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 玥/李向陽 袁旭光
搏擊市場,勇立潮頭,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面向未來不斷超越自己。
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十年風雨,中原石油工程始終把市場開發作為公司生存發展的生命線,義無反顧地走向市場、做強市場、做優市場。圍繞這條生命線,公司在高質量黨建引領之下持之以恒地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推進安全綠色發展……
打最硬的鐵,須是鐵打的人。中原鐵軍一項一項抓攻堅,一件一件求突破,一步一個臺階,聚勢而強,勇攀高峰!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改革看中原,這是國內石油工程行業的一致認同。中原鐵軍人人擁抱改革、人人闖市場,勇氣早已根深蒂固,信念早已鐫刻在心。

▲端穩端牢能源的飯碗,中原鐵軍信念堅定,步履鏗鏘。
作為負責管理考核、身處慣常“動人奶酪”的部門,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企業發展部經理朱于清表示,長期以來,中原石油工程隊伍理解改革、認同改革、支持改革,也因如此,公司出臺的新政策、新措施很少遇到阻力。
闖市場靠人,就得調動人的積極性。早在2001年,中原石油工程給年度效益最好的鉆井隊平臺經理獎勵達到60萬元。“20年前的60萬啊!”回憶當時場景,很多老員工歷歷在目,至今心有震撼。“干得好就該多拿”的觀念深入人心,大家心無旁騖地去闖市場、提業績。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構建的這套考核機制高度市場化,能夠讓績效考核充分體現施工水平和業績差異,最大程度調動員工積極性,成為名副其實的“風向標”“指揮棒”,更是穩坐公司“一號文件”的寶座。而績效管理正是精細管理的重點內容之一。
改革路,不平凡!隨著2014年開始的那一輪市場“寒冬期”到來,一份新的問卷再次重重砸到陷入窘境的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面前:半數以上的隊伍停工,鉆井隊只能被動地“打野貓井”,能打一口算一口,長期發展怎么辦?
不服輸!中原鐵軍的回答擲地有聲。
經歷過新一輪淬煉的中原石油工程因時而變,因勢而動,不再單純依靠隊伍規模擴張來拉動發展增長。“這背后是我們通過管理方式的變革優化市場。”市場開發部(生產運行部)經理毛偉說。
市場開拓的重點不在規模而在效益。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工作量市場化超過90%,為了將市場開發思路扭轉到以效益和質量為中心的軌道上,公司制訂了“五優化五不干”基本準則,有計劃地向接續工作量足、利潤率高的市場優化調整鉆機數量。
有的放矢、精準出擊,才能贏來更高質量的市場;精細管理、提升能效,才能迎來內涵式的發展。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將精益管理貫穿改革發展全過程、各流程和環節,逐漸制定了與時俱進、系統規范、能夠靈活適應市場發展規律的管理體系,以革命性措施推進管理升級,著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實力。
公司財務資產部經理張喜海的明確感受是,財務工作更加走向精細化管理,“算賬”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面對甲方不斷降低合同價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公司樹立事前算贏的理念,建立“三三四”單井效益評價模式。始終樹立“精打細算過日子、一切成本都可控”的經營理念,嚴格成本管控,實行“財務統籌、業務分管、單位負責、基層落實”的全員成本管控機制,堅定不移地走好低成本高質量發展之路。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
如今,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再次銳意改革,推陳出新,針對公司管理存在主要矛盾從多個方面進行優化。對西南、西北兩個主力市場進行統一管理,優化體制機制,推進資源共享,專家駐扎現場,持續提升生產時效和管理效能。公司黨委組織部部長、人力資源部經理肖漢忠坦言,“原來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痛點就是‘專家作用難以充分發揮’,現在專家們都能有用武之地,都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另一項優化措施“以量換價”同樣效果明顯。去年,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比較完善的承包商管控機制。原來500多家承包商降到了300多家。三季度,公司施工井位平均井深增加400米,單井平均合同額下降,但是利潤卻不降反升。
鐵軍之鐵,來自堅如磐石的信心,來自只爭朝夕的勁頭,來自堅韌不拔的毅力。一個個市場奇跡的背后,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每一位員工的傾力付出,是每一個人才的奮進而為。
人才是企業第一資源。作為完全市場化的公司,怎樣讓人員變為資源轉化為資產?
先來看兩組數據:10年來,中原石油工程各類機構壓減35.4%,合同制員工壓減29.7%,且一線隊伍人員占比從43%增長到57%。
從數據對比可以看到,精簡管理機構、充實一線人員的成效顯而易見。
2018年以來,隨著市場逐漸回暖,鉆機動用率持續高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尤其是一線隊伍技能人才緊缺、新員工技能不足,給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機關人員充實到一線后,基層員工的技能培養成為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重點考慮的問題。
“給我們開‘小灶’,真能學到東西。”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的一線倒班培訓中,常常能聽到一線員工這樣的評價。
倒班培訓采取“共性+個性”設置課程。“共性”主要包括安全意識、形勢任務、規章制度、廉潔從業等;“個性”主要是根據員工工種崗位、能力需求等,分門別類請管理部門人員、技術專家、高技能人才作為主講老師分類授課。這一嘗試樹立了“課堂就在現場,老師就在身邊”的培訓理念,也激勵了員工在現場磨礪中成長成才,打造出一支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鐵軍。
一線人才難得,高端人才更加難得難留。中原石油工程打破藩籬,采取分類定級的方式,根據產值、利潤、安全和隊伍規模等因素,對關鍵崗位人員進行量化打分,給予享受相應待遇。關鍵崗位人才最高可以享受中層正職待遇。
對海外人才,在現有的干部通道之外另建立一條通道。以一至四級涉外總監,分別對應中層正副職、基層正副職,去行政化之后,境外公司的一些人員按照崗位來進行管理。不管級別、薪酬和成長,按照崗位設置,穩定了相當一部分優秀海外人才。
海闊憑魚躍。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靠一系列人才措施盤活了人力資源,讓涓涓細流匯聚成洶涌澎湃的創新之力,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換來市場開拓之路的加速度。
著眼當前和長遠發展,如今的中原石油工程人才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在系統內營造出“干部有壓力、員工有動力、隊伍有活力”的良好氛圍,持續涵養公司干事創業好生態。僅“十三五”期間,公司新獲各級科技獎勵187項,申報專利523件,授權專利365件,登記軟件著作權47件。目前,公司擁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石化突出貢獻專家、閔恩澤青年科技人才、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20名,足以彰顯人才的實力。
石油是黑色的,石油發展卻可以是綠色的。面對綠色發展的大勢所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提前謀篇布局。
“以前施工環保資料,一個月填一張表就行了,現在要記錄的數據涵蓋生產施工全過程。”安全環保部副經理趙榮峰工作30多年最大的感觸是,安全環保法律法規制度的標準更嚴、要求更高。
將環保發展為新的市場,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的一個思路。
順北803斜井實鉆周期80.87天,創順北8號帶直井段最短周期紀錄。這得益于中原石油工程鉆井工程技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高性能泥頁巖強抑制劑——支化聚醚胺。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高級專家王中華為首的創新團隊,長期致力于綠色環保鉆井液研究工作,初步形成了鉆完井液和鉆井助劑產品體系。作為優勢產品之一的支化聚醚胺產品,先后在四川、陜北、東北、中原、內蒙古、新疆等地區現場應用200余口井,效果突出,具有抗高溫強抑制、配伍好、綠色環保、性價比高等突出優點,可有效解決現場強水敏性泥頁巖、含泥巖等易坍塌地層的井壁失穩問題。王中華說:“從源頭研制生產的這種綠色環保助劑,目前我們在國內基本上沒有競爭對手。”
綠色優勢的培養需要百折不撓的勇氣與持續投入。因為從0到1的突破,從實驗室的成功到現場的成功,至少需要3-5年的時間。而且,環保產品科研投入動輒上千萬元。
盡管短期內創效比較難,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建設美麗中國的背景下,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是企業需要承擔的重要社會責任。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認為,隨著國家對環保更加重視,這個技術推向市場后大有可為。
事實也是如此。當前,瑪湖、塔河等工區因為保護胡楊林,已經開始用一些生物質材料代替磺化、瀝青等。近兩年來,中原石油工程環保產品產值大幅增長,前兩年產值不到1000萬元,今年上半年就實現了1500萬元,而且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也許,未來新增的市場就在環保領域。
賡續紅色基因,中原鐵軍讓石油精神、石化傳統在經過之處煥發光芒。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今年2月,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鉆井三公司創新黨建共建模式,在文23儲5-8井施工現場,組織海外和國內鉆井隊黨員骨干開展“黨建引領激活力 對標國際創一流”聯合主題黨日活動。海外與國內黨員在施工現場聯學聯建,起到了“1+1>2”的作用。
中原石油工程一線黨員占比48%,怎樣讓黨員真正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是公司黨委始終在思考的問題。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重組成立后不久,就遭遇低油價的“極寒期”。公司黨委堅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面開展“傳承石油精神、弘揚石化傳統”教育,豐富中原鐵軍價值理念體系,有效提振員工隊伍士氣。
錚錚鐵軍,面對困局越挫越勇,一往無前。他們深知,鐵軍承載著黨領導油氣工業發展壯大的光輝歷史,蘊藏著中原人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是石油人紅色血脈的見證。
公司黨委錨定“站排頭、爭第一”目標,把提高公司效益、增強競爭實力作為黨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實施黨建質量提升“365”工程,推動基層黨的“三基本”建設與“三基”工作融合互促,持續完善大監督體系,深化正風肅紀反腐,著力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生態,不僅打造黨建鐵軍品牌,也打造出一支逆勢而揚的石油工程隊伍。廣大黨員干部職工更是率先垂范、沖鋒在前,落實黨員責任區,爭當黨員示范崗,踐行黨員“三亮”活動,讓黨旗飄揚在生產施工第一線、黨徽閃亮在市場開拓最前沿。
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擔當,特別能超越!從中原鐵軍踏出市場的第一步起,就將鐵軍精神深植于骨血,鐫刻于基因。忍受常人不能受的苦,攻下常人不能攻的關,換回一次次超越挑戰的非凡成果,贏來市場甲方的一片片贊譽之聲。
歷史書寫榮光,時代召喚使命。
十年淬火鍛造,十年百煉成鋼。十年來,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直面市場的尖刀利刃,披荊斬棘,不斷前行。它不僅沒有被市場風浪吞噬,而且成為了搏擊風浪的弄潮兒,成長為石油工程行業的佼佼者。放眼全球,從謀生存的追趕者向建設國際一流油服公司闊步前行。紅色鐵軍,聚集澎湃之力,將塑造時代豐碑!

▲黨旗飄揚在施工一線,黨徽閃亮在市場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