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是中國繼西漢張騫通使西域之后出現(xiàn)的又一位著名外交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軍事家。他是創(chuàng)造了一連串神話的“定遠侯”,也被后世稱為“班定遠”。班超出生于書香門第,是歷史學家班彪的幼子,他的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學家。在他的成長時期,他不甘于為官府抄寫文書便投筆從戎。他收服了西域 50 多個國家,以非凡的政治和軍事才能,正確地執(zhí)行了漢王朝“斷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終立足于爭取多數(shù),分化、瓦解和驅(qū)逐匈奴勢力,因而戰(zhàn)必勝、攻必取。他不僅維護了東漢的安全,而且加強了與西域各屬國的聯(lián)系。

1 東漢初年,匈奴經(jīng)常入侵邊境,戰(zhàn)爭連綿不斷,人民苦難重重。
匈奴/我國古代民族,戰(zhàn)國時游牧在燕、趙、秦以北。東漢時分裂為南北兩部,北匈奴在公元1世紀末為漢所敗,西遷。南匈奴附漢,兩晉時曾先后建立前趙、夏、北涼等政權(quán)。

2 匈奴不但侵略漢疆,同時也入侵西域各國。不少西域國家因不堪忍受匈奴的掠奪和奴役,都希望與漢朝聯(lián)合,共抗匈奴。

3 漢明帝時,朝廷一面派軍隊攻打匈奴,一面又派使者去聯(lián)絡西域各國。當時,最有名的一位使者就是卓越的外交家和軍事家班超。
外交家/對國際事務有專門研究,擅長代表本國政府同外國進行交往和交涉的人。

4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安陵縣(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北)人,少年有大志,能吃苦耐勞。其父為班彪,曾經(jīng)做過徐州令,是有名的史學家。

5 班彪去世后,班超的哥哥班固繼承父業(yè),編著《漢書》。有人向皇帝誣告班固,說他私修國史,有意毀謗朝廷,班固因此被捕入獄。

6 當時,班超已年滿三十歲,為了替哥哥申冤,便前往京城洛陽,向朝廷上書。

7 班超得到明帝召見。他的能言善辯給明帝留下深刻的印象。
能言善辯/很會說話,善于辯論。

8 恰在這時,班固的《漢書》未完稿也被送到京城。明帝覺得這部著作對當時的朝政并無微詞,不僅認為作者無罪,還非常欣賞他的才華。
微詞/隱晦的批評。

9 于是,明帝下令釋放班固,并把他召到京城洛陽,命他做蘭臺令史,負責收藏國家圖書和臣下奏疏。
奏疏/臣子向帝王呈遞的意見書。

10 班超和母親也隨班固遷居洛陽。

11 班固的薪俸不多,一家生活困難。班超便替官府做些抄寫工作,貼補家用。他常常手執(zhí)毛筆默默地工作,腦子里想的卻是匈奴侵擾邊境的情形。
薪俸/薪水。

12 一天,班超突然拍案而起,投筆在地,大聲說:“大丈夫沒有別的本事,也應當效法傅介子、張騫在異域立功封侯,哪能總在筆硯間討生活呢!”
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憤怒。
效法/照著別人的做法去做;學習(別人的長處)。


16 竇固率領的大軍出酒泉塞(今甘肅省酒泉市),北至天山,大敗匈奴呼衍王,直追敵軍至蒲類海,奪取伊吾。

17 在攻打伊吾的戰(zhàn)斗中,班超英勇善戰(zhàn),一
戰(zhàn)成名,威震匈奴。伊吾是匈奴侵擾漢朝的必經(jīng)之地,也是匈奴通向西域的咽喉要道。漢朝控制了這里,既可以制止匈奴南進,又可以牽制匈奴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
牽制/拖住使不能自由活動(多用于軍事)。

18 為了孤立匈奴,恢復漢朝同西域的友好關(guān)系,竇固派班超出使西域,并派從事(輔佐文官)郭恂等人做他的隨從。

19 班超率眾經(jīng)過長途跋涉,越過漫無邊際的鹽澤,來到鄯善。鄯善國在塔里木盆地的最東邊,從這里可以通往西域的南北兩道。
shàn鄯善/古西域國名。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

20 由于竇固的大軍新破匈奴,鄯善王很想和漢朝修好,因此對班超等人殷勤接待。

21 隔了幾天,鄯善王忽然對他們冷淡起來。班超心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也來到鄯善,鄯善王受到匈奴使者的脅迫,不敢和漢使接近了。

22 班超找來一個侍候他們的鄯善人,出其不意地問道:“匈奴的使者來了幾天了?他們住在哪里?”
出其不意/趁對方?jīng)]有料到(就采取行動)。

23 侍者張皇失措,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已經(jīng)來了三天,住在三十里以外的地方。”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所措。

24 班超下令把侍者關(guān)起來,以防走漏消息。根據(jù)侍者透露的情況,班超很快擬定了對付匈奴使者的辦法。

25 班超召集他的三十六位隨從一起飲酒,告
訴他們匈奴使者到達的消息。他為了振奮軍心,故意說:“如果鄯善王把我們綁赴匈奴,我們只好成為豺狼的口中物了!”
chá豺i狼/豺和狼,比喻兇惡殘忍的人。

26 大家聽了,都很激動,異口同聲地說:“現(xiàn)在處于危險境地,我們一定要死里求生!司馬打算怎么辦,我們就怎么辦!”

27 班超斬釘截鐵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根據(jù)現(xiàn)在的形勢,只有……”他把擬定的方案給大家講了一遍。
zhǎn斬釘截jié鐵/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歷艱險,就不能獲得成功。也作“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28 有人說道:“此事應該和從事郭恂商量商量才好。”班超卻說:“從事是個怯懦的書生,他聽了這個計劃,必然恐懼。要是因此走漏風聲,我們將死無葬身之地。”
怯qiè懦nuò/ 膽小怕事。

29 大家聽了班超的話,齊聲說:“好,就按司馬的計劃行事!”說完,全員便分頭做準備工作去了。

30 當天夜里,班超帶領部下奔向匈奴使者的駐地,命令十個人帶著大鼓藏在駐地后面,約定以火為號,猛力擂鼓,大喊大叫。其余的人都帶著兵器埋伏在門旁。

31 此時,恰巧刮起大風。班超順風點起火來,霎時間鼓聲、叫喊聲響成一片。

32 匈奴人弄不清是怎么回事,亂作一團,紛紛向外逃跑。

33 班超順手殺了三個人,他的部下也殺了三十余人,其余一百多匈奴人都被燒死。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這場戰(zhàn)斗就結(jié)束了。
(欲知后續(xù),敬請關(guān)注并閱讀已出版圖書“中國中小學生連環(huán)畫分級讀庫·課本繪”系列之《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