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崢,楊翠鳳,林有林,張 麗
(1.百色學院,a.農業與食品工程學院;b.招生就業處,廣西 百色 533000;2.百色市玉米研究所,廣西 百色 533600)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Sims)為多年生常綠草質藤本植物,在全球氣溫偏熱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中國廣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自治區有大面積推廣種植[1,2]。香氣濃郁是百香果最典型的特點,百香果香氣成分有160多種[3],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果品。由紫百香果和黃百香果雜交而成的臺農一號百香果新品種,是百香果的優良品種之一,該品種具有適應能力強、自交親和、果實品質優良、產量高等優勢[4]。當年平均氣溫在17~23℃、冬季最低溫不低于-2℃氣候條件時,臺農一號百香果滿足安全越冬條件,可多年生長[5]。
百香果是淺根作物,適合栽培于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易排水的緩坡或平地[6]。研究表明,不同種植年限土壤營養狀況有變化,從而使不同種植年限的作物存在品質差異。麻冬梅等[7]研究指出當苜蓿的種植年限增加時,種植苜蓿的土壤養分慢慢下降,牧草品質逐年下降。王海斌等[8]研究發現茶葉的品質會隨著茶樹種植年限的延續呈逐年下降趨勢,原因可能是茶地土壤變化對茶樹自身的物質代謝產生了影響。陸烝等[9]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種植年限的黃花菜對萱黃的產量和品質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種植年限對作物品質是有影響的,當前不同種植年限對百香果品質的影響研究鮮有報道,如何栽培出優質的果樹,生產高品質果實,一直是科研人員不斷探討的方向。為此,本研究對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的各項品質指標進行測定,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果實各項品質和生理指標來了解該果實整體品質現狀,找出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果實品質的差異。研究結果對今后在生產中制定科學合理的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百香果以及提高中國百香果種植果園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所選材料為臺農1號百香果,取新植七八分熟、全熟和2年樹齡七八分熟、全熟,無病蟲害,大小均勻的新鮮采摘果實進行試驗。
測定的指標有單果重、果實橫縱比(橫徑∕縱徑)、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其中,維生素C含量測定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染色法,可溶性糖含量測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果糖含量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法[10-13]。
運用Excel、SPSS 22等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利用LSD多重比較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P<0.05)。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外觀品質如表1所示。為了對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的果形外觀有直觀的認識,測定了不同種植年限及不同成熟度百香果的單果重、橫徑及縱徑。結果表明,果實橫縱比均在0.85以上,較接近1,說明果形是圓球形或者近圓球形的,與李悅等[13]在百香果品種簡介中的描述相近。七八分熟時,2年樹齡百香果的單果重顯著高于新植的單果重(P<0.05)。

表1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外觀品質分析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如表2所示。百香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最高可達17.00%,與徐寧等[14]的測定結果相近。不同種植年限不同成熟度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新植全熟最高,新植七八分熟和2年樹齡全熟相當,2年樹齡七八分熟最低。當百香果種植年限不同時,百香果內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有變化的,新植百香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2年樹齡,全熟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七八分熟果實。

表2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滴定酸含量如表3所示。不同種植年限不同成熟度果實可滴定酸含量由高至低為2年樹齡七八分熟>新植七八分熟>2年樹齡全熟>新植全熟。當百香果種植年限不同時,其可滴定酸含量存在明顯差異,相同成熟度的果實,2年樹齡果實可滴定酸含量顯著高于新植的果實(P<0.05)。

表3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滴定酸含量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的維生素C含量如表4所示。不同種植年限不同成熟度果實維生素C含量由高至低為新植七八分熟>2年樹齡七八分熟>2年樹齡全熟>新植全熟。新植七八分熟百香果維生素C含量為99.49 mg∕100 g,顯著高于新植全熟和2年樹齡全熟百香果維生素C含量(P<0.05)。

表4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維生素C含量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如表5所示。不同種植年限不同成熟度果實可溶性蛋白質含量由高至低為新植全熟>新植七八分熟>2年樹齡全熟>2年樹齡七八分熟,新植全熟和新植七八分熟百香果可溶性蛋白質含量顯著高于2年樹齡七八分熟百香果(P<0.05)。

表5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溶性蛋白質含量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溶性糖含量如表6所示。不同種植年限不同成熟度果實可溶性糖含量由高至低為新植全熟>新植七八分熟>2年樹齡全熟>2年樹齡七八分熟。新植全熟百香果可溶性糖含量為59.43 mg∕g,顯著高于2年樹齡七八分熟和2年樹齡全熟百香果可溶性糖含量(P<0.05)。

表6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可溶性糖含量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的果糖含量如表7所示。不同種植年限不同成熟度果實果糖含量由高至低為新植七八分熟>2年樹齡七八分熟>2年樹齡全熟>新植全熟。新植七八分熟百香果果糖含量為33.96 mg∕g,顯著高于新植全熟和2年樹齡全熟百香果果糖含量(P<0.05)。

表7 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果糖含量
隨著果樹樹齡的增長,果樹樹體制造和分配養分的能力發生變化,果園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等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果實的外觀品質和內在品質。
本研究發現,新植百香果單果重整體低于宿根百香果單果重,宿根果實相對于新植產量增加,可能是新植的果樹生長還沒達到穩定期;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的橫縱比均大于0.85,即橫徑縱徑比較接近,說明果形為圓形或近圓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5.0%~17.0%,新植全熟的百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可滴定酸度含量在2.12%~2.95%,2年樹齡七八分熟百香果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與袁潮靜[15]的研究由臺農一號百香果篩選出的福建百香果1號中的可滴定酸含量相近;維生素C的含量在76.5~99.49 mg∕100 g,與劉文等[16]所測得的74.6 mg∕100 g相比,結果偏高,維生素C含量會隨貯藏溫度和采收天數而發生變化,本研究中以新植七八分熟時含量最高;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在0.279~0.337 mg∕g,以新植全熟時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分別在46.59~59.43 mg∕g和31.79~33.96 mg∕g,分別以新植全熟和新植七八分熟含量最高,袁啟鳳等[10]采用液相法測得紫香1號百香果以蔗糖為主的可溶性糖含量為38.52 mg∕g,果糖含量為26.69 mg∕g,與本課題所測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表明不同百香果品種之間營養成分存在一定差異,不同試驗方法所測結果也會有所不同。
通常果樹在各個生長時間段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幼樹期到初果期階段,果樹生長旺盛,以營養生長為主,這一階段在于塑造樹形,構建樹體骨架;初果期,果樹生長方向發生轉變,營養逐漸向生殖生長轉變,果實數量少,果實整齊度不高;當種植年限不斷延長時,果樹進入盛果期,樹形完善,樹勢穩定,樹體養分分配趨于平衡,果實大小趨于均勻,整齊度、一致性也慢慢變好;隨著果樹進入衰老期,樹勢衰弱,受外界環境條件脅迫,物質代謝能力下降,果實的品質逐漸變差。
本研究對不同種植年限的百香果進行品質分析,以百香果果形指數、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維生素C、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為評價指標,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年限的百香果果形為圓形或近圓形;不同種植年限的百香果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質、可溶性糖含量在新植全熟時最高;維生素C和果糖含量在新植七八分熟時最高;單果重、可滴定酸含量在2年樹齡七八分熟時最高。綜上可知,新植百香果果實的營養成分優于2年樹齡百香果。通過對比分析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果實品質指標現狀,找出不同種植年限百香果果實品質的差異,對生產上制定科學合理的百香果栽培管理技術,生產出品質優良的百香果以及提高百香果產業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