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艷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黨的紀律建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提出在黨的紀律建設史上是一次重要的理論創新,它成為黨和人民親密關系的保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贏得了群眾基礎,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秘密所在。面對當今社會錯綜復雜的形勢,只有堅持黨的紀律建設的初心才能保證黨在群眾中的威望,只有贏得人民的信任,黨的建設根基才會更加穩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新時代黨的全面建設仍然具有偉大的現實意義。
井岡山初期,毛澤東為了開辟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在井崗山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需要先和山上的“山大王”王佐和袁文才打交道,相對于袁文才,王佐更不好被收編。當王佐聽聞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工農革命軍”已在山下安營扎寨的消息,他十分不安,因為滿腦子舊軍隊印象的他不知道這是一支怎樣的軍隊。當時“中國工農革命軍”剛剛成立,毛澤東還不急于上山,在上山之前打算先做通王佐的思想工作。王佐了解到毛澤東給了袁文才一百零八支槍之后,在震驚之余有所心安,他在井岡山這么多年還沒見過那么多的槍支,既然毛澤東給了袁文才那么多槍,這就表明中國工農革命軍不會要他們的命。1920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領部隊來到井岡山西側的荊竹山,王佐派代表專程迎接毛澤東上山,毛澤東向戰士們介紹了王佐派來的代表,向集合起來準備上山的隊伍強調,上山以后要搞好和山上群眾的關系,搞好和王佐部隊的關系,并制定了“三大紀律”,這就是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的“三大紀律”。三大紀律主要從行動上對軍隊進行紀律約束,首先就是要服從命令,不拿群眾任何東西(當時主要指紅薯),打土匪所獲都要統統上交。為什么要強調紅薯不能拿呢?因為當時已入深秋,正值老百姓入秋收紅薯時節,紅薯是老百姓的主要財產。中國工農革命軍從成立初期便秉持與廣大的老百姓站在一起,和人民群眾心連心,有了“三大紀律”,王佐和袁文才部隊被成功收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人民武裝獲得了生存的根基并發展壯大。
隨著革命武裝在井岡山地區的逐步擴大,以井岡山為中心向山下和周邊發展,這些區域逐漸成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朱德和毛澤東在井岡山會師后于寧岡茅坪召開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會上選舉“毛澤東為書記,毛澤東、宛希先、劉真、譚震林、謝桂標為常委,朱德、陳毅、劉輝宵、龍高桂為后補委員”,毛澤東和朱德率領的部隊由“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這段時期,毛澤東非常注重軍隊的紀律建設,在井岡山初期提出“三大紀律”的基礎上,1928年初又對此進行了補充,增加了“六項注意”。“六項注意”即: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要和氣;四、買賣要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六項注意”著重在對待群眾的行為和態度上,不給老百姓找麻煩,如“上門板”就是部隊在撤離時為了使門板都能對上號才逐漸成為部隊的一項重要紀律。在與老百姓交流的態度上講究“和氣”,借了老百姓的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償。人民軍隊相信人民,人民群眾信任軍隊,這些具體的紀律約束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民意基礎,提供了保障和后盾。
為了更容易記住“三大紀律六項注意”的內容,由“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改編的《紅軍紀律歌》開始在部隊里傳唱,歌詞主要強調了每一個紅軍戰士要時刻牢記與群眾之間的約定,強調了只有照此約定來做才能使中國革命取得勝利。革命紀律使整個紅軍成為新型的人民軍隊,在井岡山地區的威信倍增,毛澤東帶領的人民軍隊和人民心連心。后來“六項注意”又增加了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這兩項,從此“六項注意”也就變為“八項注意”。老百姓對紅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特別贊許。他們把它編成順口溜在群眾中傳頌,足見紅軍已走進了群眾心里,深得百姓愛戴,中國工農紅軍的每一個指戰員在百姓眼里就是親人。之后又經過多次修改,“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最終在1947年10月10日經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重新頒布,新的紀律條律成為我軍的標配。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從初期的形成到發展再到后期成熟階段,每一步都展示了我黨紀律建設的生動實踐,使紅軍戰士懂得了為誰而戰,老百姓則有了值得信賴和依靠的人,軍民一條心就是革命勝利的法寶。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黨的紀律建設的生動實踐有著偉大的現實意義,它可以對新時代我黨紀律建設起著引領作用。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對黨的紀律建設始終給予高度重視,“毛澤東同志說過: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1]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這么大一個政黨,靠什么來管好自己的隊伍?靠什么來戰勝風險挑戰?除了正確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外,必須靠嚴明規范和紀律。我們提出那么多要求,要多管齊下、標本兼治來落實,光靠覺悟不夠,必須剛性約束、強制推動,這就是紀律。”[1]5我黨使命之艱巨,前所未有,無論在革命時期還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都要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從思想上、組織上、理論上及實踐效果上實行改革和創新,而這一切的保障就是紀律。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體現了黨的紀律建設的初心,千萬個革命烈士對黨的紀律建設的忠誠實踐帶來了一個偉大的新中國。在思想上,堅持人民至上 堅守為民初心 以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成為人民群眾能夠依靠的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嚴明的黨的紀律,綜觀中國近代以來所經歷的多次重要的革命,太平天國運動以洪秀全腐化墮落背離革命初心而告終;梁啟超、譚嗣同發起的戌戍變法未能拯救清王朝的統治;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這些慘痛的教訓給世人以警示,一個政黨和組織如果沒有嚴明的紀律就會終將走向滅亡,黨的紀律建設一刻也不能松懈,而思想上的腐化則是最大的威脅。
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標志的黨的紀律建設體現了嚴密的組織性和制度性。“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我們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政黨,我們黨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組織嚴密是黨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一百年來我們黨櫛風沐雨、歷經坎坷,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組織嚴密是重要保證”[1]36這也體現在新時代從嚴治黨的方針政策中,要求黨組織的成員堅決向黨中央靠攏,向黨的核心靠攏,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黨的紀律實現統一,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對黨的建設的理論探索和創新就從未停止過,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新時代黨的建設被賦予新的理論內容:“全面從嚴治黨”,黨的紀律建設就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紀律從嚴是從嚴治黨的根本保證。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脈相承,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情況,黨的紀律建設的嚴格要求從來就沒有改變過。截至2021年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人數已沖破9600多萬,是世界第一大政黨,如何領導和管理如此龐大的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代課題,我們只有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實行理論創新,才能使黨永葆青春,才能破解毛澤東與黃炎培“延安窯洞對”①中提到的歷史周期率。
所有的理論只有落到實處才能彰顯理論的生命力,在以“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標志的黨的紀律建設中,每一條紀律都被我們的革命戰士牢記在心,被真真正正落到實處,這一點從老百姓的歌謠中就可以聽出來,群眾對紅軍的無限信任是黨的紀律建設落地生根后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新時代雖然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但黨和人民的關系沒有變,黨帶領人民奔小康,人民過上了越來越好的生活,人民就會跟黨走。黨的基層組織的有效實踐是我們黨能否做到理論自信的風向標。
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規頒布出臺,有些被寫入了黨章,則是黨的紀律建設機制的重大完善和創新,更加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黨中央先后修訂出臺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規,使黨的紀律建設有了準繩,使從嚴治黨有了根本指針。在《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釋義》中指出“我們黨是一個有著9500萬黨員的大黨,如果沒有統一的意志、統一的權威、統一的行動,各行其是,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一事無成,黨的團結統一靠什么來鞏固和維護呢?就其主要因素來說,一靠黨的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二靠黨員對黨事業的忠誠,三靠嚴明的紀律。”[2]充分肯定了國家法律法規的確立對黨的建設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講到“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3]以制度反腐扎緊制度的籠子是我黨懲治腐敗的重要措施,我們黨歷來對于腐敗的態度是零容忍,如何建立健全防治腐敗的機制體制是我黨長期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對工作、管理和考核制度的完善,使制約、監督與制度并行,將腐敗遏止在萌芽狀態,使黨的紀律在制度層面得以落實,讓制度牢不可破。在黨的歷史上,對發生的各種腐敗大案要案,我黨一直警鐘長鳴,黨的紀律建設需要新的制度產生,而這一制度建設還需得到群眾的認可,并形成剛性約束力,譜寫新時代的制度篇章。
“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黨的紀律體系中具有根本性。政治紀律是黨的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是遵守黨的全部紀律的重要基礎。”[4]
黨的政治紀律是剛性的,任何人都不能違背,無論你是什么職位、什么資歷,一旦碰觸紅線就會受到追責,黨的政治紀律約束是一視同仁的。面對世界風云變幻,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嚴格落實從嚴治黨的要求,決不容許滋生腐敗,決不允許傷害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事情發生。
“人民群眾是黨的力量源泉,脫離群眾是黨長期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黨性不純最突出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要強化黨性修養,增強組織紀律性,永葆共產黨人的清廉、務實、為民本色。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率先垂范,自覺遵守黨的一切組織紀律,認真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來辦事,要時時處處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5]我們黨要永遠保持先鋒隊的戰斗力就要時時把黨的組織紀律建設好,黨的組織紀律性對我黨的戰略定力提升有重要意義。沒有誰可以脫離組織脫離群眾成就偉業,全體黨員、全國人民只有緊緊圍繞在黨中央的周圍才能不斷增加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結奮進,一往無前,可見增強黨的組織紀律性是黨長期要堅持的任務。
新時代,我國創新紀律監察理論實踐內容提出“四種形態”。“四種形態”首先就是要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優良傳統,要讓那些想違紀者經常紅紅臉;其次要從源頭把控,把黨紀處分控制在較輕的處分階段和組織處理階段;再次就是對于那些嚴重違反黨內紀律和涉及職務調整比較大的變成小概率事件;最后就是涉及違紀嚴重到需立案審查概率降低到極個別狀態。這四種形態對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打了一針強心劑,使所有黨員同志對黨的紀律有了新的認識。
“四種形態”自提出之日起,以紀律作為一把尺子來丈量黨內違規違紀從輕到重的四個階段,在當今社會“大老虎”和“小蒼蠅”依然存在,而且打虎拍蠅形勢依然嚴峻,我們怎樣去進一步約束他們,使他們不敢腐不能腐,拿出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氣才能使黨的紀律建設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四種形態”關鍵的是第一種,讓批評與自我批評成為黨員日常的自我約束。只有認識到錯誤才會時刻保持反省,才能杜絕發展成為嚴重錯誤,甚至走向違法犯罪。
總之,黨的紀律建設偉大實踐始于“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形成、發展到成熟,其為我黨紀律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理論經驗和實踐啟示,在黨的偉大革命斗爭中傳承保留至今,被后人一代代歌頌,尤其在軍隊建設中體現得最為明顯。黨的紀律建設以嚴貫之,成為我黨革命和建設的支撐與保障。進入新時代,黨的紀律建設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效力齊頭并進,使歷經百年風霜雨雪的中國共產黨依然年輕,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傲然屹立于世界政黨之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國家日新月異,繁榮昌盛,已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奇跡。全面從嚴治黨、紀律建設、反腐倡廉、中國經驗、中國道路,足以為世界的發展貢獻我們黨的智慧和力量。
注 釋:
①“延安窯洞對”:亦稱窯洞對、延安對,是指毛澤東同志與民主人士黃炎培的一次著名會談。1945年7月,黃炎培來到延安有感而發,希望中國共產黨找出一條新路,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同志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延安窯洞對”常被后人引用為關于政權建設的經典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