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貴,胡雅琪
(三峽大學 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0)
1.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的數量、類別
截止2020年底,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注冊登記的地理標志產品為10 件,目前正在申報中的1 件,暫無非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有4個,分別是清江椪柑、水竹園大米、資丘獨活、曲溪綠茶;證明商標5 個,分別是資丘木瓜、長陽生漆、長陽山羊、長陽蜜柑、長陽金梔;原產地地理標志產品1 個,火燒坪包兒菜。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農產品地理標志主要以藥材類和瓜果類為主,分別占總數的30%和20%,這跟長陽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密不可分。
2.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的年份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自2010年至2020年通過地理標志申請的有2010年1 件、2012年1 件、2014年1 件、2016年1 件、2017年1 件、2018年2 件、2020年2 件。由此可見,地方政府對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申請注冊越來越重視,對于當地的地理標志產品的挖掘越來越深入,知識產權意識越來越強。
3.對注冊情況的分析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主要采用注冊證明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方式對農產品進行的保護,即工商局系統下的保護和農業部門系統下的保護并存。2021年之前,總的注冊數量證明商標大于農產品地理標志,即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更側重于商標法保護模式。2018年之后,證明商標再未進行注冊,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注冊還在繼續增長,且2021年農產品地理標志仍有1 件農產品尚在審核中,預測2021年農產品地理標志總數量將追趕上證明商標總數量,意味著以農業部門系統下的保護力度在增強。
1.注冊保護
工商系統下,在審查流程上,地理標志申請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的注冊程序與普通商標的程序大致相同;在審查標準上,盡管有地理標志三要素之產地、品質和關聯性的規定,但不夠規范化和具體化;在管理機構設置上,沒有專門的審查管理機構。
農業部門的申請材料分為兩類:第一是確認申請人是否合法; 第二是申請產品是否符合標準要求,前者由政府把關,后者由專業機構對產品質量把關,出臺了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來規范整個登記申請流程,包括對申請人、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有關政府部門的規范要求。
國家質監局的注冊程序大致為提出申請、初審、復審、檢驗、公示、頒發證書等。
三者比較而言,工商系統的注冊程序注重形式審查,忽略了地理標志與普通商標的不同,質檢系統和農業部門系統的注冊程序更注重實質審查,后者更為專業和嚴格,對地理標志的保護水準也更高。
2.質量保護
工商系統,注冊人即集體商標管理者,保證該集體商標滿足規定的要求。各協會需要持續監督生產種植、產品加工、銷售流通等全過程。重點關注集體商標保護的商標的品質質量。
農業部門系統,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組織實施現場核查,后出具《現場核查報告》。然后對產品提出了初審,報告給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專家評審。通過后,最終在指定媒體進行公示。整個流程規范,既有政府的參與又有專業人員把關。
質檢系統,質量控制的依據有省級有關部門制定的不同產品的質量標準。在實踐操作中,各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有明確的量化標準,更有利于質量把控。
3.其他方面的保護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開展重點企業走訪活動,對重點企業進行實地指導; 建立地理標志培訓孵化庫;積極申報重點商標保護名錄;申報落實知識產權項目獎勵;組織、參加市級知識產權宣傳培訓,開展了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發放讀本和典型案例;成立“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知識產權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制定了配套調解規則和人員;積極參與農產品展會、舉辦農產品旅游節。
工商系統,申請人作為地理標志管理人,管理依據為一個辦法和一個規定。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有義務保護集體商標權利的合法使用,懲罰非法使用行為。協會作為聯系生產者、消費者、政府的橋梁責任重大,但法律賦予協會的權力卻很小。應該賦予協會獨立的處罰權同時提高義務標準。
質檢系統,縣質監局依據相關規定,實行地理標志全過程監督。監管措施包括產品銷售領域、產品生產加工領域和種植生產環節。保證產品每個環節都至少達到最低標準。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查處,必要時會同其他部門聯合執法。
農業部門系統,協會和農業局負責監督管理農產品地理標志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環節。農業部的有關規定不僅賦予相關政府部門執法權,也鼓勵社會監督舉報,保障合法者的合法權益,打擊違法分子的非法行為。
《商標法》沒有禁止申請人將縣級以下的行政區劃地名注冊為商標。如果該地名被注冊為商標,又被申請為地理標志,或者地理標志被申請注冊為商標,基于商標的特性權利人享有該商標的專有使用權,就會對區域內地理標志權利人的利益造成極大損害?!兜乩順酥井a品保護規定》中“逐級受理、審查再轉遞”的地理標志申請、受理程序較為復雜和煩瑣,影響了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的開展。權利人往往在一個部門申請了,防止侵權又會在其他部門申請,由此一來,權利主體想要對地理標志產品進行充分的保護就要多次多部門申請,否則就會面臨同一產品不同主體在不同部門進行申請,進而導致權屬不明的情況。在此過程中導致注冊和運營成本會增多,給權利主體帶來負擔和資源浪費?!扒褰瓧崭獭庇?012年注冊了集體商標,又于2014年通過了農業部門系統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認定,目前“清江椪柑”主要由農業農村局在管理,集體商標的使用度低,導致了運營成本增加和資源浪費。
1.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地理標志注冊與使用不平衡
我國是農業大國,多地理標志農產品依舊以原始耕種的方式進行種植,依舊以批發販賣的形式進行銷售,無外包裝,即使品質優良也與其他同類農產品無任何區分。由此,導致了侵權泛濫,真假難辨,市場監管難度大等一系列問題,比如長陽山羊、資丘獨活。究其原因在于生產者地理標志和品牌意識薄弱,注冊后對地理標志的含義和專業性了解甚少。在市場上有的農產地理標志農產品沒有外包裝,以原始販賣途徑的形式售賣,沒有將地理標志進行印刷,消費者、銷售者則就不了解地理標志的內涵,集中體現在藥材、蔬菜水果和生禽類。
2.部分產品轉化率低,限制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推廣
規模和產量也限制了品牌的推廣以及產品的轉化率,影響了地理標志的使用。長陽縣的水竹園大米種植面積約5000 多畝,年產量1500 多噸,產量僅自給自足,無法形成產業化,使得該農產品即使注冊了地理標志也沒有將其充分運用,政府和有關部門也更注重推廣發展得較好的地理標志農產品,因此限制了水竹園大米的品牌推廣。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上購物已經成了大眾消費的又一大途徑,方便的同時伴隨著諸多風險?,F在許多地理標志農產品除了門店售賣,還增加了淘寶店、微商等售賣途徑,線上銷售店家資質、商品質量等都讓消費者無從考究,從而引發了諸多農產品地理標志侵權案件。以“清江椪柑”為例,其被侵權的現象主要表現形式為外包裝侵權和產品假冒。云南、秭歸等地有銷售者打著“清江椪柑”的旗號和包裝,進行虛假宣傳,由于線上售賣的特殊性,農業部門沒有取證權限,使得取證困難,加之有跨區域的情況,區域間難以統籌協調,導致執法難度增大,行業協會維權路漫漫,當地有關部門心有余而力不足。
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主要由三個部門進行管理,由于頂層設計和部門間統籌協調不夠,三種地理標志保護體系無法整合,重復保護帶來了權利沖突。這暴露出我國在立法層面上針對可能產生部門沖突的事項缺乏統一的協調安排。尤其是受到雙重保護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國家知識產權局和農業農村部都對產品質量制定了一套標準,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國地理標志制度自身的混亂,進而影響制度作用的有效發揮,容易造成企業資源和行政資源的極大浪費,加重權利人負擔。長陽縣的五個地理標志商標由質量監督管理局負責管理。長陽縣的四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由農業農村局負責管理。一個地理標志產品由質量監督管理局負責。雖然各有分工,但實際上仍有交叉。比如,清江椪柑這一農產品地理標志遭受多次侵權,但主管部門農業農村局沒有執法權限,只能與質量監督管理局協作,以侵犯商標的理由,由質監局負責維權。同一個主體,不同部門負責注冊、監管等不同過程,在工作交接和推進上很難一致。
如何更好地保護地理標志?《商標法》作為保護地理標志的基本法律,其中對證明商標和集體商標的定義和保護,不符合保護地理標志的保護的初衷; 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是為了維護市場交易秩序,保護生產者的利益;專門法保護模式是為了直接、專門對地理標志進行全面保護。比較三者,筆者認為建立和完善有中國特色的地理標志的法律保護體系是最理想的選擇。立法宗旨仍然接軌TRIPS協議中地理標志保護的規則,以專門法為主,以特別保護制度為補充,加之地方立法,形成一個開放、協調、統一、有效的法律保護體系。采用專門立法模式保護地理標志,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法》。
1.權利主體
(1)政府為適格權利所有者。由于地理標志集地域性、集體性和歷史性等特點于一身,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權利最適格的所有人應為當地政府。政府更有利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統籌管理。審查申請使用上,可以更為科學嚴謹地把關生產經營者的資格,保持地理標志產品的品質;推廣力度上,可以給予政策經濟支持,統一安排包裝和宣傳,增加地理標志產品的知名度;資金扶持上,給予龍頭企業一定的稅收減免,產量不好或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給種植戶一些補貼,維持產業生存,保障生產者的積極性;侵權行為的維權上,有權主動查處假冒地理標志產品,打擊力度更大。
(2)行業協會為管理者。對于市場的調節政府僅能起到補充作用,行會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它比政府更熟悉市場。另一方面,它能承上啟下、 上傳下達加強生產者與政府的溝通與互動,能協助政府機構進行相關問題的決策,幫助制定與執行政府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
(3)生產經營者為權利使用者和受益者。由于沒有將所有權賦予生產經營者,必然會導致其缺乏對地理標志產品專業化、規?;_發的動力。通過立法賦予生產經營者準物權化的使用權和收益權就顯得尤為必要,生產經營者才能有動力深入挖掘地理標志的潛在價值。立法應當嚴格限定其使用者,規定只能由區域內合格的生產者使用。
2.權利客體
(1)地域因素是第一要義。立法應當明確界定地理標志的地域,地理標志所指向的特定地理區域,應當是客觀真實的具體地名,不能是歷史地名,更不是臆造或者虛構的。它既可以是國名和地方行政區劃名如長陽山羊、火燒坪包兒菜等,也可以是自然地理區域,如清江椪柑。不當或者惡意擴大地理標志地域范圍的情況立法應當明令禁止。
(2)特有品質是內在要求。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特有品質是由特定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因素決定,以清江椪柑為例,唯有在巖松坪一帶自然氣候、土壤環境、種植技術為最佳,其特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因素是其他地區無法取代的。應以立法的形式確定地理標志產品的品質,對產品品質和產品的生產方法進行準確和全面的描述。
(3)知名度是外在特征。農產品地理標志必須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具有普遍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最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品質必須是歷史的沉淀,經過當地一代代的生產經營者反復改良生產工藝,慢慢形成特殊品質。①
3.權利內容
(1)使用許可權同時具備“封閉性”與“開放性”。許可使用即在不轉移地理標志所有權的情形下讓渡使用權,既可保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穩定性,又能激發使用和更新的活力?;谵r產品地理標志的品質和地域性,地理標志許可使用的主體限制為產地內的生產經營者,稱之為許可使用權的“封閉性”。
地理標志的許可使用的“開放性”,即位于特定區域內的生產經營者,只要其產品符合該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特定標準,就應當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的許可,政府不得拒絕其合理請求,該許可使用不能收取生產經營者任何費用。
(2)農產品地理標志不可轉讓性。地理標志屬于知識產權的保護體系,決定了農產品地理標志具有不可轉讓性。首先,如果允許轉讓地理標志,會讓消費者混淆,攪亂社會經濟秩序;其次,地理標志具有專屬性,即地域的身份屬性;最后,地理標志名義上的所有人為政府,但其真正的主體,屬于該地域內所有的生產經營者,其無轉讓權限。
(3)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禁止使用權。禁止使用權來源于地理標志權利的專有性和對世性,其實質是一種請求權。商標權人既可以積極地行使其專有權,又可以禁止他人非法使用,側重于后者。一方面,禁止非產地的產品使用該地理標志。我國質檢總局頒布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要求,質檢部門將依法查處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志名稱及專用標志的行為。另一方面,禁止未達到特有品質標準的產品使用該地理標志。對于那些生產的產品未達到標準的生產者,進行嚴厲處罰并剝奪使用權。
確立在先權利保護原則和共存處理規則,地理標志注冊在先,商標注冊在后引發的沖突,則依先權利保護原則。
如果地名商標注冊在先,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在后,二者發生沖突,可采取利益平衡原則作為在先權利保護原則的補充。當雙方都是善意時,如果使用先權利保護原則可能會侵犯另一方權利,可利用利益平衡原則作為先權利保護原則的補充,平衡各方利益,協調雙方沖突,通過約束相關主體的行為,達到地名商標與農產品地理標志共存,使各方利益在共存和兼容的基礎上達到合理的優化狀態。
1.增加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宣傳,提升民眾知識產權意識
產品主動推廣已經成為市場競爭白熱化的必要手段,互聯網時代信息推廣途徑種類繁多,應結合電商直播、公眾號軟文推廣、抖音短視頻推廣、微博推廣等新興宣傳方式,讓農產品有屬于自己的網絡IP,將農產品的形象生動的植入到消費者心中,通過各互聯網視頻平臺進行廣告植入,增加曝光率,在淘寶旗艦店、京東商城等大型購物平臺開設專賣店,做到多方引流。比如:疫情期間,縣長直播帶貨是一個非常好的宣傳途徑,在這個過程中既可以宣傳產品又可以普及地理標志的概念。
2.增加技術投入,提升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品轉化率
鑒于目前中小企業較多的情況,政府應提升農產品地理標志產權認證的重要意識,積極發揮屬地監管力量,搭建政府產業孵化平臺,集中組織培訓學習,因地制宜的定制生產優化、產品設計、申報流程培訓等培訓內容,為當地申報認證的成功做出應有的作為,為中小企業植入申報產權所帶來的影響的思想和原動力,以及為中小企業的申報增加信心。政府增強對部分地理標志使用較少的農產品的扶持力度,制定方案,增加對生產技術和技術人員的投入,提升產品轉化率。當地政府應做好農產品的普查工作,并制定申報成功率,逐年擬定申報目標企業,進行專員重點扶持,責任到人,緩解重注冊、輕使用的局面。
1.簡化地理標志的相關管理和保護執法程序
首先,明確農產品地理標志的執法部門。地理標志的保護一般由質量監督管理局(原工商局)負責,而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則由農業局負責,但由于農業局沒有執法權和相關經驗,在侵權救濟上都是與質量監督管理局聯動,由質量監督管理局執法。因此,在《商標法》中應明確規定農產品地理標志的侵權案件應由質量監督管理局負責,可以有效地避免在實踐中有關部門借口無明文規定推脫責任,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我國中央政府及農業主管機構的相應法規都需對農產品的地理標志保護時限實施明確規定。比如,本地區的質量監督管理局及農業部門在收到人民舉報或是投訴以后,需在法律規定時間內,受理及完成相應的取證調查工作,同時做出是否進行受理的決定。如拒絕受理時,需向舉報人員做出書面形式的說明。
2.擴大訴訟主體范圍
由于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特殊性,區域內權利主體較多,面對侵權時,單一的訴訟主體力量薄弱,消耗成本大,或者權利主體較多時,各方意見不統一產生分歧使得訴訟主體不穩定??梢越梃b公益訴訟,當地行業協會或者某一權利主體代替多個權利主體行使權利。
目前我國三個職能機構平行監管的情況,造成了各地同一個申報流程三個部門要求不同的情況,應加強對三個職能部門的職能優化,認真梳理申報流程,將管理職能按照各部門的實際崗位設置進行合理分配,刪除重復的流程,增加欠缺的流程,各部門之間加強溝通與交流,提升管理的線上協同性,與時俱進建立數據庫,對預申報、在申報、已經申報成功的企業進行數據信息建立,并按權限進行共享設置,對投機主義者,在被拒之后,利用各地監管差距進行反復申報的,應在系統內設置申報異常預警,加強審核的審慎性原則,達到管理整理、統一、全面的目的。
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體系,對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和農業領域都具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本文通對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法律研究,旨在為我國地理標志保護路徑提供思路。
注 釋:
①黃筱蓉,喻晶.江西地理標志保護的立法研究——以地理標志的法律關系為視角[J].企業經濟,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