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 軍
(新余學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教師的成長過程,是教師不斷完善知識體系、提升專業素養的重要過程。《綱要》首次對教師的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也首次提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這一概念。在信息時代,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提升到史無前例的高度。2014年,為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在原有的基礎上要求教師“不僅要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更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幼兒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通常都是以單個專題形式開展,參訓教師往往只在單個規定時間接受特定內容的學習,其內容前后銜接困難,理論體系被拆散,所以培訓結果不盡理想,為了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課題組展開文獻分析和問卷調查,開展“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需求分析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具體專題如下:
專題1:信息時代學與教的新特點。
專題2:現代信息技術概述。
專題3:在線學習概述。
專題4:MOOC的教學應用。
專題5:教學設計的內涵。
專題6:微課的設計。
專題7:信息化教學素材的加工。
專題8:微課的錄制、編輯與發布。
專題9:PPT課件與希沃白板課件的設計、制作與應用。
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五合一”模式:在線備課(學習)、網絡資源共享、微課制作、多媒體教學和微信(QQ)互動的深度融合。
(1)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五合一”模式只要指在線備課(學習)、網絡資源共享、微課發布、多媒體教學和微信(QQ)互動五個方面的深度融合,從而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因信息化環境而催生出新的教學媒介、教學模式,是促進教/學方式轉型的最優化表現形式。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創新和運用,是“互聯網+”的背景下,新型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的一次變革,是不斷提升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教學水平的有力保障。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切實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水平。由此構建的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模式,必將改變幼兒的學習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繼而影響幼兒園的辦學行為和家庭的家教行為,將有力促進幼兒教師信息素養、促進素質教育,為幼兒教育打下夯實基礎。
(2)通過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師培訓進修、教學工作中實踐操作應用,全方位的將各種有利于學習信息技術的條件融合在一起,課堂與課外學習的高效聯結,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以即時通信軟件、網站、微課發布平臺、網絡云盤等信息媒體作為教師專業發展應用的核心,突出精確性的個性化教/學,豐富性的家園通氛圍;注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素養,注重信息技術應用與傳統教學的優勢互補,讓幼兒教師在“互聯網+”面前信手拈來,水到渠成。
幼兒教師可以利用該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在討論區中進行互動交流,可提出問題、開展討論、發表心得最終獲得在線學習證書,同時利用線下、線上QQ和微信等融媒體形式交流學習經驗,了解相關學習進度、參與話題討論等,對教師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惑答疑,歸納總結。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結束,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用信息技術制作幼兒學習課件,動畫作品及相關教學用具。對于優秀作品可以推薦參加相關比賽,在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的同時讓教師感受到榮譽感及成就感。
這一階段的學習活動在面對面的線下專題研討中進行,通過小型的沙龍研討、中型的學科教學觀摩或大型的教學競賽,具體安排視幼兒園要求和學習內容而定。積極引導幼兒教師開展自主探究與團隊討論并在討論后進行分享發言,結合幼兒教育教學內容對重難點進行針對性地講解(精講)。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中,課后吸收內化與拓展主要通過完成活動后的活動總結、教學反思、教育敘事及其他課后作業進行。總結、反思等是要求幼兒教師深度思考的,屬于真正的吸收內化。而作業的形式通常包括:小測驗、思考題、個體任務、團隊任務、討論跟帖等,相對更為簡單,屬于對相關知識的鞏固。活動總結、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內容通常是發布在教師個人的微博、空間等虛擬平臺,不限制一定要在學習平臺上發布。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平臺和同事進行溝通交流,將學習知識查漏補缺,對于掌握不夠扎實的內容進行重復聽講練習,在不斷地鞏固拓展練習中提升自己的技能
為了檢驗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可通過公開課、信息技術教學比賽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核。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解決教師在平時工作中所遇到的信息技術相關問題,可采用集中訓練的方式統一指導培訓,既節約時間,也方便操作。各科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所教學科及時針對性的學習,從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在進行集中訓練時,可以將信息技術在幼兒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作為訓練主題,明確要求訓練目標及要完成作品的形式,訓練中對于教師所遇到問題及時進行指導,訓練后對上交的作品進行遴選,公開選拔,優秀作品頒發證書或參加教育局主辦的信息技術相關的比賽,在檢驗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及積極性。
教師依據學科教學需要,瀏覽學習社區平臺,獲取相關內容。如果教師對信息技術應用存在問題,可以在線發布信息進行討論,起到學習交流的作用;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特點,參考學習相關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課例學習,將相關方法引入自己的課堂中,這樣通過網絡研修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不斷學習后,教師自己對所在學科教學的內容進行基于信息技術的相關創作。
網絡環境下幼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應該以教與學的活動為中心,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思想,重視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和師生的共同活動。在“互聯網+”背景下,移動互聯網和各種數字終端的興起,學習時空跨邊界、超界限,成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新形態。學校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對學生課后的輔導,教師應當投入更多的精力,學習和訓練網絡教學、移動教學環境的有效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