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志彤
作者單位: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園藝工作站(云南大理,672400)
【導讀】云南省大理州巍山依托自然、氣候資源,大力發展檸檬產業,雖然還面臨一些產業發展“短板”,但只要措施得力,巍山檸檬產業將漸入佳境,實現良性發展。檸檬屬于蕓香科柑桔亞科柑桔屬,風味獨特,富含檸檬酸,具有鮮食、藥用等價值,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黑惠江沿線具有發展檸檬產業的氣候、土地等資源優勢。2019 年以來,在地方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下檸檬產業發展迅速,檸檬已成為當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但仍存在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科技創新和支撐不足等問題。建議加強對檸檬產業的項目、金融和技術扶持,注重撫育管理,提質增效,建立健全產業體系,更好地推動當地檸檬產業良性發展。
檸檬富含檸檬酸、檸檬烯等多種成分,具有鮮食、藥用等價值,種植效益較高。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黑惠江沿線具有發展檸檬產業的氣候、土地等資源優勢。2019 年以來,當地政府著力引導和扶持檸檬產業發展,使之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推動當地檸檬產業良性發展,必須提高檸檬種植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產業體系。
基本情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地處東經99°55′~100°25′、北緯24°56′~25°32′之間,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越冬條件較好。歷年平均氣溫15.6 ℃,年較差(指年最高、最低月平均氣溫之差)13.8 ℃,歷年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5 ℃,極端最高氣溫34.8 ℃(1958 年)。全年日照總時數平均2 320 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平均5 892 MJ/m2,年平均降雨量800 mm。2021 年全年平均氣溫17.2 ℃,年日照時數1 970.5 小時,濕度69%,總降雨量612.1 mm,冬季極端最低氣溫-0.1 ℃,夏季極端最高氣溫為32.9 ℃。巍山主要屬于瀾滄江和紅河兩大水系,檸檬種植主要集中在瀾滄江中游左岸一級支流黑惠江沿線地區,該區域1 600 m 海拔以下干熱河谷氣候特征明顯。
2019 年以來,巍山縣緊緊圍繞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任務,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以創新驅動為動力,充分開發利用黑惠江干熱河谷片區光、熱、土地等資源優勢,集中資金、人力、技術等資源力量,高位推動、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以全產業鏈的思路來打造檸檬新興優勢產業。通過招商引資,在壩區廟街鎮古城村建成占地8 hm2的檸檬種植示范基地和無病毒檸檬工廠化繁育基地(簡稱育苗基地)1 個;在黑惠江沿線的紫金鄉、馬鞍山鄉、五印鄉、牛街鄉、青華鄉等5 個鄉發展檸檬種植1 765 hm2;在巍山縣高原特色綠色食品產業園建成年加工5 萬t 新鮮檸檬精深加工廠1個;在壩區大倉鎮和廟街鎮正在建設檸檬精深加工冷庫和檸檬鮮果分選倉儲冷鏈物流中心,預計2022 年10 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通過3年努力,全縣檸檬產業從種苗育苗、基地種植、精深加工、冷藏物流不斷發展,全產業鏈的雛形已基本形成,昔日江邊的荒坡荒山正在逐漸變綠,生態植被得到了較大改善。檸檬產業已成為巍山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產業。
取得的成效:全縣檸檬產業涉及21 個行政村(山區18 個、壩區3 個),種植基地117 塊,覆蓋受益658 個村民小組33 142 戶116 023 人,其中:脫貧戶1 957 戶6 917 人。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香水檸檬鮮果約3 萬元/t,按初掛果期10.5 t/hm2計算(盛果期可達52.5 t/hm2),每公頃產值31.5 萬元;尤力克檸檬鮮果1 萬元/t,按初掛果期10.5 t/hm2計算(盛果期可達37.5 t/hm2),每公頃產值10.5 萬元。通過“黨支部+經營主體+合作社+脫貧戶” 的利益聯結模式,為群眾帶來“三塊錢”收入:“第一塊錢”為土地流轉收入,目前平均土地租金為每公頃每年0.6 萬元,沿江地區人少地多,部分農戶每年單土地租金就達到2 萬元以上;“第二塊錢” 為務工收入,通過發展檸檬產業就近解決周邊群眾務工問題,2021 年全縣檸檬基地用工量約40 萬人次,每人每天平均工價100 元;“第三塊錢”為效益分紅,村集體每年通過收取固定收益和分紅,目前可實現集體經濟增收10 萬元以上。
巍山檸檬產業的發展為村集體經濟收入提供了保障,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帶動了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同時還修復了黑惠江庫區生態環境。萬畝檸檬種植基地的建設進一步盤活了沿江閑置土地,昔日江邊的荒坡荒山正在逐漸變綠,生態植被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成為了巍山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樣板。
主要措施:科技支撐在“種子端”,為產業發展提供優質充足種苗保障。圍繞“種子”端,采取“所地交流”“院縣合作”“所地合作”“校企合作” 等形式,2019—2020 年共投入財政資金1 200 萬元,建成占地8 hm2、年產200 萬株脫毒檸檬育苗基地,配套文洛式薄膜溫棚、檢測中心、脫毒苗生產中心等。育苗基地除為全縣檸檬產業發展提供“前端”種苗保障外,還能為周邊供應檸檬種苗。
示范引領在“種植端”,有序推進全縣檸檬從無到有,基地建設循序推進。一是制定主推技術,通過幾年的探究積累,總結制定了《巍山縣檸檬種植技術》,指導全縣檸檬實現優質綠色高效栽培;二是通過建立檸檬種植示范管理基地,有力推動了檸檬種植管理集成技術示范推廣進程;三是優選適種品種,通過實地考察、分析、論證,結合市場需求,選擇適合巍山地域資源條件和經濟效益好的香水檸檬作為主推品種,突出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優質香水檸檬產區;四是統籌聚力推進,全縣采取“一鄉一案、一地一策、資產收益” 的模式,通過整合資金和項目對種苗、土地流轉、土地整理、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環節給予扶持,全力加快種植基地建設步伐;五是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引導和鼓勵廣大農戶、企業等參與產業發展,壯大檸檬種植規模。
招大引強在“加工端”,檸檬精深加工成功落地投產。通過招商引資,2020 年11 月大理巍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落戶巍山縣。該項目設計年加工新鮮檸檬5 萬t,概算總投資5 000萬元,分3 期實施。通過標準廠房租賃的方式,投資1 000 萬元(其中財政資金400 萬元)精深加工項目(一期)第一條檸檬鮮果綜合加工生產線,已于2021 年5 月開始試生產,并取得SC 認證,同年7 月正式投產經營。
搭建平臺在“市場端”,有序推進鮮果分選倉儲冷鏈物流中心建設有序推進。著眼于搭接大市場,積極爭取、申報相關項目和資金,支持檸檬分選、冷鏈、交易一體的檸檬交易中心平臺建設,解決產業“最后一公里”問題。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包括廟街鎮檸檬分選倉儲冷鏈物流中心建設項目和大倉鎮巍山縣高原特色綠色食品產業園檸檬精深加工冷庫建設項目,有望于2022 年10 月前建成投入使用并發揮效益。
檸檬產業發展要素保障不足。一是黑惠江沿線土地屬性和現狀與產業發展需求之間矛盾突出,導致土地流轉、產業配套設施建設用地審批報備困難。二是資金保障不足,資金籌措壓力大。三是沿江片區交通、水利、電力等設施建設滯后,雖然投入了大量資金,但目前配套的設施不能滿足產業發展需求,比如現有水利設施不能確保按檸檬生長期需求供水,導致一些科技措施難以落實,交通上存在天晴路通下雨受阻的現象。
生產措施執行不到位。一是部分種植基地經營主體實力弱,除財政資金投入建設的基礎設施外,自己沒有實力投入相應配套的高效節水(噴滴灌)、水肥一體化等設施;二是栽后管理不到位,以短養長的間套種技術措施執行不規范、病蟲害防治不及時、肥水供給不足等問題突出,導致種植基地檸檬長勢參差不齊。
倉儲冷鏈物流建設存在短板。檸檬倉儲冷鏈有關項目雖然已在建設,也引進了檸檬精深加工廠(精深加工主要是解決次果問題,但是好果仍需進行物流運輸銷售),但目前在建的倉儲冷藏規模僅9 000 m3左右,不能滿足種植基地投產后的需求。
完善制度機制,強化政策落地見效。一是制定指導全縣檸檬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和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系統性指導。二是強化組織保障,持續強化對全縣檸檬產業發展工作的統籌、協調、跟蹤、督導、考核,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細化工作目標,強化要素保障到位。一是培育壯大檸檬產業經營主體。以經營主體為對象、產業為支撐、項目為載體,大力扶持產業鏈條延伸和市場培育。重點培育服務好前端“種苗”、中端“種植”、后端“加工”和“銷售”四個主體。即:做優種苗繁育中心,將中心建成集種苗繁育、技術研發、品種展示為一體的輻射全州乃至全省的優質檸檬種苗繁育基地;做大生產種植基地,建強一批檸檬種植基地,將巍山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優質香水檸檬產區”;做強檸檬精深加工,將檸檬精深加工建成省內頂尖全國一流、覆蓋全州輻射全省的檸檬加工集群;做好平臺搭建,扶持和培養一批檸檬銷售經紀人和一批高質量的產前、產中、產后市場主體,促進檸檬全產業鏈健康持續發展。二是圍繞全產業鏈條,做好項目、資金、服務等保障工作。通過政府培育、示范引領、典型帶動、政策扶持等措施,實現檸檬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樹牢質量意識,做好品牌質量建設。積極順應國際化、市場化發展趨勢和新的市場需求,以全產業價值鏈為核心,增強質量興農、品牌強農質量意識,打好“企業+基地+產品”組合拳。通過公共品牌打造、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商標注冊、專利申請、技術標準修訂,參加各類產品推介會、商洽會和展銷會等措施,不斷加大巍山檸檬產品的宣傳力度,著力提升產業知名度,讓“巍山有檸檬、巍山有好檸檬、要買好檸檬到巍山”成為社會市場共識。
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政、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體系。整合科技資源,增強產業技術力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持續推進院縣合作、所地合作、校企合作、“科技小院”等工作模式向縱深發展,開展新品種選育和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強化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