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堂
閑話“喜新厭舊”
“喜新厭舊”一詞語,基本上是個貶義語,但它也體現了人或生物的一種本能。從自然界來說,物種進化、生物發展、新陳代謝是普遍規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對這種現象沒人說不好。再拿社會現象來說,人類社會在由低級向高級社會發展,企業在不斷地開發著新產品,理論家在不斷地發明著新理論。除了考古學家和收藏家之外,恐怕對古文物感興趣的人不是太多,除了歷史學家之外,恐怕絕大多數人對現實問題的興趣更大。故在一定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喜新厭舊”。
我們常講,國家的希望在青年,青年興則國家興。“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更是這種現象的寫照。喜新厭舊是客觀存在,對喜新厭舊,不能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第一,在人類社會生活方面的“喜新厭舊”有自然、生物學意義的道理,但并非說它就是合理和可以原諒的。第二,經濟發展、人才培養,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喜新”,是合理的,是應該大力倡導的,但不見得要“厭舊”,在有些方面應提倡“喜新不厭舊”。第三,有些方面的“舊”不僅不能“厭”,而且應該“喜”,如酒是陳釀的好,文物是古舊的好,朋友也是老的好,等等。第四,新舊不能只以時間論,好不好更不能以新舊論。老的不一定是舊的、不好的,新的也不都是好的,況且這也是一個發展著的概念。新的可以變成舊的,而有些舊的、老的卻可以常青、常新,乃至隨著時代的變遷會不斷翻新、出新。因為真正的好東西是永不過時的,是可以超越時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