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文
(固原市新聞傳媒中心,寧夏 固原 756000)
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廣播電視新聞行業帶來極大的挑戰與沖擊,為了新聞媒體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廣播電視新聞行業需要探索新時代下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與融合,將新媒體技術的優勢運用在新聞采編工作中,通過新媒體技術來帶動新聞采編作品的高效率、高質量,從而更好地滿足公眾多元化、個性化的新聞信息需求,更好地促進新聞事業的良好發展[1]。
新媒體開啟了新時代的傳播形式,以更多元化的信息表現、更快速的信息傳播、更低效的信息成本扭轉了傳統新聞媒體技術應用局面,為新時代新聞傳媒事業的創新提供了可能。縱觀現代新媒體發展情況,新媒體技術特征可概括為移動化、智能化兩點。
新媒體是新時代不斷發展、創新的傳媒技術。據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統計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3%,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99.7%。由此可見,網民上網設備已經由電腦向智能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轉變,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為廣泛,而且獲取信息可以有越來越多的選擇,實現隨時、隨地、隨身、多途徑、多形式接受信息,促進新聞傳媒業有了更多挖掘價值的空間。
由于受眾已經有了向移動設備端遷移的傾向,新媒體需要注重內容分發的轉變。除了媒體官方的渠道外,個性推薦平臺、社交平臺及相關服務類平臺都可推行個性化、全方位的內容服務,通過大數據算法規律來實現對于用戶的喜好與閱讀需求的迎合,通過針對性推送來提升用戶對新聞作品的附著力[2]。此外,內容碎片化趨勢也更能迎合公眾適時閱讀的習慣,促使媒體新聞內容逐步向篇幅短小、內容精簡的資訊報道靠攏。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新聞可以借助大數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短移動視頻、直播等形式來實現模式創新,新聞內容可以減少晦澀枯燥,加強碎片化新聞的生動、趣味、易讀效果,從而更好地滿足與迎合公眾的閱讀新聞報道的習慣與獲取信息的需求。
新媒體技術應用將實現傳統傳媒向智能化布局轉變。在整個新聞生產流程中,新聞的選題、采集信息、信息加工、內容分發均可以滲透智能技術。
在內容生產中,新聞線索的追蹤層面可以利用信息分析技術來更精準、迅速捕捉數據,擴大新聞選題范圍[3]。而寫作機器人可以極大地提升新聞創作的準確性和效率,從而解放新聞記者的勞動力,使得記者可以更多地去注重挖掘新聞內容價值。新媒體技術以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移動直播及短視頻增強了公眾沉浸式、全景式體驗,使得新聞作品通過受眾的感官體驗帶來深刻的信息傳遞感受。在新聞分發中,今日頭條APP可以通過大數據算法實現對公眾閱讀喜好與需求的統計,從而精準推送新聞報道,更好地迎合公眾個性化信息閱讀習慣與需求,促進新媒體技術以智能化優勢在傳媒行業市場迅速占據一席之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2017年12月,人工智能被入選為“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并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其所具有的職能優勢,運用在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中可擺脫以往低效復雜的工作流程,豐富信息資源庫,提高信息處理速度,從而實現新聞采編的個性化與智能化,采編人員可以將精力更多地運用在高價值新聞中。人工智能可以借助篩選數據、生成自然語言、識別語音等技術,滲透在廣播電視新聞策劃層面、新聞采訪層面、新聞寫作層面、新聞分發傳播層面等采寫流程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在新聞領域已經體現出較強的應用性[4]。
1.新聞線索監控層面
人工智能可以提升對新聞線索的監控能力。傳統的新聞媒體工作者挖掘新聞需要依據記者的電話采訪、實地走訪、網絡搜索等形式,這些形式獲取信息的周期較長,涉及的環節比較繁雜多樣,很難在短時間內提取出有價值的信息,并進行新聞事件準確、客觀的報道。而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可以在短時間內利用計算機的強大檢索功能和快速計算能力,能準確、快捷地挖掘出社交平臺、網絡媒體的信息,并提供多樣豐富的線索信息及選題依據。在2017年5月,美國Quartz科技記者Keith Collins就通過創建推特機器人actual ransom,快速在短時間完成WannnaCry勒索病毒的相關檢測、數據分析并公開報道,以快速、準確、權威優勢打敗了跟蹤病毒事件的同行工作者。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加強對實時性新聞線索的梳理、收集、監控,提升新聞信息的獲取效率,增強新聞播報的真實性、實時性,促進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形式及業務手段更加地多元化、豐富化。
2.生產內容層面
人工智能可以促進大量有價值的新聞內容在短時間內快速生成。隨著人工智能的技術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自動寫稿機器人被應用在新聞報道制作中,并被新聞媒體工作者所接受。與手工寫稿相比,寫稿機器人通過智能軟件可以快速完成對核心信息數據的搜索、分析、整合、提煉過程,從而快速完成組稿流程,大幅度加快創作新聞稿件、新聞編纂、報道流程的速度,增強新聞報道的實效性和準確性,保障新聞提取信息和采編的質量與效率,一定意義上也降低了成本。尤其在針對會議報告、自然災害、突發安全性事件等情況下,自動寫稿機器人有著人工無法比擬的優勢,明顯高于采編人員的工作效率。比如,2018年的兩會報道均是由阿里巴巴與新華社通過“媒體大腦”來完成的,第一時間讓受眾了解到會議熱點,極大地提升了新聞報道的實效性。除此之外,新聞機器人的應用,還可以承擔信息搜索、編輯的大部分工作,使得部分新聞工作者解放勞動力,可以更多地把精力側重在新聞報道的深度觀察、解釋的層面[5]。
由此可見,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減輕傳統廣播電視新聞采編人員的工作壓力,在新聞信息的搜索、分析、整合、提煉、生成速率等層面上的效果更為顯著。
3.新聞分發層面
人工智能可以實現快速分發各類新聞信息。如“今日頭條”個性化新聞推送平臺就是通過人工智能來實現的,運用計算機算法來掌握不同用戶的喜好及需求,從而面對不同用戶群體,實現新聞資訊的個性化推送、定制化推送。從海量新聞資訊中,運用科學的大數據算法分析公眾的愛好及關注導向,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數據分析與用戶閱讀喜好真正實現對接,通過定制化、個性化推送來實現精準信息分發。在生活節奏加快、信息快速爆炸的現今時代,精準化信息內容的推送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層級群體、年齡段公眾的閱讀需求,使得用戶篩選、閱讀的新聞信息更加具備匹配度、針對性、豐富精彩,增強用戶黏性,方便公眾信息的獲取、篩選,從而提升受眾對廣播電視節目的關注度[6]。
大數據指遠超出傳統數據庫從互聯網中保留下來的海量數據。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公眾對于新聞內容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因此新聞采編業務工作也應當盡快跟上時代發展步伐。以往的采編工作中,新聞媒體記者只能通過會議或人脈來進行資源信息的采集,但大數據時代可以強化對手段的認知,將采編工作更多地放在對數據資源的挖掘、處理、采集、分析層面,從而提升新聞采編工作的質量。大數據技術在新聞行業領域中的滲透與介入,體現在廣播電視新聞生產的各環節中,如新聞信息采集、新聞制作、新聞分發等,對傳統新聞媒體的發展與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使得傳統新聞行業可以隨著時代發展趨勢而革新發展。大數據技術在新聞采編業務流程中的應用體現在兩個層面[7]。
1.可視化數據新聞
大數據技術可以推出新興新聞報道形式。可視化數據新聞是較為有趣新穎的傳播形式,可以有效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勢來準確快速抓取新聞重點信息,從而挖掘價值、分析核心、統計結論,最終呈現價值性的新聞作品。可視化數據新聞的生成可以體現出數據技術所帶來的內容豐富性。除此之外,大數據算法還可以針對新聞事件開展深刻分析與預測,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實用價值。以“媒體大腦”為例,2018年的兩會報道就呈現出媒體第一人工智能平臺的優勢,它是由阿里巴巴與新華社共同研發的,可以針對兩會報道的熱點與輿情,從數億網頁中準確快速提取與熱點內容相關的文本、視頻、圖像等數據信息,并且實現大數據自動分析、自動可視化圖表生成操作,甚至可以接入配音、配圖、剪輯視頻來整合成資源化的媒體新聞。媒體大腦在兩會報道的應用和突破給新聞行業媒體生產端賦予了更多想象空間和發展余地。加工、生成可視化新聞可使得新聞信息與節目的呈現日益豐富多彩。
2.推送新聞
大數據技術可以針地對性推送新聞。應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加強對用戶數據及信息喜好的分析,依據用戶的閱讀習慣,聚合其他媒體新聞資源來推送個性化新聞。比如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APP新聞類客戶端的主要功能不在于新聞生產層面,而是通過數據分析用戶,并高效整合新聞資源,來實現對用戶的個性化推送,更好地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8]。
虛擬現實技術英文全稱Virtual Reality,簡稱為VR技術,是一種借助傳感器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優勢實現人機交互的手段。VR技術的優勢在于身臨其境虛擬環境的創設,可以運用科技技術優勢實現在真實空間場景上三維實景與電子圖的構造疊加,使得虛擬環境具有很大的仿真與超真實效果,用戶可以“切身”代入感受現實場景及人物活動軌跡。而VR技術與新聞報道融合可以給用戶帶來“目擊現場人”角度,通過新穎的虛擬現實角度環境來模擬見證新聞報道、觀察事件信息內容,加強用戶對新聞事件的新鮮體驗,給傳統新聞作品帶來革新性、新穎的顛覆變化。另外,VR技術可以增強新聞報道的真實感、趣味性、互動性,可以快速吸引用戶對新聞的關注。新聞報道與VR技術有效融合的案例很多,其中最具象征性的案例就是,2013年美國《得梅因紀事報》創辦的Harvest of Change,其在2014年推出的《變化的豐收》節目,與甘內特數字企業完成合作,通過攝像機與VR技術創設360度視角場景來進入農場并觀察農場事物。自2014年后,更多的新聞行業媒體注重VR技術與新聞作品的融合報道,尤其在畫面感較強的題材新聞如娛樂新聞、會議、紀實報道、體育賽事題材中,VR技術融合創作的新聞報道作品更能吸引眼球,為公眾打造獨特的視覺盛宴。
增強現實技術英文全稱為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技術,它可以實現虛擬與現實環境的融合疊加效果,運用原理涉及到影像處理技術。這種同一空間或畫面融合疊加虛實的效果比VR技術更適合應用于綜合性較強的新聞實踐報道中,AR技術通過掃描、識別移動客戶端特定區域來“激活”信息,使得信息數字化與淺層敘事可以呈現實時交叉、虛實融合的效果。AR技術在新聞采編業務中可以呈現豐富的手段形式,增強用戶體驗,為用戶打造充滿科技感的視聽盛宴[9]。
傳統新聞節目的呈現多以文字為主,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移動短視頻、直播業務也不斷興起和發展,它以智能終端為接收端,以聲音畫面融合的視頻為載體傳播,增強新聞節目或報道事件的可瀏覽、可讀性,提升新聞節目對公眾的吸引力。新聞行業采編人員需要在現場直擊事件真相,挖掘事件信息背后的價值,而公眾僅需要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就可以觀看自己感興趣的新聞節目。由于移動平臺短視頻、移動直播的范圍較廣,可覆蓋各職業、學歷、年齡層次的公眾群體,可以有效加快新聞節目傳播的速度,增強節目的吸引力。移動直播與移動短視頻相比增加了與公眾群體的互動環節,可以為公眾參與節目互動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增強公眾的觀看互動體驗[10]。
新聞采編工作是新聞節目制作工作重要的環節之一。新媒體技術可結合新聞采編工作,探討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增強現實技術、移動短視頻和直播的具體應用,從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的最終質量和呈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