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睿 (安徽城市管理職業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推進資歷框架建設,探索實現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同年4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通知》,計劃“從10個左右領域做起,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相關院校將1+X證書制度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2]?!薄?+X證書制度”的推行適應職業教育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宗旨,職業院校學生不僅需要通過修滿規定學分獲取學歷證書,同時要考取與自身專業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以此考核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1+X證書制度”將傳統的職業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很好地區分了職業教育和本科教育的不同,同時也符合社會、企業對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的預期要求。“1+X”的含義就是學生在獲取1項學歷證書的同時,還要取得一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于與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相關聯的專業來說,選擇適合的符合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的課程是“1+X證書制度”能夠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期條件,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3],“建筑信息模型”課程是工程造價和工程監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也是教育部推出的首批“1+X”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的等級證書,所以本文以“建筑信息模型”課程為例,探討“1+X證書制度”背景下建筑信息模型課程的教學改革。
目前,科技水平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展迅猛,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產業區塊鏈、虛擬現實技術等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前沿熱點。建筑工程行業為了實現建筑業的工業化、產業化和智能化發展,BIM技術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趨勢。2003年,3D參數化建筑設計在我國逐漸發展,BIM技術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啟蒙階段、產生階段和發展階段。目前主要處在發展階段,從最初的CAD翻模到參數化建模,再到深化設計建模、模型可視化,以及模型的碰撞檢查,到現在前期的設計分析、后期的施工、運營的管理等,逐漸實現BIM的全過程應用。很多國內外的建筑投資方目前都會提出詳細的BIM要求,很多的設計單位為了滿足業主的需求,都在加快BIM的學習和應用,20世紀90年代,傳統的設計圖紙手繪由CAD所取代,是建筑繪圖的第一次技術革命,BIM如今成為第二次技術革命,實現了由“計算機輔助繪圖”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的重大變革,發展不容小覷。
現階段,開設建筑信息模型課程的專業主要包括職業院校的建筑信息管理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造價專業、工程監理專業等建筑相關專業,以及本科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等。一般開設課程在大二的下學期,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專業基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BIM相關內容。開設的內容主要有BIM理論、BIM標準、BIM軟件、BIM施工和BIM運維等[4-5]。
通過了解BIM發展的現狀和未來,明確了BIM在建筑行業未來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自身的優越性,必然在未來建筑行業各個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及。因此,開設建筑信息模型BIM課程主要為了給學生傳授BIM的思維和應用Revit軟件、lumion軟件、PKPM軟件、品茗軟件等主流軟件,創建建筑模型,對模型進行深化設計,模型碰撞檢查,創建三維可視化場地策劃和模擬施工組織進度排布。通過整合后精準的模型利用軟件計算工程量,套取清單定額,計算工程造價,最后將項目模型、工程進度、成本文件整合到BIM5D軟件,指導現場質量、安全等施工,實現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管理。在課程中采用模塊化教學、融入課程思政和“1+X”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相關內容,通過取得BIM職業資格等級證書認定BIM課程的學分,實現學歷學分和職業技能等級的相融合。
在建筑信息模型的課程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情操的建立,同時培養學生的大國工匠精神和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在BIM課程中設立思政目標,與“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相關聯,采用模塊化的教學,利用任務驅動、頭腦風暴、案例分析與練習的方法實施教學。本文以2021年第七期“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初級考試的一道實操題為例,題目如下圖所示,具體闡述如何將課程思政和“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考試融入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課程中。

第七期“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考試——初級——實操試題
4.2.1 課程思政
建筑是百年大計,建筑工程的質量和建筑從業者的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和責任心密不可分,除了要有精湛的技術外,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在建筑工程相關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實現立德樹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力措施。在講述模型的創建之前,首先介紹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建立背景、主要構成和詳情信息等,學會從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十幅浮雕中認識我國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爭史,進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偉大意義。緬懷1840年以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道路上犧牲的人民英雄,向歷史致敬,并從中獲取前進的力量。激勵學生向英雄們學習大無畏的精神,作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見證者和參與者,未來的建筑工程從業者要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一絲不茍地做好本職工作,更好地建設我們的國家。
4.2.2 模塊化教學
本文中的模型可以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課程的主流軟件Revit實現,Revit是實現建筑信息模型的一款三維軟件?!白濉笔荝evit中使用的一個功能很強大的構成,有利于更加輕松地參數化管理數據以及修改,Revit中的所有圖元都是基于族的。Revit族是某一類別中圖元的類,是根據參數(屬性)集的共用、使用上的相同和圖形表示的相似來對圖元進行分組[6]。一個族中不同圖元的部分或全部屬性可能有不同的值,但屬性的設置是相同的[7]。本文將課程案例內容設計為四個模塊。
①介紹Revit族的定義。通過教材中族的定義,對照軟件和本文中的模型案例詳細闡述族的含義。
②介紹Revit三種族類型。在Revit軟件中分別找出對應的系統族、標準構件族、內建族。例如軟件自帶的預定義的墻門窗等屬于系統族,本文的模型可以用標準構件族生成,內建族是針對特定項目的模型構件。
③創建族。本案例中選擇公制常規模型族樣板,利用拉伸和放樣命令設置子類別,添加輔助的參照平面,根據題目的尺寸,添加尺寸標注,生成參數化構件幾何圖形,設置紀念碑材質,添加文字,進行二維和三維的圖形顯示,完成后將生成的英雄紀念碑模型保存。
④載入族。將生成的族載入新項目然后觀察期如何運行。
建筑信息模型BIM課程通過改革教學模式,采用融入課程思政的模塊化教學,在過去3年的實踐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主要教學成果:①很長一段時間,土木建筑專業課程內容嚴謹充實,但是對于思政元素的融入相對不足,將思政內容融入的課堂教學中,在目前的國際國內發展大環境下,不管從國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還是個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出發,都需要全面地將多樣化的思政元素很好的融入課堂教學中去,在課程中融入多元化的思政內容,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此使課堂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②由于課程模塊化設計,緊密聯系工程實踐,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生的參與度更高,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以特定的項目任務驅動,學生通過發散的頭腦風暴方式,進行案例分析,設計出獨具特色的建筑模型,通過反復的實踐練習,形成一定的項目作品,提高了學生對于自己學習的認可度;③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建筑信息模型職業技能等級考試,考試通過率達到90%以上,說明絕大多數通過課程學習,掌握了建筑信息模型的建模技能,具備建模能力,同時具有將BIM技術應用與工程建設全過程的能力;④學生利用所學的建筑信息模型相關的建模知識,參加安徽省大學生BIM應用技能大賽和全國大學生BIM技術大賽,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實現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⑤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成立了安徽城市管理學院BIM工作室,工作室通過特定的BIM項目,一方面促進BIM技能的學習,另一方面培養了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⑥部分學生參加中國圖學學會組織的全國BIM技能等級考試,取得了BIM證書,此證書在工程建設業主單位、設計院、施工單位等的含金量較高,認可度也較高,有利于學生畢業以后能夠更好地找到對口的有BIM需求的單位,從事BIM的專業工作。
結合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的建筑信息模型課程,采用模塊化的教學,融入課程思政的課程改革,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更強,課程能夠全面地與“1+X”建筑信息模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對接,發揮了證書制度的作用,提高了課程達成率以及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一致性,最終培養出復合型的有利于就業的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