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生俊 江蘇新龍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
馬修鑫 江蘇新龍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師
在城市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高層建筑施工質量開始面臨多種挑戰。為進一步強化控制效果,標準化體系開始進入建筑施工領域,使相關流程得到了有效規范,顯著降低了不良問題出現的概率。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后,建筑施工質量標準化框架也需要開始進行變革。通過將信息化技術整合至標準化框架內,可以有效解決高層建筑傳統施工管理流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實現提高施工質量的目標。因此,需要重視信息化管理的應用并探索其實施方法,確保整體管理效果能夠達到最佳標準。
標準化管理屬于質量控制體系中較為常見的應用類型,其能夠在各行各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建筑行業。通常情況下,落實標準化體系可以解決以往框架內存在的不規范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設置條款等方式,處理經典流程中清晰程度不足或缺少相關規范的缺陷。合理利用質量標準化體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項目質量,有利于降低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同時可以在發生相關情況時進行科學應對,將損失控制在合理范圍[1]。
在落實質量標準化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參考行業內較為成功的經典案例進行分析,將其基礎經驗與實施方法進行整合,并融入標準體系內。通過此類方式,使項目能夠在執行過程中得到正確引導,以進一步提高質量管理效率,實現預期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標準化體系與質量控制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需要在科學、合理的條件下進行部署,確保質量能夠實現標準化轉變,為應對后續挑戰提供必要支持。
在創建質量標準化體系的過程中,應當從行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探索貫徹落實標準的主要方式,使其能夠將實踐與生產經驗相結合,進一步提高整體規范性。一般情況下,創建標準化體系需要在生產實踐基礎上進行拓展,并注重對擬定標準實施效果展開管理,確保其能夠得到科學調整與優化。通過此類處理循環,標準化體系逐步得到完善,最終達到理想優化級別,使執行效果與質量可以得到充分平衡,為管理行業活動流程夯實基礎條件。總之,創建相關體系需要從實際條件出發,通過整合專業內容等方式,將相關標準綜合為單一體系,并落實長期優化與調整流程,最終達到創建應用框架的實踐效果。
高層建筑相對于常規高層建筑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其對于質量的需求較為嚴格,同時施工復雜程度高,容易出現風險因素。通常情況下,高層建筑規模較大,存在多種功能性,屬于綜合建筑,包括住宅和商場等[2]。因此,其內部系統較為復雜,指標需求高。為確保高層建筑安全性能夠達到標準,需要對設計方案、應用材料以及施工應用工藝進行全面管控,確保其能夠達到基礎標準,避免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在施工階段,由于高層建筑規模龐大、基礎埋置程度深,因此需要人員具備技術積累,確保能夠在相對狹小的空間內完成高難度施工。這一特性對施工組織的穩定性與標準性提出了嚴格要求,需要落實相關控制方案,確保施工流程能夠處于規范狀態下,同時避免出現質量問題。
由于建筑施工質量與其使用壽命、功能表現以及安全性直接相關,且高層建筑所需標準更高,因此對其采取施工質量管理措施的重要性便得到了凸顯。質量管理在施工流程中始終處于關鍵地位,但由于諸多因素限制,如環境條件與工程成本等,一部分施工團隊對于質量管理的重視程度較低,沒有正確落實相關流程。在高層建筑項目內,若質量管理落實不到位,則可能會出現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同時也不利于延長高層建筑的使用壽命,容易在未來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增加處理成本與時間[3]。
因此,高層建筑需要采用科學質量管理措施,對施工流程進行全面控制,確保相關風險因素能夠得到有效排除。同時,質量管理方案還應當在標準化框架下執行,保證相關項目能夠嚴格按照高層條件進行管控,避免出現采用常規建筑標準管理高層建筑的負面問題。在信息化時代,相關應用技術對于質量標準化體系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通過相關解決方案可以全面強化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其基礎標準性與實施效率,還可以降低成本投入,具有重要的意義。
進一步強化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標準化效果,應當注重信息化管理技術的應用,確保其能夠在組織結構層面得到貫徹落實,充分發揮標準化方案的作用,為高層建筑項目后續應對其他挑戰基礎條件。施工質量組織結構對于實際建設流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其能夠對一線人員生產進行團體式管控,對于相關規范與策略的正確落實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標準化框架下,質量組織結構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相關規定進行靈活調整,并確保調整內容能夠符合主流趨勢或實際需求,避免出現標準化程度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針對各個環節與工序建立組織性制度,使施工團隊能夠在自我約束前提下展開工作,進而強化高層建筑質量管控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僅憑借組織結構標準化處理可能無法滿足新時代高層建筑的施工需求。因此,為了迎合新時代技術的發展趨勢,強化質量管理效果,應當注重落實信息化技術方案,使其能夠在組織結構層面得到科學部署,強化標準化級別,充分發揮其作用[4]。
高層建筑施工周期相對較長,且工藝流程復雜性高,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傳統標準化體系主要依靠人工進行處理,因而可能會出現調整不合理或不及時的問題,嚴重情況下還有可能引發施工風險,不利于提升高層建筑的實際施工質量。因此,需要整合信息化解決方案,通過創設對應管理系統的方式,對組織結構層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與統計,并自動匯總至管理層,以提高監督效果。同時,信息化管理還可以整合智能系統,使組織結構標準化問題得到有效明確,并給予相關建議。通過此類方式可以減輕高層建筑施工管理壓力,提高管控的精確性與可靠性,為后續進一步開展標準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在高層建筑施工階段,原材料質量屬于較為關鍵的因素。高層結構對于整體強度有著嚴格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若應用材料質量存在缺陷或無法滿足性能標準,則會導致高層建筑整體結構穩定性或安全性出現問題,不利于保障內部人員與財產的安全。同時,高層建筑由于高度原因,在面臨極端情況時需要利用材料特性進行應對。若原材料質量不符合需求,便會嚴重削弱高層建筑應對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的能力[5]。因此,原材料質量控制在高層建筑施工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標準化體系框架可以在原材料應用與施工階段發揮重要管理作用,其能夠對供應商進行科學篩選,并按照相關標準流程處理,盡可能降低材料供應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同時,標準化體系還可以有效規范施工材料應用流程,降低材料在各個環節出現問題的概率,如受潮、損壞等。目前,標準化體系可以綜合信息管理方案,使其管控范圍與深度能夠得到科學拓展,有效覆蓋原有框架內存在的盲點,并且可以降低錯漏問題的出現概率。
信息化管理方式可以通過部署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進行建設。通過利用ERP 對高層建筑施工原材料標準控制體系進行改造,可以有效降低基礎成本,提高管理工作的基礎效率,有利于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為處理方案提供落實條件。在這一過程中,施工團隊需要合理應用信息化管理方案,與現場材料管理流程相互結合,進一步強化標準化級別,使相關工作可以順利開展,避免出現材料管理混亂的問題,從源頭上提高實施效率,保證施工質量。
工程圖紙設計是高層建筑施工的重要影響因素,相關工作流程需要嚴格按照圖紙標準進行處理,否則會產生質量問題。同時圖紙設計還會影響高層建筑實際施工效率,如果設計不合理或不滿足標準要求,那么施工團隊就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與精力進行處理,最終導致成本增加、工期延遲等情況出現[6]。
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標準化可以從根源層面規范工程圖紙設計方式,能夠使不良影響因素得到有效排除,進而強化圖紙可用性與可參考性。通過落實標準化體系,還可以輔助建設團隊開展施工活動,有利于提高基礎效率并降低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實現理想施工目標,為后續高層建筑投入使用提供理想條件。
傳統標準化體系主要以人力方式進行處理,信息交流渠道往往采用線下方式進行,整體效率相對較低。目前,高層建筑施工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工程圖紙設計期限進一步縮短,留給標準化體系的可用資源越發減少。為解決此類問題,應當將信息化管理方案整合至實際管理流程中,全面改善標準化體系實施效果,進一步提高工程圖紙設計規范性,使施工流程得到科學管控。
在實踐落實階段,可以利用AUTOCAD等軟件平臺展開信息化管理,同時還可以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統對施工質量標準化體系進行全面監控[7]。在監控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BIM 信息化管理系統特性,使管理層可以利用相關應用工具檢查施工流程內是否存在標準化問題,并及時部署解決措施,實現理想管控目標,從而提高高層建筑施工質量。
在高層建筑施工階段,項目團隊需要展開大量復雜工藝處理流程。這些流程需要管控的項目較多,且控制專業性強、難度高,容易出現風險問題。通過標準化體系可以明確需要進行管理的項目,并建立對應的控制標準,使管控工作能夠獲得針對性指導,從而降低人力消耗并增加管理深度。例如,可以針對高層建筑中的高空施工活動部署標準化體系,從預防墜落、物體打擊、觸電以及機械傷害4 個角度入手,建立分階段、嚴格化的標準體系,使高層建筑工程可以在安全管理框架下展開高空施工活動,最大限度降低出現問題的概率。
在實際執行階段,部分高層建筑施工經常存在現場管理松懈、標準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會嚴重降低整體管控效果,還容易導致標準化策略執行出現偏差,最終無法發揮基礎功能。針對此類情況,應當不斷完善信息化管控體系,使其能夠與施工標準化框架相互整合,進一步提高實際執行效果,并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勢展開管控工作。例如,可以利用現場監控設備和傳感設備,綜合BIM 信息化管理技術,使高層建筑施工狀態能夠轉變為可視化模型。
在施工階段所執行的操作,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傳遞至BIM 系統內,并在管理界面予以體現,充分明確標準化策略是否得到正確執行以及執行是否到位[8]。通過此類方式,可以有效整合標準化框架與信息管理方案,使兩者能夠在高層建筑施工過程中得到科學部署,充分發揮標準化特性、信息化管理效率以及執行優勢,從而實現預期目標。此外,在應用階段需要注重信息化管理方案與標準體系的執行可靠性是否符合需求,避免出現應用穩定性不佳導致管控效率下降的問題,同時確保相關策略能夠得到科學落實,進而實現最佳建設效果。
信息化管理方案在高層建筑施工質量標準化體系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通過分析其部署方式,可以為后續進一步開展類似工程提供參考,不僅有利于提高信息管理水平,還能夠為推廣與深入研究夯實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