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樂,袁小月,荊坤梅,李祎晨
(陜西服裝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2046)
秦腔被譽為戲曲界的鼻祖,對于其起源有眾多說法:一種是舊時陜西關中地區稱為秦,故名為秦腔;一種是陜西的簡稱為秦,故而得名;還有一種傳說記載其起源于甘肅天水的牧馬灘一片,跟隨秦始先祖東遷到陜西地區,故得名秦腔。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都證明了秦腔的發展歷史悠久。
秦腔可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秦風、秦聲、秦腔。隨著唐、宋、元戲曲的不斷發展與融合,秦聲借鑒不同戲種得到了發展。由于明清時期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文化藝術百花齊放,秦聲最終發展為“四大聲腔”之一的秦腔[1]。
秦腔有生、旦、凈、丑四大角色。每個角色所用的頭飾都是不同的,其中旦角角色的頭飾最為復雜與多樣。秦腔表演中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叫作秦腔旦角,行當內角色有年齡、性格及表演方式的不同,故將旦角又分六個門類,分別是正旦、花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2]。
頭面是旦角頭上各種化妝飾物的總稱,更直白一些的說法是旦角演員臉上的妝面和頭上戴的各種類型的首飾,有軟頭面、硬頭面之分。軟頭面指的是網子、發墊、簪子、大發等基礎飾品;硬頭面有3 種,分別為點翠頭面(圖1)、水鉆頭面(圖2)、銀錠頭面(圖3)[3]。其頭飾也分門別類,多種多樣包括簪子、頭把、頂花、耳挖子、偏風、條子等。根據人物造型的需要,角色所佩戴的頭飾也不盡相同。將秦腔頭飾元素進行解構與重組使其有無限多的種類與可能。

圖1 點翠頭面

圖2 水鉆頭面

圖3 銀錠頭面
走進當下的女裝市場,色彩繽紛、紛繁的款式映人眼簾,在中國女性消費需求發生變化的同時,外國女裝品牌也趁勢進入了中國女裝市場。在眾多的服裝種類中,國外的女裝品牌無論是從日常服飾還是高級定制中都處于領先的地位[4]。國外女裝的發展有許多可以借鑒的地方,例如三宅一生先生的褶皺,香奈兒系列的小黑裙,“波點女王”草間彌生等極具特色的服裝品牌;許多國外品牌具有極強的品牌塑造能力,使品牌為服裝提供極高的附加值;進行全球化營銷,拓寬銷售面進行全球化銷售等。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各個行業也紛紛壯大起來,其“僧多粥少”而導致同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內的服飾品牌也不例外。中國的高端女裝品牌更是寥寥無幾。我國高端女裝品牌從誕生至今大約有20 年的時間。在此過程中,消費者對服飾的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以實用功能為主轉向以精神需求為主。服裝行業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本土品牌層出不窮,而國際品牌仍占據著國內的領先地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女裝品牌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5]。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是一個歷史悠久、豐富積淀、絢麗多彩的藝術寶庫。本文對秦腔頭飾元素進行解構重組將其運用到現代女裝服飾設計當中,既是對秦腔文化的一種新的繼承方式,也是對國內現代女裝設計提供一種新的設計思路。
從設計的角度講點、線、面是款式構成要素,在款式設計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線可以增強體形輪廓的清晰程度,增強動感、靜感、下垂感和節奏感,運用裝飾線、輪廓線、邊飾線來組織線的繁簡、疏密,可以增強節奏感和韻律感;運用塊面拼接,組織不同塊面的裝飾變化,增強服裝的實用性與藝術性;運用點飾或扣子起著畫龍點睛、突出重點、增強節奏的作用。
將秦腔頭飾中的三種水面進行解構,運用點,線的形式將其點綴在服裝當中。將其頭飾元素的圖案化織成布,以面的形式運用在服裝當中。人體是服裝的主體,服裝造型變化是以人體為基準的,服裝廓形的變化離不開人體支撐服裝的幾個關鍵部位,肩、腰、臀以及服裝的擺部。服裝廓形的變化也主要是對這幾個部位的強調或掩蓋,因其強調或掩蓋的程度不同,形成了各種不同的廓形[6],如圖4 戲曲風格禮服就是在現代禮服廓形基礎上增添了戲曲元素。秦腔頭飾也可以類比為服裝廓形,將其進行元素的重組運用在服裝上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秦腔戲劇元素在圖案上,常以圓球,流蘇等立體裝飾組成圖案。常用的圓,條紋,方形等圖案在服裝造型上很少以“2D”展示,而是以更富有肌理感的“3D”體現,當圓形變成球體,圓潤的外形給硬朗的面料增添些許趣味[7]。“3D”圖案運用在不規則變化的服裝中,無疑為服裝加上了濃墨重彩的藝術氣息[8],如圖5,立體裝飾的應用讓服裝更具魅力。在中國傳統服飾中,非常重視裝飾,并不注重造型。同時,從服裝的圖案到所搭配的配飾,受中國傳統服飾禮儀文化的影響,體現了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隨著朝代更迭象征等級的圖案與配飾也在不斷變化。因此,中國傳統服飾的發展在款式上沒有太多的變化,但圖案和配飾仍在創新和發展。
在中國古代服飾圖案中,一直體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圖6 中式婚服就常用花鳥紋飾裝飾,表達對新人美好生活的祝愿。漢魏時代流行的云氣紋寓意高升和如意、商朝的如意紋寓意美滿、祥云紋寓意祥瑞之云氣。萬字紋,即“卍”字形紋飾,紋飾寫成“卍”為逆時針方向,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也叫“萬壽錦”。鳳鳥紋,鳳,在神話傳說中,為群鳥之長,是羽蟲中最美者,飛時百鳥隨之,尊為百鳥之王。在古人的心中,鳳是吉祥之鳥,鳳鳥紋蘊含著人們對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圖6 花鳥圖紋中式禮服
總體而言,各種中國傳統紋樣都表現出一種“避兇化吉、求福禳災”的主題。特別是紡織服飾類圖案,“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無論是過去還是當今,色彩在服裝美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7]。隨著色彩經濟及色彩市場開發的日趨成熟,色彩的價值日益突出,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生產力。在服裝領域,色彩作為服裝中重要的組成成分,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秦腔頭飾的色彩元素與其服裝相搭配,“上五色”和“下五色”這十種顏色幾乎囊括了秦腔劇目中所有的服裝形制,與其相搭配的秦腔頭飾元素色彩也在這十種顏色之中。上五色指的是紅、黃、綠、白、黑,下五色即藍、紫、粉、湖色、香色。這些顏色都屬于高純度顏色,在服裝設計中大面積使用就會不分主次,感官效果也會變差。但是秦腔服飾很好的解決的這個問題,如運用高純度色與中性色、無彩色對比,圖7 為齊愛云老師演出《天女散花》劇照,服裝整體采用白色,使用高純度的藍色和桃紅色進行點綴,采用大面積的低純度色配上小面積的高純度點綴色,整體和諧又不失活潑;高純度與低純度色彩面積對比,圖8 為《鳳還巢》采用高純度的黃色與低純度的藍色紅色搭配,利用純度差異,使服裝整體繁而不雜。這些搭配方式,都是現代設計師可以借鑒學習的。

圖7 《天女散花》劇照

圖8 《鳳還巢》劇照
近年,有新的服裝設計趨勢在中國成長——把傳統文化的元素應用在現代女裝設計中。將秦腔頭飾元素融入到現代女裝設計上,帶給服裝設計者更多的靈感,對秦腔頭飾元素進行系統研究,將其運用到現代女裝款式設計、圖案設計、色彩設計中去,使秦腔頭飾元素成為當代女裝創新的亮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