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裝載著哈薩克斯坦進口石棉的41個貨柜車皮運抵西安國際鐵路港,辦理轉關手續后,以“西安—河內”中越班列的新身份經廣西憑祥順利出境駛往越南河內,實現了中歐回程班列與中越班列的首次無縫銜接。
百年前滇越鐵路的開通,使中國西南邊陲的云南與外界聯接起來。如今,百年滇越鐵路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在滇越、桂越之間,又架起了一條連接中國與越南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新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
書寫中越友誼的跨國鐵路
中國與越南山水相連。目前,兩國間的跨國鐵路共有兩條:滇越鐵路于1901年動工,1910年4月全線通車。這條鐵路連接越南的海防市—中國邊境城市河口—云南省會昆明,是連接著越南北方工業城市與中國西南重要城市的交通大動脈,也是中國西南地區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2003年6月,早已不堪負載的滇越鐵路停止客運。不過,近年來頻頻傳出中越兩國聯手將滇越鐵路申報為世界遺產的消息,滇越鐵路有望像奧地利塞默林鐵路、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一樣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越之間的另一條跨境鐵路是1955年3月1日通車的憑祥—河內鐵路,數十年來,大量援助物資通過這條鐵路送達了越南,在越南抗法、抗美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1961年4月9日,周恩來總理曾率團乘坐這趟國際列車來到憑祥,與先期抵達的胡志明主席在友誼關舉行會晤。
“鐵路外交”在中越兩國間留下了佳話,成為友誼的見證和象征。2003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啟動。為了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人員交流,南寧鐵路局通過加掛兩節軟臥車廂的方式,在中國南寧和越南河內間實現火車連通,這就是中越國際列車的前身。
2009年1月1日,廣西南寧至越南河內的 T 8701/02次旅客列車正式開行。南寧由此成為除北京外第二個擁有國際列車始發的城市。列車前一天晚上從南寧火車站發車,經停崇左后從中國憑祥和越南諒山過境,第二天一早抵達越南河內嘉林火車站,實現了夕發朝至。沿線除了越南靜美的田園風光外,還可欣賞到越南鐵路為了與中國準軌鐵路對接而形成的“三軌”(米軌、標準軌、混合軌)奇觀。多年來,這趟列車就像跨越國境交流的友好使者,運送著一批又一批國際旅客往來于中越之間。每逢節假日,甚至會出現“一票難求”的情況。
中越貨運班列擴容中歐班列朋友圈
除了客運,中越國際貨運鐵路運輸也積極促成中歐班列的開通運行。
中越鐵路屬于泛亞鐵路東線的一部分, 泛亞鐵路東線國內段又稱為昆(明)玉(溪)河(口)鐵路線,該線路經昆明至中越國際口岸,與越南鐵路相接,國內段全長370公里。包括:昆玉鐵路(昆明-玉溪),全長88公里,1993年12月通車,2016年12月15日擴能改造建成通車;玉蒙鐵路(玉溪至蒙自),全長141公里,2013年2月23日通車;蒙河鐵路(蒙自至河口),全長141公里,2014年9月建成通車。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縣與越南老街市隔河相望,從云南昆明經河口接越南的鐵路,是繼廣西南寧經憑祥接越南之后第二條中越國際鐵路。
雖然2017年11月29日越南正式接入中國“一帶一路”項目中的“中歐班列”,但越南鐵路系統直到2021年7月27日才正式加入該運輸項目,這種局面與越南鐵路系統設備技術老舊、基礎設施嚴重落后、速度與運能不足有關。2021年10月,越南交通運輸部對“越南老街火車站至中國北河口火車站鐵路項目”進行調研,即打通中國云南河口到越南老街的軌道改造計劃。計劃投資22000億越南盾(約6.1億元人民幣),設法與中方工程進度接軌,并在2021年到2025年間完成。
越南在海防市設立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亭武—吉海經濟區等工業“產業園”,從2008年開始就陸續有中國企業集群入駐。其中,深圳—海防經濟貿易合作區從2016年開始專門由越深公司運營,用以落實中國對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亭武—吉海經濟區則以浙江企業入駐居多。此外,環海防地區還有兩條從中國云南、廣西延伸過來并以海防港為重點的高速公路。這使得當地以鐵路為紐帶,以中國龐大的市場與經濟規模為抓手,極為便利地加強與中國供應鏈的聯系。
從21世紀初開始,海防市當地因“工業園”實現經濟高速發展,吸納外資能力僅次于胡志明市。中國向該區域重點引進機電、電子訊息等先進行業企業,建設商務新區,進而與日本等國企業聯手,為當地建設火電項目。海防港此后也接入中歐班列。中越雙方籌劃建設從中國云南昆明—河口—越南老街—河內進而延伸至海防的全程高速電氣化鐵路。
跨境物流迎來新發展
2022年2月16日9時,載有82個標箱出口貨物的75102次列車從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鳴笛啟程,駛向越南河內市,標志著首列安徽合肥至越南河內中歐班列開行;4月18日,首趟成都(雙流)—越南(河內)企業專列發車儀式在成都(雙流)空鐵國際聯運港舉行,價值約3200萬元的40個貨柜經廣西憑祥鐵路口岸出關,歷時5到7天,直達越南河內的客戶手中。
多條中越之間鐵路聯運正式開行,以及中歐班列與中越班列的無縫銜接,打通了歐洲、中亞國家貨物出口至東南亞地區的快捷通道,不僅吸引更多優質貨源,為亞歐、東南亞地區企業貿易往來提供了廣闊的合作平臺,也擴大了中歐國際班列在亞歐、東南亞區域的輻射面積與國際影響力。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恒就曾表示:“國際多式聯運鐵路是一種安全、高效的運輸方式,在時間和運輸成本方面具有諸多優勢,將有助于促進兩國貿易暢通,以及連接世界其他市場。鐵路運輸聯通符合中越雙方推動‘兩廊一圈’與‘一帶一路’倡議的互聯互通合作。”
為提高中越跨境貨物班列運輸效率,鐵路部門積極協調海關部門持續優化通關流程和運輸服務,啟用“鐵路快通”(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模式,確保中越班列在口岸高效通行。在該模式下,符合條件的企業無須另行辦理轉關手續,海關通過鐵路艙單系統即對電子數據進行審核、放行、核銷。與傳統轉關模式相比,快通模式進一步加強了海關與鐵路列車負責人、中越班列運營企業、貨主及其代理等相關主體之間,以及中越班列各沿線節點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電子數據傳輸交換,簡化了企業操作,大大節省了貨物通關時間,為企業節省了運輸成本。
通關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助力通道更通,班列更快。從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今年1-5月中越班列累計開行140列,發送集裝箱4176標箱,分別同比增幅20.7%、26.5%。越來越多“中國制造”的優質產品銷往東盟國家,中國出口的商品在東盟市場的份額也逐年擴大;與此同時,東南亞的水果、服裝等產品通過“搭乘”中越班列也銷往了全國各地,進入到更多尋常百姓家。
中越班列開行至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鐵路快通”模式則讓中越班列暢通道、促貿易、聚產業的作用充分凸顯,積極帶動了中國企業與東盟國家之間的經貿交流及區域間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