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涵,馬欣 (北方工業大學 建筑與藝術學院,北京 100144)
研究顯示,光環境對人精神健康的影響權重比熱環境及空間更大。但是在現代城市人居空間中不利的室內環境因素中,聲環境與熱環境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對人類身心健康影響頗深的光環境卻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新冠疫情爆發后,人們在室內的時間更多,雖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會進一步平緩,但其突發的嚴重性應該得到重視。因此,探討人們喜愛的住宅光環境是勢在必行的。
如今,人們更注重住宅的空間感、美觀性,幾乎沒有人把光環境考慮在內,而光環境對人身心健康有重要影響,因此,研究人們既喜愛又適宜的住宅光環境極為重要。考慮到請志愿者到現場頻繁換燈反復進行試驗的復雜性、經濟性與安全問題,需要尋求新的實驗方法,由于VR技術幾乎繼承了傳統圖像技術的優勢,并提供沉浸式的呈現及多維度的交互,通過VR技術對光環境進行可視化模擬,以替代真實光環境進行相關實驗來解決上述問題。
住宅選址為北京市房山區一個小區,此戶型為經典“L”型戶型,2000年左右建成的50m2~60m2戶型的住宅較為普遍,具有普適性。此次試驗選取戶型如圖1、圖2所示。

圖1 住宅平面圖

圖2 住宅模型透視圖
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發光原理存在差異,模型中的照度,眩光等也不夠精確,且模型無法完全還原選定住宅的場景,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基于VR技術的場景模型構建,墻體、門窗等全部按照此住宅的實際尺寸建模,室內家具,色彩也盡力還原。無法還原的要選擇材料、顏色、表面粗糙度相近的材質替代。為了更好地對比,模型背景分為室內白膜與實際模型2類。室內白膜:墻體為白色,其余為現狀,有窗,無家具。實際模型:對調研的住宅1:1還原,色彩、材質盡量一致。
白天自然光實驗運用了2個變量,分別為時間和模型背景。為了測試每天的自然光環境是否滿足條件,實驗日期選擇了冬至這天,時間分別為8:00;12:00;16:00。又因房間分有窗和無窗兩種情況,而這兩種情況對白天自然光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有窗的房間是關門做實驗,無窗的房間分開門和關門2種情況。因此,有窗的房間共6組參數,無窗的房間共12組參數。
夜晚人工照明實驗運用了3個變量,分別為照度值、色溫和模型背景。時間為冬至22:00,選擇3種照度值(次臥:75lx、150lx和 200lx;過廳:50lx、100lx和 150lx)和 2組色溫 3000k(暖)和5000k(中),因此每個房間共12組參數。
本實驗選取臥室和過廳2個相連空間進行實驗。其中次臥和過廳的第一個照度值為國家規定住宅的最低標準,第二個為國家規定老年住宅的最低標準,第三個按照照度分級標準在數值二上再上升一個等級。在對比實驗時,應著重感受三個等級的區別,以及同一個房間不同行為的區別。
①為志愿者介紹本實驗的流程、詳細講解在空間的每個點位要著重體驗的主要行為感受,解釋評價表中喜好、亮度、光色和眩光的意義與區別,說明VR場景中的注意事項,避免發生眩暈或感到其他不適。②根據表格調整光環境參數。③幫志愿者戴上VR頭盔,讓其自己操控設備,逐步了解及適應所有的虛擬場景。④測評空間內各個角落的光環境,要注意每個房間特定的功能,在指定功能下感受舒適度、喜好程度等,同時感受是否產生眩光。⑤及時填寫主觀評分表以表達最真實的感受。⑥重復步驟2~5,直到完成實驗。
選取了10名青年志愿者,分為男女兩類,對次臥和過廳不同參數的光環境進行主觀評價,從喜好、亮度、光色和眩光四個方面進行研究,人工照明男女兩類圖表數據分別為5人平均數。由于自然光沒有最優解,因此選取得分最高參數進行分析。
2.6.1 次臥自然光模擬
次臥白天自然光模擬結果:其他行為和閱讀得分最高的參數是中午12點+現狀背景(如圖3所示)。雖然此時光環境基本滿足所需,但仍有幾項評分不高,若需要更亮的條件,可以增加臺燈。雖然中午12點是其他行為和閱讀得分最高的參數,但這個時間對于休憩這一行為影響較大,評價較低。休憩得分最高的參數是早上8點+現狀背景(如圖4所示)。

圖3 中午12點+現狀背景評分表

圖4 早上8點+現狀背景評分表
2.6.2 過廳自然光模擬

圖5 中午12點+開門+現狀背景評分表

圖6 早上8點+關門+現狀背景評分表
過廳白天自然光模擬結果:其他行為和梳妝得分最高的參數是中午12點+開門+現狀背景。可以發現,在此條件下,各項評分依然不高,其他行為得分基本過關,梳妝的光環境得分較低,需要通過人工照明進行輔助。過廳關門3個時間段得分基本相同,因此選取相同的時間中午12點+關門+現狀背景,梳妝與其他行為得分都很低,需要開燈進行補光。
2.6.3 次臥人工照明模擬
國家規定臥室標準照度是75lx,但在臥室這個空間內,會產生“閱讀”這類對照度需求高的行為,房間只有一盞主燈,如何平衡這兩類行為的需求與喜好,同樣是需要探討的問題。

圖7 次臥光環境喜好主觀評分表(女)

圖8 次臥光環境喜好主觀評分表(男)

圖9 次臥光環境亮度主觀評分表(女)

圖10 次臥光環境亮度主觀評分表(男)
從志愿者對次臥光環境喜好程度的主觀評分來看,在進行閱讀這項活動時,更喜歡200lx的高照度,色溫3000k和5000k區別不大,在僅有75lx的時候,大家都對此非常不滿意,且從75lx當上升到150lx和200lx時,喜好變化趨勢非常大。75lx與150lx和200lx的喜好評分相差較大,但是150lx和200lx滿意度卻相差不大。證明人在閱讀時對照度的要求非常高,有一點昏暗都會感到不適,當照度基本滿足時,喜好度雖有微弱的變化,但在這個范圍內都可以接受。
次臥的其他行為模式對光環境的要求沒有閱讀這么高。尤其是在白膜條件下的測評,兩類色溫,三種照度的區別不大。但相比之下,3000k的暖色光得分較高。在現狀模型的條件下,不同參數對比更加明顯,但相比起還是更喜歡3000k的暖色光,且75lx和150lx足以滿足人們需求,甚至75lx更受人們喜愛。
從亮度主觀評分數據來看,在進行閱讀這項活動時,5000k+200lx和3000k+150lx的組合是評價較高的光環境。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5000k+150lx的組合是較好的光環境,且當背景為白色時,人們對亮度的感知受色溫照度的影響不大。

圖11 次臥光環境光色主觀評分表(女)

圖12 次臥光環境光色主觀評分表(男)

圖13 次臥光環境眩光主觀評分表(女)

圖14 次臥光環境眩光主觀評分表(男)

圖15 過廳光環境喜好主觀評分表(女)

圖16 過廳光環境喜好主觀評分表(男)
在2種背景下,閱讀與其他行為模式的情況不同。背景對閱讀的影響不大,但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現狀模型要比白模評分高。推測為:當人們進行閱讀,集中注意力時,背景對人的影響較小。白色背景和現狀背景對于閱讀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但是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溫馨的背景對亮度的評價會更高。
從光色主觀評分柱狀圖來看,在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最喜歡5000k+150lx光環境,同時發現,當照度為200lx時,3000k比5000k更受歡迎。閱讀綜合2種背景情況,3000k的光色更令人滿意,75lx的照度達不到標準,要選擇150lx或200lx的照度。

圖17 過廳光環境亮度主觀評分表(女)

圖18 過廳光環境亮度主觀評分表(男)

圖19 過廳光環境光色主觀評分表(女)
從眩光得分來看,基本都是高分,也就是說基本不會產生眩光。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在白色背景下,200lx得分較低。可能是因為白色背景加上無家具的空曠室內,高照度會使人產生眩光,在現狀模型中,這些色溫與照度都基本令人滿意。
2.6.4 過廳人工照明模擬
從過廳光環境喜好主觀評分柱狀圖來看,人們喜歡150lx的照度。3000k和5000k評分相近。在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背景與色溫影響不大,最喜歡100lx的照度。
對于過廳光環境亮度的評分跟喜好的主觀評分基本相似。無論是3000K還是5000k的色溫,都是喜歡150lx的照度。在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只有白色背景下的3000k+50lx的光環境評分稍低,其余基本相同。
同樣的,光色的主觀評分變化趨勢與喜好和亮度的趨勢幾乎一樣。在梳妝的時候,150lx最優,50lx的照度相對較低,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在進行其他行為模式時,這些條件影響不大,但相比之下,100lx最優。

圖20 過廳光環境光色主觀評分表(男)

圖21 過廳光環境眩光主觀評分表(女)

圖22 過廳光環境眩光主觀評分表(男)
過廳的眩光評分與次臥的表現不同,幾乎都是5分的最高分。只有在150lx的照度時偶爾會感到輕微的眩光,且白色背景比現狀背景更容易產生眩光。
一個空間會有不同功能,所需光環境不同,可用變頻燈、局部射燈、臺燈滿足要求。
在白天,沒有窗的過廳需要開門借助有窗空間的自然光,或利用人工照明進行補光。有窗的次臥光環境基本滿足需求。
在晚上,次臥其他行為受色溫、照度的影響較小,現狀背景評分較高,綜合比較最優解為3000k+150lx的光環境;閱讀受背景的影響較小,5000k+200lx評分較高。
過廳進行梳妝時,5000k+150lx的參數更受喜愛,其他行為受光環境的影響不大,推測人們的視線在小型過渡空間的落點不多,從一個主要空間出來后視線基本會集中到另一個主要空間,對過廳的光環境感受不深。因此,更應該關注與過廳相連的空間,兩者過渡時光環境差異不應過大,不會讓眼睛感到不適即可。
綜合看來,當人們進行閱讀、梳妝這類需要著重用眼的行為時,更喜歡5000k,高照度;在進行日常其他行為時,3000k的色溫和略低的照度足以滿足需求。
為了保護身心健康,對光環境的要求應更加嚴格,又因疫情嚴重,導致在室內的時間更多。白天接收自然光對身心都是有益的,因此要在自然光線滿足的同時結合人工設計照明來輔助和完善,保證缺乏自然光時的照明,同時也應設計好夜晚時的人工照明,減少對人類眼球和其他身體機能的不利影響。本文借助VR技術,參考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設計了住宅光環境的實驗,以2個普適性較大的空間為例,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完成了實驗,得出了人們既喜愛又感到舒適的光環境。
通過數據可以發現,3000k與5000k的色溫模型里差距比較明顯,人眼也很容易感知到其變化,不同照度在VR實驗里也很容易被人們感受其中的變化,雖然10位志愿者對某幾個參數的評價不太一樣,男女兩類的評價也有一些分歧,但志愿者對每組參數評價的變化趨勢基本相同,所以,人的主觀感受在VR模型中是可模擬且相對真實的,借助VR技術研究住宅光環境的實驗可行性較高。實驗沒有完全探究到人們最喜愛的光環境,參數選擇需進一步改善,白天可增加開燈和拉上窗簾+開燈的變量,進行多項對比。晚上需著重評價得分相似的照度并增加更高照度進一步比對,進行深入研究,得出最佳住宅光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