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楠 鄭州輕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在讀
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環境,不斷追求個性且舒適的室內空間。本文通過對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的研究來對室內隔斷進行創新設計,改善室內人居環境,設計出更加符合人們多樣化需求的未來室內空間環境。運用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來進行隔斷設計,可以使未來的室內空間環境融合新技術與多樣化的材料,并注重對傳統手法、材料以及元素的應用,使隔斷更具通透感和流動性。同時,室內隔斷也是設計師體現其設計理念及內涵的一個重要載體。將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融入室內隔斷設計中,將給未來的室內空間帶來更多的意義。
小中見大手法最早是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設計手法,指在不改變園林占地面積的前提下,在有限的空間內改變人的主觀感受,讓人感覺到其空間比實際空間要大。該手法在我國古典園林的運用中能夠充分激發游園者的興趣,使游園者擁有更加豐富的體驗感,同時還解決了園林用地面積有限的問題[1]。虛實相生是中國傳統美學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園林的主要設計手法。該手法能夠通過建筑以及景觀等來營造出含蓄且意境悠遠的空間環境,并且使園林具有了虛實相間、曲折多變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中所蘊含的含蓄美和意境美[2]。
我國本土隔斷的起點為先秦時期,當時的隔斷主要以自然紋飾為主,如飛禽、走獸以及蟲鳥等。先秦王朝時期的隔斷是王權貴族的象征,其造型和裝飾圖案夸張,手法拘謹。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隔斷主要供公卿士大夫等名門望族和有權有勢的貴族使用,其在前代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進,同時出現了許多新形式的隔斷,如帷幔、帳以及屏風,可用來擋風和遮蔽。在隋唐五代時期以前,小木作手法并未興起,室內空間主要依靠帷、帳等來進行空間的劃分。而五代的屏風造型崇尚樸實無華和簡潔大方,并逐漸以樸素的內在美取代唐代屏風的煩瑣,同時為后世屏風風格的形成樹立了典范。
宋遼金時期的隔斷已不再是權貴的象征,而是進入了百姓家中,該時期的屏風大多是具有低矮底座的寬大獨扇屏風,直立板屏、多扇曲屏等屏風也在這一時期出現。其造型優美,工藝嚴謹,同時注重細部結構的處理和裝飾,紋樣的題材主要以幾何紋、動物紋、植物紋以及自然紋樣等為主,風格簡潔秀美。到了明清時期,隔斷的應用范圍更為廣泛,且藝術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該時期的隔斷種類齊全、款式繁多、工藝先進、造型樸實大方、制作嚴謹準確、結構合理規范且用材十分考究[3]。而現代屏風隔斷的主要功能以裝飾性和實用性為主,但更強調裝飾性[4]。
用片段的面來劃分空間的方式叫做局部分隔,如屏風、不到頂的隔墻以及較高的家具等[5]。這種分隔方式既能夠有效分隔空間,又未將空間進行絕對的分隔,而是做到了隔而不絕,這也正是運用了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的手法。在視覺或是在空間的層次方面,運用局部分隔的方式能夠使空間的層次感更加豐富,同時也能夠讓人們感受到所被分隔的空間是既獨立,又具有功能性的小空間。
象征式分隔是通過低矮的飾面、綠化、水體、色彩、材質、光線、高差、懸垂物、花格、構架、玻璃等通透的隔斷等來對空間進行分隔[6]。這種分隔方式的空間限定度很低,層次感豐富,流動性強。象征式分隔既在一定程度上對空間進行了美化,又能夠使室內空間更具通透感和流動感。并且隨著當下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出現,也為室內的隔斷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玻璃或是近幾年來被運用得越來越廣泛的聚碳酸酯板(PC 陽光板)等材質就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使空間易產生一種似隔非隔的感覺。將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的手法融入象征式分隔中,不僅能夠更加豐富隔斷的形式與造型,而且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和流動性,給人們帶來了更加豐富的體驗感。
彈性分隔是指利用折疊式、升降式、拼裝式等活動隔斷和珠簾、家具、陳設等分隔空間,同時可以根據需求隨時進行靈活變換,使空間隨之改變[7]。該方式能夠使空間變得更具彈性,更加靈活方便。例如,運用推拉式門軌道式門做“活動”墻,既打破了密閉隔斷墻體的設計,又使空間更具流動性,同時也體現了小中見大,從小空間中帶給人們更大的空間感受。
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的隔斷設計注重功能性,不僅使隔斷起到分隔空間的作用,而且使人們感受到每個被分隔的小空間既獨立又具有其獨特的功能,滿足多種空間需求。隔斷的外在形式是對室內空間進行分隔,使室內空間的功能更加清晰明確,并對室內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進行美化。而未來室內隔斷的功能或許會有更多的可能性,在今后應緊密結合室內發展的具體情況,對室內隔斷的功能進行不斷延伸和拓展,使其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室內空間的需求[8]。
例如,位于廣東的華潤創新實驗室,其室內空間設計為了滿足既能容納大規模的團隊培訓和企業的路演展示,又要適配小型討論區的私密環境,在室內空間的隔斷設計上就充分運用了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的設計手法,將兩種屬性相反的場所融于一個有限的室內空間中,同時使空間內的隔斷設計更加注重功能性。其所設計的隔斷墻體是可滑動并向外翻折的,當可移動的墻體打開時,就成為了外層空間不同區域的隔斷。當它們關閉時,外層空間便構成一個貫通的環形空間,從而使空間具有獨立的功能。此外,在華潤創新實驗室的另一個區域,還運用了軟性簾幕作為多個小空間之間的隔斷,讓工作空間在大與小之間自由切換,這也充分體現了隔斷設計的功能性。
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室內空間的通透性,因此應更加注重對傳統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的應用,并結合當下的新技術與新材料。傳統室內空間中對隔斷的運用,使整個室內空間既功能分明又具有流動性和通透性。融入當下新技術和新型材料的運用,能夠彌補古代材料方面的不足,不僅可以使空間呈現出流動性和通透感,而且可以優化室內空間的分隔,豐富空間的層次,還能夠使隔斷的形態更加豐富[9]。可移動的隔斷會更加靈活方便,若再加上多樣化的材質,如玻璃,則可以增加透光性,更好地利用自然光源。
例如,金鷹世界G 酒店位于江蘇南京,其以仿古銅材質打造的古城門造型電梯廳內隔斷就融入了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的設計手法。同時,電梯廳帶給人們更加通透的體驗感,在白天能夠很好地利用自然光,在夜晚既能夠使古城門造型的隔斷更加清晰富有韻味,又能夠與大面積落地玻璃外的夜景交相輝映,更加體現出隔斷設計的通透性。在金鷹世界G 酒店的客房內部,很多地方也運用了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的設計手法,比如在客房內洗手間處的隔斷就運用了彩色玻璃、夾絲玻璃門以及淋浴室的霧化玻璃來對空間進行分隔。這樣一來,使空間可透可閉,極好地體現了隔斷的通透性,同時也能夠打造更為開放的居住空間環境,帶給使用者更加通透的室內體驗感。
隨著當今社會技術和材料多樣性的發展,現代隔斷的形式變得豐富多樣,不僅打破了傳統隔斷的造型及表現形式,而且能更好地對室內空間進行分隔,使空間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在室內空間隔斷設計中應用新技術是指運用現代的科技成果,并根據人們的視覺規律和心理原理來進行設計,使設計作品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及心理感受,更好地將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這一手法融入隔斷設計中,進而增強人們的體驗感和生活品質[10]。
例如,位于北京的寶馬X2 共享際辦公空間,其室內的空間設計風格定位為未來感和科技感。在主材料選擇上,大面積運用了金屬材質,以金屬銀和金黃兩種色彩的主要材質基調配合使用,并在隔斷等多處都運用了大量金屬材料,強化簡約的未來感和科技感的汽車主題。其空間內,金色明亮的幕簾即該空間的隔斷,并延伸到整個空間,金色幕簾的柔和與鏡子的反射能夠激發人們的觸覺和感官。
此外,在洽談交流區和辦公走廊所設計的隔斷則采用新型半透明材料PC 板(聚碳酸酯板),這種材料的特征為輕盈、通透,且具有一定的反射能力。整個室內空間的設計既保證了其被隔斷分隔后的空間具有獨立的功能,又能夠帶給人似隔非隔的空間體驗感,再加上新技術及多樣化材料的應用,使該空間內的隔斷設計充分體現了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設計手法所想表達的具體含義。
室內隔斷是室內空間的重要元素,不僅能夠美化室內的空間環境,而且能夠使室內空間更加通透。因此隔斷設計應更注重藝術性,使其更具審美功能。 在隔斷所運用的材料方面,要結合整體的室內空間環境,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和質感等來進行設計,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的視覺美感,使人們在小空間中感受到更大的空間,帶給人們似隔非隔,虛實相生的視覺感受。
人性化原則是運用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進行隔斷設計時極其注重的原則,追求以人為本,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注重當下人們的多樣化需求。人性化的隔斷設計根據人們在室內空間中需要的不同功能來進行隔斷設計,不僅能夠使隔斷所分隔的空間具有獨立的小空間環境,而且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過體現人性化這一原則,能夠改善人們的生活空間環境,提高生活品質,最終設計出滿足人們心理預期的人性化空間環境。
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從古至今都是我國在空間營造方面的一個重要設計手法,而屏風隔斷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空間設計中不僅要展現其使用功能,還要以一種新的面貌呈現給大眾。
運用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所設計出的隔斷不僅能夠對空間進行分隔,豐富空間的層次,使每個獨立的小空間在有限的空間面積下帶給人們更大的空間感,而且能夠使室內空間環境變得更加通透,對自然光進行更好的利用,模糊室內外之間的界限,給人們一種更為親切自然的感覺。運用小中見大和虛實相生手法的隔斷,還能夠使空間具有極強的流動性和靈活可變性,讓空間變得更加靈動,帶給人以似隔非隔,可開可閉的感覺,營造一個更加開放流動的室內空間環境。此外,結合對當下新技術、多樣化材料的應用以及人性化理念的倡導與融入,有利于打造一個創新的、更加符合人們心理預期的未來室內空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