率[2]。同時,還要做好高層建筑滅火設施設計工作。通過分析和研究消防設備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高層建筑建設安全,并達到有效控制火災蔓延的目的,進一步降低煙霧濃度,減少對高層建筑造成的負面影響。
其次,需要合理把握好人員面對火災時的反應時間,在火災事故發出預警后,要求高層建筑內的人員能夠快速疏散到安全區域中。實際上,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就會對人員的人身安全以及建筑財產等造成非常大的破壞,因此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有效控制人員反應時間。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高層建筑內火災探測系統的有效設計與規劃,按照高層建筑結構的特性和建設要求,安置專業的報警裝置[3]。同時,可以根據高層建筑的設計要求合理增加建筑火災報警系統,保證火災出現的第一時間能夠及時被發現并有效控制,從而延長高層建筑內人員反應時間。為了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標,還應對高層建筑內部的安全消防廣播系統進行完善并優化,要求所有高層建筑內的安全消防廣播系統能夠快速反應,并發出警報,引導人員有序、安全地進行撤離。
最后,在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中,還需要有效控制人員安全疏散時間。人員疏散時間是影響消防安全的關鍵因素,也是重點因素。一旦疏散時間過長,不僅會對人員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還會對高層建筑內部結構造成嚴重影響,耽誤消防救援時間。在對人員進行安全疏散的過程中,需要按照高層建筑內部安全疏散通道和設計好的路線進行疏散,避免疏散行為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在高層建筑中做好消防安全疏散設計工作非常重要,與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始終圍繞高層建筑物消防安全要求和標準,按照高層建筑建設特點以及內部結構選擇適當的消防樓梯結構。例如,可以通過防煙樓梯結構、封閉樓梯結構等合理化分析與設計,確保安全疏散時間。除此之外,在高層建筑中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出消防安全設計的關鍵作用和重要價值,還需要對高層建筑的消防通道數量與面積等進行分析和研究,嚴格按照國家以及相關部門的要求和規定,保證高層建筑內消防疏散空間的有效性,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高層建筑的安全性。
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設計方案質量不高,導致實際的安全疏散性能不夠穩定,不但影響到了高層建筑的運營和使用,還降低了整個高層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一些設計單位過于重視高層建筑內部自動報警系統的安裝工作,而忽視了高層建筑中消防安全疏散空間問題。一旦發生火災,無法及時滿足人員快速疏散的要求,從而造成火災問題不可控或者是火災快速蔓延,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和經濟損失。例如,某建筑開發商隨意縮減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的面積,并對樓梯間以及走道等面積進行改動,在火災發生的時候直接影響到了人員疏散效率。
切實做好高層建筑中消防安全設計工作,強化管理力度,從而提高高層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時,需要在高層建筑內部及時設置合理的消防安全疏散出入口,并保證安全通道的暢通度[4]。但是,在一些高層建筑中,對于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工作不夠重視,很多工作過于形式化和片面化,消防安全疏散設計工作難以落實到位,導致無法真正將其作用發揮出來,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在高層建筑中,需要加強對消防安全的關注與重視,把握好消防設計管理的重點,以完善科學的消防管理機制作為基礎,為設計工作的開展以及消防安全系統的應用提供重要保障,從而提高各項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同時,在高層建筑內部要有功能完善的消防設施及設備,以便火災發生的時候能夠幫助被困人員快速撤離[5]。目前,在高層建筑中大多數的消防安全管理由物業公司負責,缺乏專業的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管理機制,導致工作效率不高,并對高層建筑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
目前,消費安全責任劃分不明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高層建筑以辦公為主,產權較為分散,管理責任無法全面落實到位,從而給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由于高層建筑內人員較多,多為自行管理或者是多方管理,導致高層建筑內消防安全制度無法全面推進與落實。此外,一些高層建筑內的用戶及單位沒有及時認識到安全責任劃分的必要性,也沒有充分意識到高層建筑中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對消防通道不夠重視,從而出現一些問題和不足,如隨意堆放雜物,造成消防通道封堵的情況。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可以加大對現代化技術及設備的有效應用。同時,應結合高層建筑實際情況,以消防要求和標準為核心內容,將適合的現代化技術投入到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管理中。因此,在高層建筑中,尤其是在對建筑內部設置消防設施及設備的時候,應當不斷提高消防設施的利用率,并堅持“預防為主”的重要原則,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專業的消防設施監督與監管系統[6]。通過系統運行,對相關火警信息進行快速處理,及時發出火災警報,幫助高層建筑內的人員快速撤離現場,提升高層建筑的安全性。
結合實際情況,按照高層建筑內部結構特點,制定專業化、現代化和科學化的消防安全設計管理機制。在此過程中,要始終圍繞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管理機制,對消防安全責任進行劃分并明確,便于后續消防安全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在高層建筑使用前,應當檢查建筑內部的消防設施及設備,保證所有消防設施及設備的質量與運行狀況符合高層建筑中消防要求和標準。進一步加強對高層建筑中消防設施的維護力度,做好維修與管理工作。此外,要制定專業有效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案,從日常工作入手,深入貫徹消防安全理念,保證所有人員都能樹立正確的消防安全意識。
通常情況下,需要在高層建筑中合理布設安全疏散路線,并綜合考量高層建筑的特點以及內部建設情況,把握多方因素和要素,提高安全疏散路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有效縮短疏散時間,為救援工作提供有利條件。在實際布設過程中,應當按照人員從房間疏散到公共走道,然后進入到疏散樓梯,再轉向安全區域的順序,在此過程中應當避免“逆向”疏散的情況。因此,在對路線進行布設的時候,要結合高層建筑的實際情況,明確樓梯疏散位置,提高疏散效率[7]。
高層建筑中,由于人員較為密集,需要在火災發生的時候快速安排人員撤離到安全區域。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人員縱向疏散距離,確保相鄰避難層之間的層數在15 層以內,也可以根據消防登高車的高度和實際情況,對避難層的高度進行有效控制。除此之外,還需要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完善,確保高層建筑內通道環形與雙向設計的合理性和專業性。
由于高層建筑的建設高度較高,在對其中人員進行撤離的時候所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且在實際的撤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因此,在開展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排煙設計的重視,通過增設感煙探測器對煙霧濃度等進行監測,對火災進行及時預警,從而延長消防救援時間。除此之外,要結合實際情況,有序完成劃分布設工作,提高排煙結構的獨立性和有效性。應嚴格按照國家要求和標準,保證每個防排煙區域面積小于500 m2,并確保高層建筑內結構達到實際的防排煙要求。
做好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工作至關重要。在高層建筑中,應當結合建筑實際情況以及消防要求標準等,對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工作進行完善和優化,最大程度上提升高層建筑的實用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同時,要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設計方案和預防方案,進一步發揮出高層建筑消防安全疏散設計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