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躍先,李志龍
(山西師范大學,太原 030031)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發展歷史證明,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發揮了重要的法寶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指出:“愛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團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法寶。”[1]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錯綜復雜、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2020年12月21日中共中央頒布的《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通過黨內法規的方式將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統一戰線工作中的歷史經驗、優良傳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固定下來。《條例》作為統一戰線工作領域的基礎主干黨內法規,具有清晰的法治邏輯、明確的理論引領和堅定的實踐指向,是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準則和根本遵循。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之下,通過黨內法規形式對統一戰線工作進行規范,以達到統一戰線工作的法治化,不僅是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統一戰線工作自身的必然要求。《條例》以黨內法規的形式為統一戰線工作構建了法治保障,為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提供了法治依據。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的“法”,包含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而黨內法規是指中國共產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2]加強黨內法規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任務,是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根本保證,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治國理政的法治智慧。
1938年9月,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指出,“為使黨內關系走上正軌,……還須制定一種較詳細的黨內法規,以統一各級領導機關的行動。”[3]在此次會議上,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規則起草委員會就《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部工作規則與紀律的決定》《關于各級黨委暫行組織機構的決定》作了《黨規黨法的報告》,這是黨的領導人第一次使用“黨規黨法”的名稱。鄧小平在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國要有國法,黨要有黨規黨法。黨章是最根本的黨規黨法。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4]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黨規黨法。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黨內法規既是管黨治黨的重要依據,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5]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法規建設無論是立法水平還是形式內容,都更加呈現出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特征,黨內法規建設推進速度也明顯加快,特別是著眼于建立可以長期堅持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僅是要解決眼前問題,更重要的是要為黨和國家的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牢固的法治保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了一系列統一戰線領域重要會議,出臺了統一戰線領域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為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黨內法規體系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以確保黨內法規體系建設保持系統性和協調性。如果黨內法規體系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就會導致系統性、協調性不夠,從而無法形成制度合力。《條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立足長遠和根本,通過制度建設理順和解決長期未能解決的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問題,敢于直面問題,敢于啃硬骨頭,而不是把矛盾和問題遺留下去。《條例》吸收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統一戰線工作領域的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出臺了一批規范性文件,成為今后開展統一戰線工作一以貫之的法治保障,掀開了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發展的嶄新篇章。
作為規范統一戰線工作的基礎主干黨內法規,《條例》出臺的法理依據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國共產黨黨章》《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條例》通過黨內法規的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發展歷史必然性的認識和法治創新的時代擔當。《條例》作為黨內法規,主要體現為對統一戰線工作基本原則、工作方針、一般要求、貫徹落實等內容全面而具體的規定。《條例》是統一戰線工作從整體到細節、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制度的提升,是統一戰線領域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發展完備并融合統一的標志,是統一戰線工作理論政策的定型、成熟并轉化為制度規范的里程碑,是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法治保障。如《條例》第13章“保障和監督”部分第56條規定了統一戰線工作的政策保障;第57條規定了統一戰線工作的表彰獎勵;第58條規定了統一戰線工作的執行監督;第59條規定了統一戰線工作的問責機制。[6]這些規定為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總之,中國共產黨通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來破解中國共產黨內部規范化建設問題,并以此帶動國家治理體系的法治化進程,真正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也必將奠定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制度根基和法治保障。
統一戰線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戰略。馬克思、恩格斯科學總結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斗爭經驗,開創了無產階級統一戰線思想,奠定了無產階級統一戰線理論和策略的基礎。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開創性地運用統一戰線這一重要法寶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理論,并且為新時代統一戰線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作為統一戰線工作領域的基礎主干黨內法規,《條例》深刻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統一戰線的歷史經驗和優良傳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統一戰線工作實踐中積累的好經驗、好做法,從而形成了《條例》深厚的理論底蘊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如《條例》第3條明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統一戰線工作的重要思想寫入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指導思想;[7]《條例》第4條首次在黨內法規中明確統一戰線工作的基本原則。[8]
建黨百年以來,如何堅持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領導,我們黨進行了艱辛長期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實踐證明,建立、鞏固和發展統一戰線,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決定統一戰線能否發揮凝心聚力作用的根本問題,同時也是形成和壯大統一戰線的重要保證。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統一戰線才能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發揮出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條例》第4條系統總結并首次明確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八個原則,其中開宗明義的第一個原則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9]再比如《條例》第12章“統戰部門自身建設”部分第51條從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方面提出要求;第52條從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方面提出要求;第53條從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方面提出要求;第54條從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方面提出要求;第55條從加強黨的紀律建設方面提出要求。[10]這些規定進一步強化了黨在同心圓中圓心的地位作用,進一步鞏固了統一戰線“眾星拱月”的良好局面。
中國共產黨對國家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人民的選擇。黨的領導是中國憲法確立的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憲法把領導國家的權力賦予中國共產黨,同時也把治國理政的責任賦予中國共產黨。堅持黨對統一戰線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對于更好推進新時代統一戰線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統一戰線的重要法寶作用,助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統一戰線的根本職能是整合社會各種力量資源,凝聚各個階層、方方面面人士的人心,把他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和團結在黨的周圍,努力為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減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統一戰線牽扯到的部門多、領域廣,工作范圍包括政黨、民族、宗教、社會階層、港澳臺及海外等方面,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我國當前正處于發展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相互交織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統一戰線既要建立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體制機制,又要更好發揮各方面優勢和作用。如《條例》第6條構建了統一戰線工作黨委統一領導、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有關方面各負其責的大統戰工作格局;[11]《條例》第9條規定了統戰部“是黨委在統一戰線方面的參謀機構、組織協調機構、具體執行機構、督促檢查機構”[12],進一步明確了統戰部的工作性質。《條例》第9條將統戰部的工作職責由9項增加到15項,[13]以進一步適應大統戰工作格局的要求。頂層設計的方向決定了統一戰線工作的方向,推動構建大統戰格局已經勢在必行。通過構建大統戰工作格局,整合執政黨內部的統一戰線力量,改變單靠統戰部門單獨應對的局面,更好地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形成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合力,提升統一戰線工作的整體效能。
作為規范統一戰線工作的基礎主干黨內法規,《條例》是做好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的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生動局面,匯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14]我們要不斷深入學習貫徹《條例》,不斷深化對統一戰線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努力推動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高質量發展。
統一戰線是各種社會力量的政治聯盟,不同的界別、不同的黨派、不同的階層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發揮著各自獨特的作用和優勢。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開拓思路,拓展范圍,擴大團結面,改變僅靠統一戰線部門搞統戰的做法,依靠黨政群團各方面的力量來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條例》第4條規定了“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的統一戰線工作原則。[15]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團結是永恒的主題,共識是奮進的動力。爭取人心是彰顯統一戰線法寶作用的根本。在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史征程中,我們黨始終注重運用統一戰線來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匯聚磅礴的歷史偉力。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強調:“在百年奮斗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統一戰線擺在重要位置,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16]《條例》第2條明確規定:統一戰線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聯盟。[17]這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深刻把握新時代統一戰線工作新發展而作出的重要規定,不僅是對統一戰線工作范圍的拓展,更是對統一戰線工作性質的完善。
統一戰線既是一個政治共同體,也是一個利益共同體。致力于共同事業構成了統一戰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利益,自身存在發展構成了統一戰線成員的自身利益和群體利益。在統一戰線內部,代表不同階層和群體的各種思想和訴求總要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并且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一方面要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另一方面要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有原則的統一戰線,保持頭腦清醒、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和發展大團結大聯合的局面,始終保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不斷鞏固共同團結奮斗的思想政治基礎,畫好新時代統一戰線的最大同心圓。
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法寶。中國共產黨通過愛國統一戰線凝聚人心和力量、協商各種利益關系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大傳統,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大優勢。統一戰線在堅持和維護國家根本利益的基礎上,對多樣化的各類社會力量,通過團結—批評—團結,達到整合和規范社會的目標。對個性化的價值取向,統一戰線通過求同存異、體諒包容,進行積極引導;對不同利益群體,統一戰線通過統籌兼顧、溝通協調,使全社會和睦相處。統一戰線通過協調關系、化解矛盾,把全民族的力量、意志和智慧凝聚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奮斗目標上來。《條例》第4條規定了“堅持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關系”的統一戰線工作原則。[18]統一戰線是一致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有機結合。在面對新時代的一系列復雜情況,“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的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19]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統一戰線在新時代的重要法寶地位,這意味著統一戰線不僅在中國歷史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在開創歷史的新時代仍然涌現出新的生命活力。這一基本戰略在新時代有著新的任務和使命內涵,要通過創新的運用以發揮其凝聚人心、凝聚力量的效果。
統一戰線形成的前提是多樣性,統一戰線發展的基礎是一致性。如果沒有一致性,統一戰線就失去了發展的基礎;如果沒有多樣性,統一戰線就沒有存在的必要。當前統一戰線面臨的多樣性主要體現在社會思潮的多樣性、價值觀念的多樣性、生活方式的多樣性、社會階層的多樣性、溝通方式的多樣性、社會利益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當前尋求自覺認同的難度和復雜局面。如何在各種“多樣性”的形勢下,有力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實現一定程度、一定范圍的“一致性”,需要謹慎理性地把握和處理,從而實現“多樣性”良性發展。因此,整合日益分化的社會利益、多樣化的政治資源和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是新時代統一戰線的題中應有之義。這種整合功能對于堅持求同存異,最大限度激發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推動多元社會共識的達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順應時代變化,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的辯證統一、有機結合,才能把新時代的統一戰線工作做好做細做扎實。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全面科學完整準確地理解《條例》包含的法治邏輯、理論引領及其實踐指向,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條例》貫徹落實到實際工作中,使黨領導的統一戰線能夠凝聚人心,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