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文香 何雨琪 范冰倩
著名閱讀推廣專家、南京大學徐雁教授,長期致力于閱讀文化建設且成就斐然,圖書館和閱讀推廣界將其與北京大學王余光教授一起盛贊為“北王南徐”[1]。多年來,徐雁不僅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出版《秋禾書話》《中國古舊書百年》《閱讀的人文與人文的閱讀》等以“書文化”為主題的著作數十種,而且在圖書館內外持續發聲,線上線下積極推廣全民閱讀,成為當代全民閱讀推廣名師。2012年,徐雁被《中國新聞出版報》評選為“年度閱讀推廣人”首席致敬人物;2018年,被全民閱讀論壇評選為“全民閱讀十佳推廣人”。對于徐雁的閱讀推廣理論和實踐,著眼于個別著作和領域的評述學界已有很多,但尚缺少系統的梳理和研究。本文擬探析徐雁的閱讀推廣理念,總結其閱讀推廣實踐成果,展示其培養“讀書種子”、凝聚“閱讀情意”、提升“閱讀技能”的方法,彰顯其構建閱讀文化學的學術理想,以期為全民閱讀推廣的深耕、拓展和創新提供專業智慧。
徐雁1963年7月出生于江蘇吳縣,在太倉縣接受了小學及中學的基礎文化知識教育。與同齡人一樣,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都不幸遭遇了1966—1976年間的“文革書荒”歲月。所幸在其家庭親長和學校教師們的引導下,逐漸培養了想看書、愛讀書的優良習慣。1980年秋,他以第一志愿考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從此進入一個隨心所欲讀好書的知識天地。
進入大學,北京大學圖書館及圖書館學系資料室、新華書店和中國書店門市部,以及各種新書市、舊書攤等,都曾深深地吸引他駐足流連。徐雁回憶說:“在母校北京大學圖書館的開架閱覽室里,面對書山學海,我努力滿足著自己對知識的渴求,不斷拓展著自己的人文視野;在燕園大飯廳前的小樹林里,與學長師姐們挨著擠著挑揀著海淀中國書店的師傅們擺賣的各種舊書,時常弄得雙手滿塵……”[2];“飲水思源,那‘朝內大街一六六號’院西三聯讀者服務部的樣子在我腦海里再次浮現出來,我不由得深深地感謝三聯書店所曾給予我的圖書美學啟蒙和圖書文化哺育”[3]。
1989年秋,時為主任科員的徐雁,申請調離國家教育委員會(教育部)機關到南京大學從事業務工作。隨后在南京大學出版社做圖書編輯,在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任副主任、編審。至2002年夏,再調至信息管理系(現為信息管理學院)任教授,兼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在他的職業生涯中,讀書、編書、評書、教書、著書是其主要的生活內容和方式。
作為閱讀推廣專家,藏書亦成為徐雁的一項重要生活內容。徐雁家中藏書多達1萬余冊,曾榮獲“金陵藏書狀元”“南京市學習型家庭”“全國學習型家庭”等榮譽稱號,其雁齋也成為南京當代私家藏書的人文地標之一。多年來,徐雁先后隨緣贈送所著所編及所藏書籍,給予寧波天一閣博物館、騰沖縣和順圖書館、張掖市圖書館、太倉市圖書館、靖江市圖書館、常熟市古里鎮圖書館、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室等單位,獲得社會贊譽。
漫步書林之中,徐雁始終保持著對書文化的思考和研究。基于對書籍的熱愛,他終于打破他原來聲稱的“著書而不立說”,“只為知識的傳播、人文的發揚、學術的承繼而努力工作”[4]的寫作信條,日漸形成了其獨有特色的“大閱讀觀”。2021年秋,由他及其在校碩、博士研究生合作推出的微信公眾號——“徐門書事”,其中“老大學女舍”“萱草書房”“名著閱志”等欄目的系列文章,引發業內外人士頗多關注。原中原工學院圖書館館長、河南閱讀推廣名師張懷濤研究館員在“徐門書事”微信公眾號建立之初賦詩詠道:“徐徐蕓香徐徐風,門墻桃李意縱橫。書閣清幽盈詩意,事吉人祥四季行。”
全民閱讀推廣是一個關涉民族繁盛的文化實踐,但首先需要厘清閱讀內涵、閱讀意義、全民推廣指向以及讀什么、如何讀等理論范疇。
早在1992年,徐雁在《中國讀書大辭典》(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前言“讀書之樂”里就曾提出:“讀書問題,再也不是一個可以局限在象牙之塔中自我品味、修身怡性的事了,而是成為一項關系國計民生、關系到一個民族文明程度乃至在‘地球村’里各個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爭衡的重要標志?!彼J為,閱讀是一個人認識世界、認識社會乃至認識人類自身的過程,“它是豐富和充實百年人生的重要方式,也是人類知識傳承和文化延續的基本手段”[5]。
他指出,閱讀的根本功能在于:“閱讀構建一個人的知識,知識造就一個人的文化,文化改變人的性格,性格決定命運”[6]。首先,“閱讀是一個人求取知識、造就學識、增長見識的方法”;其次,“閱讀可以讓人趣味高雅、讓人心靈和諧,讓人的精神家園與年俱長日益豐沛”;第三,閱讀可以幫助發展個人的學習愛好,“并逐步將它發展成為職業和事業上的專長”[6]。另一方面,民眾個人的閱讀與人類社會的進步密不可分,“個體閱讀水平的總和,決定著整個社會,以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基本文化面貌和文明水準。”[7]
時至今日,閱讀過程碎片化、閱讀內容低俗化、閱讀目標獵奇化等,依然困擾著現實中的人們。如何界定全民閱讀,如何推廣全民閱讀,如何培育讀書情意,如何提升閱讀能力,如何營造社會讀書氛圍等一系列問題,依然是人們熱切期待破解的。對此,徐雁的探索富有啟示。
作為全民閱讀推廣活動的熱心倡導人和積極推動者,徐雁教授在全民閱讀推廣理論構建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2011年,在其主編的《全民閱讀推廣手冊》導言《“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推廣的時代使命》中,他對全民閱讀推廣的內涵進行了科學界定,認為“全民閱讀推廣”,至少應該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人文內涵:
第一,對于社會群體來說,各行各業各階層人員,都應該成為閱讀推廣的對象。為此,建議:一個現代化的都市,不僅要有以所在城市命名的地標式公共圖書館,而且要積極推廣建設大量分布在城鄉各個部位的,依據所在區域居民人群和文化消費特點而合理配置的“社區圖書館”或“鄉村閱覽室”。
第二,對于社會個體來說,閱讀是一種人生全過程的閱讀,要牢固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因此,不僅要建設好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兒童閱覽區域,而且還應同步配置好老年讀者以養生保健、精神休閑為主題的閱覽區域。
第三,無論是公益性的圖書館,還是商業性的書店,都應對所藏、所銷讀物(無論是傳統印刷型圖書還是數字化圖書資源)進行千方百計的全品種推廣,殊途而同歸,努力使所有圖書資源都能為人們所消費。要善于通過各自的公益渠道和圖書市場來引導人們通過閱讀,汲取其中的信息和知識,并轉化為人生實踐的聰明才智。
這是對“全民閱讀”這一概念所作出的最早的全面闡釋。
當今時代,人們既要面對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又要面對每年層出不窮的新書刊,因此,徐雁認為,在泥沙俱存、良莠難分的海量圖書面前,讀物必須有所選擇,“只有把自己的鑒書慧眼與品書慧心相結合,才能提高自己的‘閱讀力’,進而提升個人的‘閱讀率’”[8]。其中,文學名著閱讀和人物傳記閱讀是其閱讀關注的兩個重點領域。
徐雁指出,讀書尤其要讀文學名著?!霸诋斀襁@個信息爆炸、網絡發達的時代,人們容易沉迷于淺閱讀、碎片化閱讀、快餐文學等,徐雁教授倡導‘深入閱讀文學名著內涵、深入思考作品人物言行、深入汲取作家人生智慧’的閱讀理念”,對廣大讀者起到了警醒和引導的作用”[9]。徐雁認為,選擇優良讀物的標準至少有二個:一是具有“真”(真實、真誠)、“善”(善意、善舉)、“美”(美麗、美好)、“和”(和解、和平)、“健”(健康﹑健美)理念和內涵的書籍,二是經過了社會空間和歷史時間雙重檢驗的名著[8]。經典名著和好書佳作,是閱讀推廣活動需要重點推介的“精神食糧”。
為了提升基礎教育階段各年級學生的文學欣賞和文字寫作能力,在分級閱讀和分類讀物指導方面,徐雁研發了一個“中國文學名著閱讀書目”,即在小學和中學時期,要力求精讀《唐詩三百首》《古文觀止》《西游記》《紅樓夢》,以及《城南舊事》《邊城》《圍城》《白洋淀紀事》《白鹿原》及《平凡的世界》等中國文學名著[10]。為此,他將之總結為易于記誦的書名口訣:“唐詩古文游紅樓,三城二白一世界?!?/p>
徐雁認為,人物傳記、游記和日記,“攝錄作者真實的心靈軌跡,對于啟迪人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11]特別是在青壯年時期,需多讀中外人物傳記,“去設身處地地體會職業、事業與志業的不易,讓自己腳踏實地地為人、處世和做事,把自己的一技之長做實、做好、做強大?!盵12]
他指出,人物傳記是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時期的生活鏡鑒,具有見賢思齊的砥礪人生及潛移默化的閱讀療愈功能。他總結傳記類優秀圖書的閱讀接受作用有5個方面:“一是領受家教文化、沐浴長輩恩德;二是直面成長煩惱,療愈受創心靈;三是鼓舞為人志氣,啟迪成才路徑;四是接受個性敘說,把握社會真相;五是求取智者真經,導航現世人生。”[11]因此,胡適《四十自述》、季羨林《牛棚雜憶》、董竹君《我的一個世紀》、鄭豐喜《汪洋中的一條船》及齊邦媛《巨流河》等優秀傳記,都是其傾力推薦的佳作[13]。
徐雁教授在“閱讀文化學”的教學研究和全民閱讀推廣的具體活動中,日益清晰地認識到全民閱讀要可持續地良性發展,真正實現“全民閱讀”的“‘全社會成員的閱讀’和‘全人生過程的閱讀’”[14]的本質意義,亟需加強對全民閱讀工作“三位一體”方略的認同。
所謂全民閱讀推廣“三位一體”方略,是指“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與公共圖書館的全民閱讀推廣,三者既要各自擔當、積極作為,又要組合疊加,形成合力。具體體現該方略的,是徐雁及其弟子李海燕共同主編的《全民閱讀知識導航》(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該書旨在為全民閱讀活動提供一份知識指南,按照“親子閱讀與兒童導讀”“校園閱讀指導和推廣”“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閱讀推廣的文化創意與活動創新”編排的體例,昭示著徐雁全民閱讀推廣“三位一體”方略的成熟。
在該書前言中,徐雁對“三位一體”的“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及公共圖書館的全民閱讀推廣進行了闡釋。他認為:“學習型家庭”是構建“書香社會”的文化細胞。眾所周知,“社會的細胞是家庭”。如果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古老民諺,是“經驗性地概括了以家庭為主要活動空間的兒童心理和行為的基本走向”,那么現代教育學的原理顯示:“0—3歲嬰兒的‘啟蒙教育’、3—6歲幼兒的‘文化教育’,以及6歲開始的‘兒童知識教育’,直接關系到一個孩子的成長路徑和成材基礎,關系到他們在未來人生道路上社會生存水平的高低和感恩尊長、報效家國能力的大小,而且從總體上來看,還嚴重關系到在世界范圍內整個中華民族競爭力的強弱?!盵15]因此,“學習型家庭”的構建,是全民閱讀推廣進程中最重要的社會基礎。
不僅僅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即使是在高等教育的本科階段,“書香校園”建設依然重要而且必要。徐雁認為,今天的學子在不遠的未來將為人父母,“假如他們不能在寶貴的專、本科學業階段,依靠閱讀資源豐富的校園環境,把自己從一個應試教育土壤中長成的‘考生’及時轉型升級為有素質、有學養的‘讀書人’和‘知識分子’,那么在未來他們又將以何才何能來勝任教養兒女的天職呢?”[15]由此,“書香校園”建設成為全民閱讀可持續發展中的一個樞紐環節。
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平臺,以其長期積累下來的文獻信息資源優勢,以及豐富的讀者工作專業經驗,成為社會文化、民眾教育的主陣地,也是實踐全民閱讀活動、營造城鄉閱讀氛圍的中堅力量。徐雁多次強調“公共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推廣中的重要作用。2011年,徐雁在《“書愛眾香薰”:全民閱讀推廣的時代使命》中指出:“經過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文獻積累和藏書建設,至今圖書館書庫中所擁有的用木板、鉛印、電腦照相排版等各種方式方法生產出來的書、報、刊巨量文獻,是先賢們接力式地層累而形成的巨大精神財富。它們依然是人們獲得知識、學識和見識的重要載體,依然是教養人類成長、啟迪人們心智的必要工具。因此,積極鼓勵和熱情指導公眾閱讀、大力推介和廣泛宣傳館藏讀物,就成為圖書館工作者一種任重而道遠的時代文化使命?!盵16]
總之,全民閱讀推廣歸旨于“書香社會”的建設。“‘書香社會’,是一個品質閱讀的社會”[17],需要“學習型家庭”“書香校園”及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的協力推動和合力促進。為此,徐雁教授與王京生先生共同主編了“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推廣叢書”第一輯,包括4種,即《書香傳家:家庭閱讀指南》《書香滿園:校園閱讀推廣》《書香在線:數字閱讀導航》《書香社會:全民閱讀導論》,具有重視家庭、校園閱讀,倡導中外經典名著閱讀,以及正視“數字閱讀”等特點。
所謂全民閱讀推廣的“六分法”理念,指的是在全民閱讀推廣活動中,要依據分級閱讀、分眾閱讀、分類閱讀、分時閱讀、分地閱讀和分校閱讀的理念和方法,因人制宜、因書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地策劃和組織具體的閱讀推廣活動。2020年,徐雁教授與知名教育家、“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先生共同主編了“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推廣叢書”第二輯,包括6種,即《分級閱讀:讀物提升幸福》《分眾閱讀:讀物給養頭腦》《分類閱讀:讀物優化氣質》《分時閱讀:讀物愉悅性情》《分地閱讀:讀物聯通文脈》《分校閱讀:讀物增益才華》。
朱永新先生在本輯總序《我心目中理想的“書香社會”》中的一段話,可以作為對徐雁全民閱讀推廣“六分法”理念的闡釋和評價。編著者以“分級”“分眾”“分類”“分時”“分地”“分?!钡睦砟?,“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層面,共同關切著讀物對于讀者的心智影響,從而在不同程度上深化了全民閱讀的基本理念,細化了全民閱讀推廣的具體方法。書中還通過總結各級各類圖書館的閱讀推廣經驗,具體解析各具特色的閱讀推廣案例,充實和豐富了閱讀文化學的內涵”。
徐雁全民閱讀推廣理論的構建,無論是對全民閱讀推廣內涵的界定、“三位一體”方略的形成,還是“六分法”理念和方法的總結,都是他從多年的閱讀推廣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并隨即貫徹于閱讀推廣之中指導閱讀推廣的實踐。
全民閱讀推廣的終極價值是通過實踐實現促進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條件的完善乃至書香社會的形成。自1980年進入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求學開始,徐雁就一直行走在“讀書”“淘書”“藏書”“編書”“寫書”“評書”“教書”的人生之路上,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腳踏實地地為“書香中國”建設作貢獻。通過梳理可以發現,踐行建設“學習型家庭”理念,示范引導書評寫作,為閱讀推廣著書立說,打造閱讀推廣品牌講座乃至傳道授業培育“讀書種子”,以上種種構成了他的全民閱讀推廣社會實踐系列活動。
“秋禾愛讀更惜時,樂之源緣在于書。文墨當作年飯品,雁齋處處盡是詩?!边@是2014年1月31日張懷濤研究館員所寫的贈詩。經過數十年日積月累,徐雁家藏書籍逾萬卷,是當代民間不可多得的“萬卷戶”。張懷濤先生對徐雁倡導的“學習型家庭”建設主張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11]:
一個愛好閱讀的家庭,往往會有良好的家風和學習氛圍。徐雁認為:一個人克己進學的好習慣,需要建立在寶貴的“童子功”基礎之上,而這種功夫的養成,必奠基于家庭教養的過程中。一個想要營建高雅文化氛圍的家庭,要善于把家中的“機房”提升成為四壁琳瑯的“書房”,要有基本的紙本藏書,要有幾幅字畫,要有若干文玩,因為這是一個家庭“讀書種子”發育的人文沃土。在“數字化空間”之外,營造一個“雨余窗竹琴書潤,風過瓶梅筆硯香”的傳統書香境界,應該是當代“小康之家”“學習型家庭”的基本追求。
徐雁提出,一個家庭應把中外經典名著和工具書作為常備之書,而“閱讀交流”則應成為“優化閱讀的家庭氛圍”“培養家庭的閱讀鑒賞力”“提升家庭的讀書方法”的基本方式。雖然“家有書房”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閱讀環境,但正如梁實秋所說,書房的大小好壞,往往與主人的讀書和寫作成效并無實質性的關系,因此,關鍵還在于主人是否有讀書的習慣和好學的情意。
徐雁認為,書評寫作“是一種提升個人好書鑒賞力和讀物推廣能力的有效方式”[18],是閱讀推廣實踐的重要環節。因此,他非常重視書評寫作,撰寫了大量書評文章。因成就卓著,2007年1月,徐雁在中國圖書評論學會首度組織的包括《光明日報》《中國新聞出版報》《中華讀書報》《中國出版》《中國圖書評論》等27家媒體的“2006年度十大圖書”及“優秀書評作者”聯合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全國“四位優秀書評作者”之一。
2017年,徐雁在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編寫的“閱讀推廣人系列教材”《圖書評論與閱讀推廣》(朝華出版社,2017年)的前言中,引用“中國書評之父”蕭乾先生所言“我們需要兩個批評學者,六個批評家,五十個書評家”,佐證書評的寫作對全民閱讀推廣的重要性;另外還介紹了北京大學金開誠教授“讀為基礎,想為主導,落實到寫”的經驗之談。
為推動閱讀推廣的有效性,拓展和增強閱讀推廣的覆蓋面、輻射力和針對性,徐雁認為,圖書館員作為閱讀推廣的先鋒隊和主力軍,應當努力成為書評者。因此,徐雁不僅從理論上論證圖書館員進行書評寫作的必要性,而且在實踐中引導圖書館員進行書評寫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向當今這個‘漸行漸遠漸無書’的時代,努力吹拂出層層疊疊的書香來,讓館藏好書佳作、名著經典內在的知識芬芳,盡可能多而廣地向社會大眾傳播。”[18]所以,在徐雁看來,“努力造就一支以‘在館書評人’為主體的書評作者隊伍,是‘學習型圖書館’構建的題中應有之義?!盵18]
在承擔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徐雁勤于開卷,筆耕不輟。先后結集出版《秋禾書話》《書房文影》《雁齋書燈錄》《舊書陳香》《書來話多》《江淮雁齋讀書志》《藏書與讀書》《中國舊書業百年》《中國圖書文化簡史》等20余種著述。他撰著的書,往往在書名中都嵌有一個“書”字。他自述道,它們“浸透著我在漫步書林后的感悟、吮吸書香后的心得,成為我與書為伴、以書會友及以書輔仁的一道又一道生命年輪。”[2]近年來,又有《轉益集》《越蹤集》《芳華集:昨日?;ü适隆返入S筆文集陸續問世。他與同仁及學生合作主編有“書香中國·全民閱讀推廣叢書”第一輯及第二輯共10本。同時還是上?!秷D書館雜志》“全民閱讀學壇”專欄、《山東圖書館學刊》“東方閱讀書院”專欄,以及《新世紀圖書館》《圖書情報研究》等刊的客座組稿人。
徐雁教授聯絡同仁,與宋旅黃、王宗義聯合主編的、由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的“全民閱讀書香文叢”(26種),和與崔波、趙普光等人合作主編的、由鄭州大學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校園書香閱讀文庫”(12種)等等,內容豐富,書香濃郁。而他和同行專家及學生在閱讀文化與全民閱讀推廣領域的代表性編著,則主要有“全民閱讀推廣四書”。
所謂“全民閱讀推廣四書”,包括《中國閱讀大辭典》(王余光、徐雁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全民閱讀推廣手冊》(徐雁、陳亮、江少莉等主編,海天出版社,2011年)、《全民閱讀參考讀本》(徐雁、陳亮主編,海天出版社,2011年)、《全民閱讀知識導航》(徐雁、李海燕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它們在促進古今中外閱讀理論知識和閱讀實踐經驗的傳播方面,發揮很大的作用,是開展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參考讀物。
其中《全民閱讀推廣手冊》,是第一部以“全民閱讀”為關鍵詞編寫出版的工具書。曾祥芹先生為該書作序,認為該書“科學布陣九大單元……乃是一部開卷釋疑、讀之益智的重要工具書。相信它的問世,將為任重而道遠的全民閱讀推廣工作的可持續發展,發揮其獨特的作用?!?/p>
數十年來,徐雁應全國各地黨政機關團體、院校及公共圖書館、圖書館學會年會及有關論壇、研討會等的邀請,面向公務員、學生、圖書館讀者、企業員工和新市民等不同群體,作了各種名著導讀和閱讀推廣的專題講座,至今已有千余場。他的講座廣征博引、說古道今,知識性、趣味性兼備,因此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物選擇與幸福追求》是徐雁在全民閱讀推廣方面的品牌講座。在講座中,他結合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向讀者講授閱讀方法、推介優良讀物、傳播書香理念。他通過介紹中外名人名著的故事,闡述“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人貴有讀書求知、明理處世之志”,及“讀有字書,識無字理”等閱讀理念,并呼吁聽講者注重對中外名著經典、人物傳記和古今好書佳作的閱讀。
徐雁的另一個品牌講座——《書香致遠:“三位一體”與“六分理念”下的全民閱讀推廣方略》,首先從“書香”的詞源和涵義入題,通過對“三位一體”的閱讀推廣路徑構建和閱讀推廣“六分理念”的闡釋,對深耕、拓展和創新全民閱讀推廣工作提出建議。最后,還會特別強調家庭閱讀指導和校園優良讀物推廣的重要性,并推介若干“書單子”。在講座結束后的聽眾提問和互動答疑時段,往往能夠針對閱讀推廣中的“流行病癥”和“疑難雜癥”,提出合理的應對思路和解決方案。
作為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圖書館學專業教授,徐雁在本校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閱讀文化學”等課程,又從2020年秋冬學季開始,借鑒和吸收臺灣大學陳書梅教授“書目療法”理念和社會實踐成果,以及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王波博士的論文《圖書療法在中國》及專著《閱讀療法》(海洋出版社,2007年)等有關成果,與時俱進地開設了“閱讀療愈與文藝名著審美導論”課程。
該課程名稱的關鍵詞,選擇的并非慣用的“閱讀療法”而為“閱讀療愈”,是因為“愈”所對應的,“并非是單純的顯性病癥,還包括‘不良的心緒’和‘欠安寧的神志’,更接近‘情緒療愈’和近年來流行的‘治愈系’概念?!盵19]
如在2021年秋冬學季開設的“閱讀療愈與文藝名著審美導論”,徐雁及其主導的課程團隊以“閱讀療愈”的理論和方法為支撐,聚焦于當代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問題,將文學作品鑒賞與自助閱讀療愈相結合,為學生提供閱讀、分享與交流的平臺,吸引了來自不同院系的研究生選課。徐雁在講解閱讀療愈的原理和推介具有針對性的療愈書目之外,更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尋覓“療愈系讀物”、親身體悟圖書的療愈功效、展示閱讀時的心路及收獲,再借助同學的互動和自己的點評,幫助學生鞏固療愈效果、深化閱讀感悟、掌握閱讀療愈的方法、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同學們在品讀、分享和討論圖書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品位、修養和心境,而且進一步體悟閱讀的療愈價值和人文魅力,“讀書種子”也在每位選課學生心中悄然生根。
近代著名教育家嚴復指出:“讀書者,閱古人之世;閱世者,即讀今人之書,事本相需,不可廢一?!盵20]作為當代知名學者、全民閱讀推廣名師之一,徐雁教授歷來信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天地閱覽室,萬物皆書卷”“從無字句處讀書,與有肝膽人共事”“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等歷代賢訓,認為提升人生境界和思想水平,須將“讀有字書,悟無字理”與“讀無字書,悟有字理”兩種閱讀與思考方式有機結合起來[8]。
既讀書明理,又閱世益識,是人類獲取知識、文化、技能、素養和思想見解的重要方式。徐雁認為,要擴展閱讀視野,并善于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感悟,同自然山川、社會生活的知識與書本知識加以融通化合,才能讓人生的見解和見識與時俱進[21]。為此,他不僅身體力行開卷讀書的傳統學習方式,而且還大力倡導通過游學、旅行和考察,增益專業經驗和社會閱歷,把握時代生活的脈搏,這也是其所大力倡導和躬身實踐的“閱讀文化學”的理念精髓所在。
我們衷心期待,在政府“深入推進全民閱讀”的基本文教國策扶持下,在包括朱永新、聶震寧、王余光、徐雁等全民閱讀推廣名師的共同努力下,一個以“書香中國”為人文內涵的愿景,終將成為國人現實生活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