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橋 莊浪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工程師
近幾年,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房屋建筑項目的建設規模得到了快速擴展。在房建建設規模不斷擴展的情況下,對建設的質量和安全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工程施工管理工作顯得更加重要[1]。隨著房屋建筑工程建設規模的擴展,基坑支護施工技術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在這種情況下,房屋建筑中基坑支護施工管理也顯得更加重要。因此加強對房建基坑支護施工管理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實際利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高密度的土釘墻和土體結構形成了完整的支護系統,這一系統本身的穩定性與復合性都得到了明顯的增加,不僅能夠提高承載水平,保障其施工開展的有效性,而且能夠降低相關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此外,通過這一支護技術還可以避免土體出現偏移的情況,提升其穩定性。
土層錨桿支護技術是房建工程基坑支護施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施工技術,其應用能夠使土層的穩定性獲得很大程度的提升。對于此項施工技術的實際應用,需要相關的施工人員通過鉆取一定深度的鉆孔來填入抗拉材料,再灌注水泥來實現支護結構的有效形成,能夠保證結構的穩定性以及承載力,從而確保建筑物的變形情況得到有效控制。從支護技術的使用現狀來看,由于有些項目不需要使用大型設備,因此會降低工程成本,減少鋼材使用量,從而實現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2]。
鋼板樁支護技術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一般結合具體的情況來實現鋼板樁的有序連接,從而形成相應的鋼板樁墻,其主要作用為擋水和擋土。鋼板樁支護技術的原理簡單,成本低,所以在基坑支護中被廣泛應用。但是在當前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施工噪聲問題,鋼板樁持續振動易使得施工周圍的地基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形,給環境帶來比較嚴重的破壞。除此之外,鋼板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應用后也會發生變形問題,導致應用性能降低。
此技術共有兩種形式,即疏排和密排。疏排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樁體之間的距離,密排的目的是確保各樁體之間能夠緊密且有效的分布。在采用該技術的過程中必須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要確保降水速度的適宜性,充分且全面地了解周邊建筑物、地下水位、地下管線以及地表路面等出現的沉降情況;二是實施監測并有效處理基坑周邊的滲透問題和涌水問題等,一旦發現坑壁出現滲漏現象,要先分析其發生原因,然后及時采取最具針對性的處理方式進行堵漏。
此技術比較適用于基坑深度在7 m 以上的軟土地基,具有非常優越的防水性能,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能針對強度均勻化的問題作出最有效的處理。通常情況下,采用固化劑和軟土劑搭配使用的方式確保內部的硬化效果,使工程項目結構的穩定性得到有效提升。
實際的基坑支護開展過程中涉及較多的施工內容,如果相關的施工單位在基坑支護施工開展前缺乏相應的工程前期準備管理工作,那么在施工開展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基坑支護施工項目的作業前,相關作業人員必須要對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調研,對施工區域以及周圍的水文地質等情況有相應的了解與把握,并以此作為相關決策的依據,為工程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房建企業在施工開展前并沒有做好施工方面的勘察與管理工作,使得設計完成的施工方案缺乏可行性。另外,還有一些設計人員為了使所設計完成的施工方案能順利通過審核,隨意篡改勘察測量數據,最終導致工程的實際開展和設計方案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
由于土方開挖比較簡單,具有工序不復雜、投入大、施工主要靠大型的機械作業以及對人員的技術要求不高等特點,因此土方施工人員普遍未經過相關技術和職能培訓。而支護工程復雜,技術要求也比較高。通常土方單位是項目工程第一個進場的單位,優先于基坑支護單位,且施工時間比較長,通常直到工程交付。施工過程中,土方單位控制土方施工開挖,支護單位進行支護工程施工,兩者之間在不停的交叉作業,所以其中的協調管理較難,工作量也比較大,如果沒有統一的管理,則技術和安全都容易發生偏差。
基坑支護體系需要在土方開挖前或者開挖過程中跟進施工,其大部分工序都和土體有關。地下情況復雜且不可預估,施工作業過程缺少直觀性與可見性,對施工質量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目前支護體系整體施工質量較差的主要原因。在開挖或對支護體系防護效果進行驗證時,常常存在無法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處理此類情況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成本并會影響工程進度,同時還會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因此,要根據項目特點選用合適的基坑支護技術,并對施工要點采取切實有效的手段來加強管控。
首先,在實際展開設計工作的過程中,有關工作人員需要對現場環境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保障基坑方案設計的科學合理性。另外在實際展開施工工作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審核設計內容,了解設計思想,加強設計與施工人員間的交流,在建筑企業、施工企業以及監理部門等參建主體的配合下,充分保證施工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提高施工隊伍素質。因為工程質量會受施工人員的影響,所以在這一情況下需要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選擇一些素質相對較高、技術能力強的分包單位完成有關施工工作。在此過程中,各級組織需要相互配合,確定分包單位技術能力和社會信譽等方面的情況,通過更加有效的審查工作,避免出現轉包情況,保證審計后有效提高工程質量。
第三,嚴控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能夠決定施工質量,如果想保證施工方案能夠有效落實,就需要根據施工現場情況進行圖紙設計。一些施工企業會直接利用原有編制,但是其中的內容設計并不是非常完善,導致施工工作的實際質量不佳。施工管理方案提交后,監理人員要加強審核檢查,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意見,判斷方案質量。方案中需要包括總體規劃、開挖方式、支護體系以及應急方式等方面。完成審核工作后,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專項方案,在方案確定后才能夠進行施工工作,以保證整體施工效果。
只有加強過程管控,才能建造出合格的基坑支護工程,為后序施工奠定良好基礎[3]。從當前基坑支護施工的實際情況來講,在施工的過程中會使用一到兩種支護方式。支擋式結構基坑支護方式的應用比較廣泛,一般應用在一到三級基坑內。土釘墻支護用于二三級基坑中,使用這一方式前需要判斷土壤情況,了解地下水位和降水等。放坡型用于三級基坑,使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需要保證周圍環境能夠滿足施工條件。
首先,加強基坑支護過程的安全管理。實際進行開發工作前,需全面了解現場和周邊環境的情況,保證土壤情況相對較好,通過科學合理的計算,判斷各種支護方式實施的可行性?;又ёo工作開展時需要觀察突發事件,按照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防護措施,保證施工質量,避免對原有建筑物的地基產生影響。除此之外,在施工階段還需要利用更加有效的防護措施保證邊坡的穩定性,提高施工的實際效果?;娱_挖的過程中,在周邊堆放材料時需要制定出合適的方案,保證不會對機械與車輛的使用產生影響,盡量遠離基坑,同時需要在周邊設置防護欄,并安排安全通道,保證其安全性。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對基坑底層情況進行檢查,避免墊塊掉落對人員造成損傷,而且需要定期進行基坑的監控工作,利用更加有效的方式制定出解決措施處理有關問題,從而保證施工的整體效果。
其次,注重信息技術應用?;又ёo管理時應加強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提升其管理質量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一是使用性能更好的設備,利用計算設備在基坑支護時分析地下水和地層結構的實際情況,對各方面參數進行分析判斷,以提升基坑支護效果。二是需要提高人員素質。有關施工企業在確定工作人員素質的過程中,需要保證自己能夠掌握更加先進的知識,可以利用有關技術分析基坑支護工作的施工質量,為其提供全面的保障。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擁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先進的工作經驗,并且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開各項工作,能夠快速地讀取計算機軟件所提供的信息,進而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
最后,做好基坑降排水工作。在展開基坑支護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地下水會對基坑支護施工產生直接影響。當基坑底土層滲透吸收性比較強且有承壓水頭的時候,需要計算坑底的實際情況,若不能滿足穩定性的要求,則需及時利用更加有效的措施,以降低其帶來的影響。正常情況下會使用管井降水的方式或者是井點降水的方式進行處理,因為這兩種處理方式相對簡單,成本不高,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
井點降水法還可以提高土壤的物理性能,避免出現支護結構變形等情況,提高基坑支護結構的保護水平,優化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例如,當基坑地下水水位相對較高,滲透性較強,而且降水會對周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或者是進水無法滿足具體要求的時候,需要進行節水處理。在實際展開節水處理的過程中,止水帷幕的利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其中利用了多種先進技術,不僅能夠提高處理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支出,因此在基坑支護施工中的利用相對較多。一些比較深的基坑,可以利用地墻的方式進行整水,此方式雖然需要較高的成本,但是能夠與支護樁相結合。從基坑支護的角度來講,設計工作人員與施工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判斷坑內水的情況,還需要判斷地表水的情況,地表水需要利用排水溝設備進行處理,保證施工工作的有效性。
在完成基坑支護工程中的“事前”與“事中”管理后,從工程施工的后期入手,通過對施工“事后”成果的驗收,實現對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管理[5]。當工程完成現場作業后,項目負責人、施工監理人員以及質量第三方驗證機構應做好項目的對接工作,將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地質勘察資料、施工圖紙、工程施工許可證等進行存檔,并持續做好工程施工資料的收集、分析與整合,一旦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應及時安排現場質量驗收人員進行重點區域的專項排查。確保施工現場無質量安全隱患后,做好施工過程中現場附屬設備的保護工作和周邊生態環境的恢復工作,從而完成對基坑支護工程施工全過程的管理。
在房屋建筑工程項目建設中,基坑支護施工技術非常重要。當下能夠應用的基坑支護技術有很多,在實際的工作中,相關施工單位應該對各施工環節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管理,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合理有效地應用深基坑支護技術,注重對其的管理,進一步提升房建基坑支護施工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