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升降散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2022-12-31 19:57:51李文飛
世界中醫藥 2022年22期
關鍵詞:療效

李文飛 謝 鳴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升降散出自《傷寒溫疫條辨》,由僵蠶、蟬蛻、姜黃、大黃、黃酒、蜂蜜等6味中藥組成,原為“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而設,具有解毒透邪,泄熱降火,升清降濁的功效。由于方中藥物的多種功效及其獨特配伍,本方還兼有平肝解痙、化痰散結、消腫止痛等多種功用。該方在現代臨床被廣泛運用于多個系統的多種疾病治療,臨床療效較好。本文通過國家知識基礎設施數據庫(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檢索2010—2020年有關該方臨床運用的文獻,對其中較有價值30余篇文獻進行了系統評述,希望能為該方的臨床合理運用提供參考。

1 呼吸系統疾病

1.1 外感高熱 外感高熱多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癥狀,常因過度使用抗生素或中藥寒涼藥等,致邪熱被困,不得外泄,病機可涉及三焦火郁,可選用升降散開郁泄熱。郭楚杰[1]選取84例外感高熱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解熱藥和抗生素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升降散合麻杏甘石湯(姜黃10 g、大黃10 g、僵蠶10 g、蟬蛻10 g、北杏仁10 g、麻黃10 g、甘草10 g、生石膏30 g),水煎,1次/d。2組均治療7 d。觀測治療期間患者不同時間段的解熱率(體溫下降≥0.5 ℃的例數/總例數×100%)和發熱、頭痛、惡寒等主要癥狀的癥狀積分。結果2組治療后30 min、60 min的解熱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90 min的解熱率和治療總有效率(85.71%和92.86%)均高于對照組(66.67%和66.6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中醫癥狀積分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西醫抗菌和解熱療法聯合升降散與麻杏甘石湯合方能明顯提高外感高熱的療效。

1.2 感冒后咳嗽 感冒后咳嗽多為風邪羈肺,或寒郁化熱,肺失宣降所致,可以加味升降散疏風清肺,降逆止咳。趙海方[2]選取60例風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的患者進行臨床對照試驗。對照組服用復方甘草口服液,10 mL/次,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加味升降散(僵蠶10 g、蟬蛻6 g、姜黃6 g、大黃3 g、百部10 g、白前10 g、甘草3 g、桔梗10 g),水煎,每日1劑。2組療程均為2周。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67%(P<0.05)。表明與單用復方甘草口服液比較,聯合加味升降散能提高風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的臨床療效。

1.3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 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主要病機為伏痰內動,痰氣交阻,氣機升降不利,可用升降散加減以祛風化痰,止痙平喘。李萬濤[3]選取72例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患者進行臨床對照研究。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方式治療(布地奈德混懸液1 mg與硫酸特布地林霧化液2.5 mg吸入治療,2次/d);觀察組患者給予升降散(白僵蠶10 g、姜黃10 g、蟬蛻6 g、大黃6 g)隨癥加減:外感風寒加防風、麻黃各6 g,外感風熱加連翹10 g、桑葉10 g、肝氣不暢加蘇子10 g、木蝴蝶10 g、木火刑金加黛蛤散6 g、桑白皮10 g、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2組療程均為1周。比較2組治療后的咳嗽、喘息、發紺、鼻煽、痰壅、夜間睡眠及哮鳴音等癥狀積分的變化。結果2組治療后的癥狀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其中觀察組的癥狀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升降散加減治療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期的臨床療效優于西醫常規吸入療法。

2 消化系統疾病

2.1 肝硬化并門靜脈高壓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 PHG為肝硬化常見并發癥,屬中醫“臌脹”“痞證”“癥瘕”范疇,臨床單用西藥對癥支持治療效果欠佳。該病中醫辨證多屬本虛標實,即肝脾氣血不足,氣滯、血瘀、水飲等膠結為患,可以升降散加味調和氣血、祛痰化瘀治療。張西青等[4]選取60例PHG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治療(積極控制原發病、保肝、改善微循環、使用降門脈高壓藥物、保護胃黏膜及生活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加味升降散(炒僵蠶12 g、蟬蛻9 g、片姜黃6 g、酒大黃3 g、柴胡12 g、炒白芍15 g、炙甘草6 g、麩炒白術20 g、生黃芪30 g、蜜旋覆花9 g),隨癥加減:肝郁加醋香附12 g、郁金12 g、腹脹加厚樸9 g、砂仁12 g、炒萊菔子6 g、納差加焦三仙12 g、醋雞內金15 g、出血加三七粉3 g、白及6 g、氣虛加生黃芪50 g、黨參20 g、血瘀甚加醋鱉甲30 g、土鱉蟲9 g、肝腎陰虛加生地黃15 g、麥冬20 g、水煎,每日1劑,早晚溫服。2組均治療60 d。以臨床癥狀消失或改善和胃鏡下胃黏膜好轉程度(Tanoue分類法)作為療效評價標準。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西醫常規療法聯合加味升降散能顯著提高PHG的療效。

2.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 AP是常見的急腹癥之一,炎癥浸潤在AP的發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據升降散的抗炎和改善胃腸循環灌注及促進損傷黏膜的再生修復等作用,將其試用于治療AP。顧雯艷等[5]選取83例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的AP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2例)。對照組給予常規非手術方法(密切監護、胃腸減壓、禁食、液體支持、維持水與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抑制胰腺分泌并適當給予抗生素);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升降散(僵蠶6 g、蟬蛻3 g、姜黃3 g、大黃12 g),濃煎取汁100 mL,每日1劑,早晚各鼻飼50 mL。2組均治療7 d。比較2組治療前后的主癥緩解時間和血液相關指標的變化。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6)、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WBC)、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淀粉酶水平明顯下降(P<0.05),發熱、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的緩解時間明顯縮短(P<0.05)。表明升降散聯合西醫常規療法可以顯著提高治療AP的療效。

2.3 慢性乙型肝炎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尚無有效的治愈方法,其中醫病機多為毒瘀互結,正虛邪盛,可選用小柴胡湯合升降散治療。田運宏[6]選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3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98例和對照組65例。對照組患者肌內注射重組干擾素α-1b(300萬U,隔日1次)和口服維生素C和復合維生素B;觀察組口服小柴胡湯合升降散(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棗、白僵蠶、蟬蛻、姜黃、生大黃),斟酌用量,水煎,每日1劑,早晚飯前1 h空腹服。2組均治療12周,以患者癥狀體征消失及血清學指標恢復情況判斷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8%(P<0.01);觀察組未見不良反應發生,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6.9%。表明小柴胡湯合升降散治療慢性乙肝的療效好且安全性高。

2.4 原發性肝癌栓塞后綜合征 栓塞后綜合征是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后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肝細胞變性壞死引起反應性炎癥滲出。中醫認為其病因病機為肝脈受阻,肝失疏泄,可以升降散舒達氣機、散瘀解毒。柳云飛[7]選取60例原發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栓塞后給予西醫常規治療(靜脈補液、抗炎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術后第1天至第7天服用升降散(炒僵蠶15 g、蟬蛻10 g、姜黃9 g、酒大黃3 g),每日1劑,水煎400 mL,分2次溫服。2組均治療7 d。觀察2組患者發熱、惡心嘔吐、肝區疼痛、便秘癥狀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結果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術后第3天至第6天患者術后惡心嘔吐、便秘程度、發熱及肝區疼痛的發生均明顯降低(P<0.05),且持續時間明顯減短(P<0.05)。表明升降散與西醫常規療法合用能顯著降低原發性肝癌栓塞后綜合征的發病程度及持續時間。

3 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3.1 冠心病心絞痛 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學“胸痹”范疇,病機多涉及痰瘀痹阻,升降散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具有祛痰散瘀,寬胸散結,升降氣機等功效,可用于該病的痰濁痹阻型患者。王太吉和焦曉民[8]選取80例痰濁痹阻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拜阿司匹靈,口服,100 mg/次,1次/d;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口服,40 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鈣膠囊,口服,20 mg/次,每晚1次;合并其他疾病給予對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升降散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僵蠶10 g、蟬蛻10 g、片姜黃15 g、大黃5 g、瓜蔞實15 g、薤白10 g、半夏15 g),水煎,每日1劑,分3次服。2組均治療20 d。以心絞痛癥狀的緩解或消失及發作次數的變化,即療效指數(積分值降低)和中醫證候改善作為療效判定標準。結果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療效和心絞痛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2.5%和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0%和57.5%(P<0.05)。表明西醫常規治療聯合升降散合瓜蔞薤白半夏湯可以提高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

另有報道,觀察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分別加用丹參注射液(對照組)和升降散顆粒聯合血必凈注射液(觀察組)對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療效,結果治療3周后2組的中醫證候積分和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其中觀察組的心絞痛臨床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的76.66%(P<0.05)[9]。說明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升降散聯合血必凈治療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在心絞痛療效方面具有優勢。

3.2 膿毒癥心肌損傷 膿毒癥是以全身破壞性炎癥反應為特點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心臟是最易被打擊的靶器官之一。中醫認為本病初期外毒內侵,阻遏三焦氣機,易變生熱、毒、痰、瘀等多邪,呈現毒熱內盛證。基于升降散清熱解毒,升清降濁的功效和該方的抗感染、退熱、調節炎癥介質和免疫反應等藥理作用,可將本方用于該病的治療。趙雷等[10]選取62例膿毒癥心肌損傷(毒熱內盛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基礎病因治療、根據痰培養藥敏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積極補充血容量、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及根據病情進行監護和對癥支持治療(如氧療、重癥監護等)。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升降散(僵蠶6 g、蟬蛻3 g、片姜黃3 g、大黃12 g),每日1劑,濃煎2次取汁200 mL,早晚各口服或鼻飼100 mL。2組療程均為7 d。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價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檢測TNF-α、IL-6、CRP水平。結果2組治療后的中醫證候積分和APACHEⅡ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1),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證候總有效率93.1%高于對照的71.0%(P<0.05);2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P<0.01),觀察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或P<0.05)。表明升降散結合西醫常規療法可有效改善膿毒癥心肌損傷患者的臨床癥狀,抑制或減輕其炎癥損傷,作用優于西醫常規療法。

3.3 高脂血癥 根據高脂血癥中醫“絡熱血瘀”病機和“清泄絡熱”治法的認識,治療選用升降散清熱散瘀,化濁通絡[11]。鄭萬利等[12]選取120例高脂血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2組均低脂飲食及適當運動。觀察組給予升降散加味(白僵蠶20 g、制大黃10~15 g、丹參、生山楂各30 g、蟬蛻、姜黃、虎杖、澤瀉各15 g),每日1劑,150 mL/次,3次/d,溫服。對照組給予辛伐他汀片10 mg、1次/d,口服。2組均用藥8周。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指標的變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P<0.05);2組患者治療后指標均見改善,其中觀察組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蛋白膽固醇均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蛋白膽固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說明升降散加味的降血脂作用優于辛伐他汀。

3.4 膿毒癥腦病(Septic-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 SAE指由全身炎癥反應引起的彌漫性腦功能障礙。參考升降散的抗炎藥理作用和臨床經驗,臨床試用該方治療SAE[13]。錢風華等[14]選取42例SAE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0例)和中藥組(2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治療,選用第3代頭孢類抗生素(如頭孢過敏者選用氟喹諾酮類),調節補液量,必要時選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藥物和胞二磷膽堿等改善腦功能的藥物。中藥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升降散(僵蠶6 g、蟬蛻3 g、片姜黃9 g、生大黃12 g),濃煎100 mL,早晚各50 mL,口服或鼻飼。2組均連續用藥14 d。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第7天、第14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檢測血清學指標(血常規和炎癥介質)。結果治療第14天中藥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血清CRP、紅細胞沉降率、TNF-α、IL-6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升降散聯合西醫常規治療能提高治療SAE的療效和抑制炎癥反應。

3.5 血管性癡呆(Vascular Dementia,VD) VD是因血管疾病所致的智力及認知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早期治療具有可逆性。VD屬中醫“癡呆”范疇,基本病機為氣滯痰濁瘀血內阻,邪郁日久,毒邪內生。治療宜宣暢氣血,祛瘀化濁排毒,可用升降散治療。史江峰等[15]選取64例VD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2例。觀察組口服升降散膠囊(白僵蠶、全蟬蛻、姜黃、川大黃,按2∶1∶3∶4配制,每粒0.4 g),4粒/次,3次/d。對照組口服吡拉西坦(1.6 g/粒),4粒/次,3次/d。4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療效。采用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lessed行為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血管性癡呆辨證量表評分評估病情和療效。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MMSE、Blessed行為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分均有改善(P<0.05),觀察組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管性癡呆辨證量表評分較治療前改善顯著(P<0.05),其總有效率78.13%高于對照組的18.75%(P<0.05)。說明升降散在改善VD患者認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優于口服吡拉西坦。

3.6 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屬中醫學“中風病”范疇,其急性期多見痰熱腑實證,治當以清火息風、化痰通腑為主,可選用升降散。王玉[16]選取60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熱腑實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西醫內科綜合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升降散(僵蠶6 g、蟬蛻6 g、姜黃9 g、大黃9 g),水煎,早晚各150 mL,口服或鼻飼。連續治療2周后,觀察2組患者血清炎癥介質的變化,綜合評定臨床療效。結果2組患者血清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TNF-α、IL-6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1),其中觀察組各指標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1);2組治療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和中醫證候積分均下降(P<0.01),且觀察組臨床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表明加用升降散可以明顯提高西醫療法治療缺血性卒中的臨床療效和對抗炎性損傷的作用。

4 泌尿系統疾病

4.1 特發性膜性腎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 膜性腎病屬中醫學“水腫”“尿濁”“虛勞”等范疇,其基本病機為脾腎虧虛、濁毒內阻,治宜健脾益腎、解毒降濁,可用升降散加味。陳文軍等[17]選取60例IMN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醋酸潑尼松片,起始劑量每天1 mg/kg,最大用量不超過60 mg/d,晨起頓服,8周后每周減5 mg;維D鈣咀嚼片2片,1次/d,口服;環磷酰胺片50 mg、2次/d,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加味升降散(大黃15 g、僵蠶10 g、姜黃12 g、蟬蛻5 g、土茯苓20 g、黃芪、淫羊藿各10 g),水煎取汁300 mL,每日1劑,早晚分服。治療2個月后,分別觀察治療前及治療后1、2個月的臨床癥狀積分變化,檢測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中白蛋白、血脂、尿素氮、肌酐、尿酸及血常規、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水平。結果顯示,與治療前比較,觀察組治療后1和2個月的浮腫、倦怠乏力等癥狀積分均下降(P<0.05);2組治療后1和2個月的24 h尿蛋白均下降(P<0.01),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P<0.01);2組治療后2個月的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均上升(P<0.05),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均下降(P<0.05或P<0.01),血常規、血中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尿素氮、肌酐、尿酸均未見明顯變化。說明西醫常規療法合用加味升降散能明顯提高IMN患者的臨床療效。

4.2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是過敏性紫癜累及腎臟,引起腎臟損害的一種疾病。中醫辨證部分患者為陰虛熱毒伏絡型,可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涼血滋陰立法,選用升降散加味治療。于俊生等[18]選取60例陰虛熱毒伏絡型過敏性紫癜性腎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口服黃葵膠囊(500 mg/粒),5粒/次,3次/d;觀察組口服加味升降散(僵蠶9 g、蟬蛻9 g、姜黃6 g、制大黃3 g、女貞子15 g、墨旱蓮15 g、紫草15 g、茜草15 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2組均用藥8周。觀察2組患者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檢測尿紅細胞計數、24 h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應蛋白及IgA、IgM、IgG。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6.67%(P<0.05);觀察組的中醫證候積分和尿紅細胞計數、24 h尿蛋白定量、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18]。說明加味升降散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具有一定的療效且優于黃葵膠囊。

5 神經系統疾病

5.1 原發性頭痛 原發性頭痛,指不能歸因于另外一種疾病或沒有繼發病因的頭痛。包括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等,屬中醫“頭痛”范疇,部分患者可伴有心煩目赤、面紅口苦、便秘舌紅等火熱郁結證表現,或病程日久,頭痛經久不愈,痛處固定,舌紫暗或有瘀斑等瘀阻腦絡型表現,治療可選用本方開郁泄熱散火、祛風散瘀通絡。刁哲明和王中琳[19]選取36例慢性緊張型頭痛辨證屬于中醫火郁證患者,以升降散(大黃3 g、姜黃6 g、蟬蛻12 g、僵蠶12 g)為基礎,隨證加減:失眠加酸棗仁30 g、延胡索30 g、夜交藤15 g、心煩加梔子12 g、淡豆豉12 g、口渴,舌紅少津者加生石膏30 g、知母12 g、大便秘結、腑氣不通加枳實9 g、厚樸12 g、胸脅脹滿加半夏9 g、厚樸20 g、茯苓15 g、紫蘇葉9 g;水煎至300 mL,早晚餐后溫服。連續治療4周,以頭痛消失和實驗室指標的改善程度為療效判定標準。結果治愈13例,好轉2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22%。說明以升降散加味治療慢性緊張型頭痛屬火郁證者有較好療效。

黎勝駒[20]選取80例瘀阻腦絡型偏頭痛患者,給予升降散合通竅活血湯(僵蠶9 g、蟬蛻6 g、姜黃9 g、生大黃(后下)3 g、川芎9 g、柴胡9 g、赤芍9 g、川芎9 g、白芷15 g、桃仁12 g、紅棗7個,紅花12 g、老蔥3根,鮮姜9 g)治療,隨癥加減:惡心嘔吐加半夏15 g、竹茹9 g、枳實9 g、頭暈加川芎9 g、陳皮9 g、菊花9 g、耳鳴加薄荷12 g;水煎,每日1劑,早晚溫服。10 d為1個療程,治療6~9個療程,以治療后頭痛癥狀改善和癥狀積分減少程度作為療效判定標準。結果治愈42例,顯效26例,愈顯率85.0%。說明升降散合通竅活血湯治療瘀阻腦絡型偏頭痛有一定的療效。

5.2 失眠 失眠屬中醫肝郁化火擾神者,可選用升降散加減。陳星宇[21]等選取8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伴焦慮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采用瀉青丸合升降散(龍膽草、羌活、炒梔子、白僵蠶、姜黃各12 g,防風、川芎、當歸各10 g,生大黃、蟬蛻各4 g)治療,水煎,晚飯后1 h服用150 mL。對照組采用阿普唑侖片治療,0.4 mg/次,睡前1 h口服。2組療程均為2周,以2組治療前后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與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評分、入睡時間和睡眠深度等改善情況作為療效判斷標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5.0%,對照組為92.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軀體性焦慮評分、精神性焦慮評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和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觀察組上述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0%)低于對照組(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升降散與瀉青丸合用治療肝郁化火型失眠伴焦慮的療效優于單用阿普唑侖片,且不良反應少。

5.3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DPN為糖尿病最為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中醫認為DPN屬于“痹證”范疇,病機以氣陰虧虛為本,痰瘀互結為標,治療可從開上泄下、化痰散瘀、活血止痛立法,用升降散合桃紅飲治療。劉麗芬等[22]選取80例痰瘀內阻型DPN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甲鈷胺片,500 mg/次,3次/d,餐前口服;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升降散合桃紅飲(僵蠶10 g、蟬衣10 g、大黃10 g、姜黃10 g、桃仁12 g、紅花10 g、川芎10 g、當歸尾15 g、威靈仙20 g),水煎,200 mL/d。療程均為28 d。比較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和神經傳導速度的變化及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麻木、疼痛、灼熱等癥狀改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0.63%、94.74%、85.71%,對照組則分別為66.67%、72.22%、61.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正中神經、腓總神經運動傳導速度及感覺傳導速度均比治療前明顯增快,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升降散合桃紅飲與甲鈷胺合用治療痰瘀互阻型DPN的療效優于單用甲鈷胺。

6 內分泌疾病

亞急性甲狀腺炎發病初期,以發熱、甲狀腺腫痛為主要表現,屬中醫“癭癰”“癭瘤”等范疇,辨證為熱毒壅滯證,治宜開郁散火解毒,可用升降散。繆娟等[23]選取62例符合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西醫診斷標準,同時符合中醫熱毒壅滯證(主癥:發熱,甲狀腺腫痛。次癥:乏力、多汗、震顫、肢體酸痛、咽痛、食欲不振、心悸、煩躁、消瘦。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數。具備主癥和次癥各2項,同時符合舌象、脈象)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22例與對照組26例(剔除脫落病例后)。觀察組給予升降散(僵蠶6 g、蟬蛻3 g、姜黃9 g、大黃12 g)治療,隨癥加減:發熱加石膏30 g、知母10 g、黃芩10 g、熱毒明顯加蒲公英10 g、金銀花10 g、野菊花10 g、咽痛明顯加梔子10 g、牛蒡子10 g、連翹10 g、口干傷陰加蘆根9 g、天花粉9 g、石斛9 g、生地黃6 g、舌苔黃膩、胸腹脹滿加瓜蔞10 g、竹瀝10 g、枳實9 g;每日1劑。對照組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片,75 mg/次,1次/d。2組均服藥至癥狀改善,體溫正常且頸前疼痛完全緩解。觀測血清甲狀腺激素指標、中醫證候積分及病情緩解時間。結果2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和血清總三碘甲狀腺原氨酸、總甲狀腺素、游離三碘甲腺原氨酸、游離甲狀腺素較治療前均降低,促甲狀腺激素升高(P<0.05),其中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實驗室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病情緩解時間較對照組縮短(P<0.05)。說明升降散加減治療亞甲炎熱毒壅滯證在改善中醫證候積分和縮短病情緩解時間方面優于雙氯芬酸鈉緩釋片。

7 風濕性疾病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屬中醫“痹證”“歷節風”范疇,活動期主要表現為中醫濕熱痹阻證如關節腫脹、灼熱、疼痛等,治宜清熱解毒、祛濕通絡,與升降散功效相符。陳東亮[24]選取60例濕熱痹阻型RA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西藥治療,口服氨甲蝶呤10 mg/次,1次/周;來氟米特片20 mg/次,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升降散加味(芍藥20 g、炙甘草10 g、蟬蛻8 g、僵蠶15 g、姜黃10 g、生大黃5 g、蜂蜜25 g、黃酒50 g),煎湯取汁200 mL,每日1劑,頓服。2組療程均為3個月。結果觀察組中醫證候療效總有效率(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80.00%),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治療4周和12周后觀察組炎癥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表明升降散加味方與常規西醫療法合用能提高濕熱痹阻型RA的療效及抗炎作用。

8 五官及皮膚科疾病

8.1 急、慢性咽炎 急性咽炎屬中醫“急喉痹”范疇,多因風熱侵襲咽喉,熱毒傷肺所致;慢性咽炎屬“火喉”“慢喉”范疇,主要由肺腎陰虛,虛火上炎,氣血痰瘀結滯咽部所致,治療可選升降散加味。

李嬋[25]選取急性咽炎患兒50例(男30例,女20例)給予升降散(蟬蛻,僵蠶,姜黃,大黃)治療,隨癥加減:表熱甚加蒲公英、黃芩,咽部干燥加射干、玄參,食欲不振加神曲、姜半夏、稻香陳;根據患者年齡、體質等斟酌用量,水煎,每日1劑,分2次溫服。療程3 d。根據咽痛、體征及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評定療效。結果總有效率達90%。說明加味升降散治療小兒急性咽炎有較好療效。

謝海燕[26]選取62例慢性咽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觀察組以升降散加味(蟬衣8 g、僵蠶10 g、姜黃10 g、大黃5 g、玄參10 g、麥冬10 g、蛤殼10 g、知母10 g、桔梗8 g、生甘草6 g、牡丹皮10 g、熟地黃10 g、浙貝母10 g)治療,隨癥加減:陰虛火旺酌量增加熟地黃,咽部異物感加香附15 g、蘇梗10 g、睡眠不佳或自汗加五味子10 g、浮小麥15 g、口干嚴重天花粉增量至15 g、石斛10 g、頭暈加白扁豆10 g、薏苡仁15 g;水煎,每日1劑,早晚分服。對照組給予頭孢克洛膠囊0.5 g,2次/d,如頭孢類過敏,改用螺旋霉素0.2 g,3次/d;金蓮花膠囊4粒,3次/d,口服。2組患者均治療2周。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指標的改善情況判定療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3.5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37%(P<0.05)。表明升降散加味治療慢性咽炎優于抗生素與金蓮花膠囊合用。

8.2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可因濕熱互結,侵及肺胃,循經上攻咽喉所致。甘露消毒丹清熱利濕化濁、解毒利咽,升降散通暢三焦、升清降濁,兩方合用有清化肺胃濕熱、消腫排膿之功,可用于該病屬濕熱蘊結肺胃的患者。楊東新等[27]選取200例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患兒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對照組給予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阿莫西林0.25 g和克拉維酸鉀0.125 g/片),口服,1次/12 h(具體用法:9個月至2歲患兒,0.5片/次;2~7歲患兒,1片/次;7~12歲患兒,1.5片/次)。觀察組給予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減方[綿茵陳10 g(后下),射干10 g、黃芩5 g、通草3 g、白蔻仁3 g(后下),飛滑石10 g、連翹殼5 g、浙貝母5 g、薄荷葉3 g(后下),廣藿香5 g(后下),石菖蒲5 g、白僵蠶5 g、姜黃5 g、蟬衣5 g、大黃5 g(后下),北柴胡15 g(體溫正常后減去)],水煎服,每日1劑,少量多次服用。2組均治療5 d。以患兒的臨床咽部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和血象及CRP的變化作為療效判定標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臨床治愈率分別是98%、78%均高于對照組的88%、58%(P<0.05);且觀察組在體溫恢復、咽痛完全緩解、扁桃體膿點及腫大消退時間均比對照組縮短(P<0.05)。說明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減方治療小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的臨床療效優于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

8.3 復發性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該病屬中醫“口瘡”和“口疳”范疇,病機多與火毒濕熱有關。復方連術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升降散解郁宣透、降火泄熱,兩方相合可治療該病。陳笑騰等[28]選取120例復發性口腔潰瘍門診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給予復合維生素B片(50 mg/片),2片/次,3次/d,口服;復方氯己定含漱液10 mL,漱口,2次/d。觀察組給予升降散合復方連術湯(僵蠶、片姜黃、胡黃連、人中白、人中黃、生甘草各10 g,蟬衣、制大黃各6 g,蒼術30 g、黃連8 g),每日1劑,早晚服用。2組均治療20 d。療效標準:潰瘍面光滑如正常黏膜,各種伴隨癥狀完全消失,且在1年內不再復發為痊愈;治療后6個月內不復發,或總間歇時間(評價時段無潰瘍時間總和)延長和總潰瘍個數(評價時段潰瘍復發數目總和)減少為顯效;癥狀緩解、疼痛減輕,總間歇時間延長或無改變和總潰瘍個數無改變或減少為有效。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8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1.7%(P<0.05)。說明升降散合復方連術湯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有較好療效。

8.4 失音癥 失音屬中醫“暴喑”“金實不鳴”范疇,多因感受外邪,或情志抑郁,氣機郁閉于咽喉以致聲啞不出,可用升降散調暢氣機、散火宣竅以治療。姜政等[29]選取60例符合《實用中醫內科學》制定的失音癥實證(包括痰熱證和氣郁證)診斷標準的失音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予以升降散加味(僵蠶12 g、蟬蛻6 g、姜黃12 g、大黃3 g、桔梗12 g、牛蒡子12 g、板藍根12 g),每日1劑,水煎,150 mL/次,3次/d。對照組服用復方甘草口服溶液,10 mL/次,3次/d。5 d后評價療效。療效標準:聲音嘶啞、咽部癥狀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80%為治愈;聲音嘶啞、咽部癥狀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50%為好轉。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6.6%(P<0.05)。說明升降散加味方治療失音癥中醫實證患者的療效優于復方甘草口服液。

8.5 痤瘡 痤瘡屬中醫“酒刺”“肺風粉刺”,中醫認為本病為熱毒郁滯血分,治宜清熱解毒,活血散滯,可用升降散加味。許海林[30]選取180例痤瘡血熱郁滯證患者隨機分為中藥組與對照組,每組90例。對照組予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每晚外用1次;中藥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加味升降散(僵蠶15 g、蟬蛻5 g、姜黃10 g、大黃5 g、連翹12 g、梔子10 g、淡豆豉12 g、薄荷5 g、蘇葉10 g、枇杷葉10 g、赤芍15 g),水煎300 mL,每日1劑,早晚溫服。2組均治療8周。結果觀察組有效率96.97%高于對照組的93.33%(P>O.05);中藥組愈顯率為84.8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3.33%(P

8.6 慢性蕁麻疹 慢性蕁麻疹屬中醫“癮疹”范疇,其病機多涉及風熱毒邪或濕熱蘊結或陰虛營滯,可選用清熱化濁開郁的升降散與清營涼血的清營湯合方治之。趙彥[31]選取63例慢性蕁麻疹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3例和對照組30例。2組均給予氯雷他定10 mg/次,1次/d,口服。觀察組在其基礎上使用升降散合清營湯加減方(僵蠶10 g、蟬蛻5 g、姜黃10 g、大黃5 g、金銀花10 g、生地黃15 g、玄參15 g、連翹10 g、黃連6 g、竹葉5 g、水牛角12 g、扁豆20 g、炙甘草6 g),隨證加減:氣虛加黃芪15 g、脾胃虛寒加砂仁10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療程6周,第8周觀察2組治療前后的變化,以瘙癢減輕程度和風團數目及大小的變化情況作為療效判定標準。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0.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P<0.05)。表明氯雷他定聯合升降散合清營湯加減方能提高慢性蕁麻疹的療效。

9 小結

升降散臨床所治疾病(現代病名)的中醫辨證多為邪實證,病機主要涉及熱毒熾盛、氣滯血瘀、痰熱腑實等,與升降散方證“毒熱郁閉”的基本病機及該方“宣郁開閉、升降氣機”的功效相吻合。目前有關該方運用大多是在原方基礎上加味,常與清宣郁熱(石膏、知母、梔子、連翹、黃芩、桑白皮)、理氣化痰(半夏、竹茹、陳皮,瓜蔞,枳實)、活血化瘀(桃仁、紅花、丹參、郁金)、疏肝解郁(柴胡、薄荷、蘇葉、玫瑰花)等藥物,或與麻杏石甘湯、清營湯、瀉青丸、逍遙散等方劑聯合使用。在圍繞該方核心藥味的用量選配上各家報道差異較大。作者對臨床處方的統計分析顯示,該方中各藥用量的范圍是:僵蠶5~20 g、蟬蛻3~15 g、姜黃3~15 g、大黃3~12 g、其常用量分別為15 g、10 g、10 g及5 g、其中以僵蠶用量最大,大黃用量相對較少,與原方4藥的配伍比例(2∶1∶0.3∶4)有所不同,反映現代臨床對方中大黃傾向于較小劑量的選配。值得注意的是,升降散最初為治療瘟疫而設,但目前尚未見有關于該方治療疫病的臨床研究報道,更多的是被用于外感郁熱和雜病火郁證。原方為四味藥材研末,酒、蜜調勻送服,現代臨床多用湯劑,古今所用劑型也有不同。

10 討論

升降散現代已被廣泛用于治療包括呼吸、消化、循環、泌尿、神經、內分泌、五官科、皮膚科等涉及多系統的多種疾病。總體上看,本方與西藥聯合使用較之于單純西藥療效好,或同時還能減少西藥的不良反應。值得提出的是,單獨使用該方治療急性胰腺炎、原發性肝癌栓塞后綜合征、膿毒癥心肌損傷、膿毒癥性腦病、血管性癡呆及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痰熱腑實證)等疑難重癥,顯示出一定療效,值得重視。

本文所選文獻雖均涉及臨床隨機分組及對照觀察,但基于循證角度的大樣本觀察不多,有些疾病的診斷或療效判斷標準還不很規范,遠期療效的跟蹤很少,特別是臨床運用中多為該方的加味方或隨癥加減,或與西醫藥聯合使用,因此有關該方(原方)的確切療效仍有待進一步評估。

猜你喜歡
療效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蒙醫藥治療無癥狀型心肌缺血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乳癰的療效觀察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旋轉DSA指導下介入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觀察
破裂腹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術與開放手術療效比較
止嗽散聯合阿斯美治療感染后咳嗽療效觀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怡红院美国分院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凹凸国产熟女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久久网欧美|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欧美啪啪一区|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色哟哟国产精品| 无码人中文字幕|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免费毛片|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成人午夜久久|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欧美激情伊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日本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国产欧美性爱网| 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在线国产毛片|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波多野结| 久久精品丝袜|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成人一区在线|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尹人香蕉综合在线电影|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色成人综合|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伊人无码视屏|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91www在线观看| 欧美第九页| 精品国产自| 任我操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福利在线电影| 国产偷倩视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 免费一极毛片|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无码国产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