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16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國家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在烏茲別克斯坦古城撒馬爾罕舉行。這次峰會在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加速演進的時刻舉行,意義非同尋常。
一是加強和宣示多邊主義的存在感。近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入困境,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盛行,多邊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理念遭到沖擊。尤其以俄烏沖突為標志,世界出現陣營化、板塊化趨勢。在對抗取代合作、強權取代公理的苗頭面前,上合組織繼續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國際合作理念和推動地區構建安全、發展、人文、衛生健康共同體的行動,在當今混沌的世界辟出一股清流,宣示著多邊主義的強大生命力。
二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進入新階段。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貿易戰影響,包括中國在內的上合組織地區經濟增速放慢。2021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完善各具特色、互為補充、暢通安全的陸上通道”。2022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的講話中更加明確指出,要“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合作帶”。上合組織成員國對后疫情時代提振社會經濟需求迫切,本次峰會共商振興大計、共謀發展藍圖,并有若干具體項目在各成員國領導人見證下出臺。
三是擴大發展中國家的反霸權“朋友圈”。在撒馬爾罕峰會上將完成伊朗成為正式成員國的組織程序,并受理白俄羅斯等其他國家成為上合組織不同級別成員的申請。這一進程是嚴格按照上合組織憲章規定的“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原則和2010年通過的《上海合作組織接收新成員條例》、2014年通過的《給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地位程序》等文件執行的,是上合組織作為一個包容性和開放性地區合作組織的正常發展階段,與某些國家媒體揣測的所謂“打造非西方化陣營”無關。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提出加入上合組織大家庭申請,恰恰說明“上海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所在。
許濤: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