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萬萬千,
榜樣的力量大無邊。
今天再唱焦裕祿,
時光轉換到五十年前。
那一年,在中原大地的蘭考縣,
縣禮堂來了豫劇團。
頭一天,開場演的是《鍘美案》,
第二天,是巾幗英雄《花木蘭》。
第三天,預備鈴響過了頭一遍,
禮堂的經理走到臺前。
說“觀眾同志們請安靜,
開演之前我有話談。
昨晚上,有個少年,
在禮堂門口打轉轉。
想后退,又要靠前,
掏書包又把口袋翻。
好像是等人等不見,
又像是看戲沒帶錢。
我跟這孩子見過面,
和我兒子上學是同班。
他爸爸是咱們的書記焦裕祿,
家長會上我們有過交談。
昨晚怪我沒多想,
并不是有意巴結官。
讓孩子進場把戲看,
我替他補票三毛錢。
今早晨焦書記趕來補了票款,
還自我批評說‘教子不嚴’。
臨走留下一封信,
要求我公布于眾就在今天。
這封信,可不一般,
發人深省有內涵。
要說輕,就這么一篇,
要說重,字字句句都沉甸甸,
是感人至深的金玉良言。
信上說:每個人行為舉止都要檢點,
處處事事要體現革命的人生觀。
黨的干部要排除私心和雜念,
掌好權,用好權,不能搞特權。
不以惡小而為之,要防微杜漸,
邁一步倆腳印,走得正來行得端。
給子女做個好樣板,
家風黨風相互關聯。”
經理把信念了一遍,
臺下邊,一片寂靜無人一般,
隨后爆發了掌聲一片。
觀眾們群情振奮起波瀾,
說焦書記是咱的領頭雁。
治堿治沙沖在前,
訪貧問苦送溫暖,
對人寬厚對己嚴。
焦書記是咱的好典范,
帶領咱們團結奮斗換新天。
這就是,焦裕祿家風一個側面,
平凡的小事卻不平凡。
點評:
曲藝小角度,生活一瞬間,甫能反映出偉大的時代精神,英雄人物的大胸懷,人民群眾的大愛大智慧。京東大鼓《一張演出票》通過禮堂經理披露縣委書記焦裕祿補票和來信的故事,深刻揭示出黨員干部樹立端正好家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茲是難得一見的好鼓詞。曲藝,歸根結底是講故事的藝術,眾所周知,現實題材鼓詞不易寫,難就難在要用真實而合理存在的故事說話,而不能是脫離實際的閉門造車。要善于思考時代、社會和人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見識,更要善于觀察生活,細心捕捉故事來源。兩位作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電視節目中看到焦裕祿女兒談父親反對子女“特殊化”搞好家風建設的事跡,觸動了平時若有所思而一點就著的靈感火花,以京東大鼓的形式,合轍押韻,娓娓道來,格調清新雅正,質樸無華,帶著鄉土氣息,其形式與內容十分吻合。我曾經講過當代曲藝創作的三個維度,第一個維度便是題材和主題的開拓。我認為這個作品為家風建設的景觀建了一座碑亭,其上所掛匾額書寫了“防微杜漸”四個醒目大字,這樣的主題無疑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當下是和平時代,英雄卻從未遠去,焦裕祿是千千萬萬普通基層干部中的一員,雖然他成為時代楷模和學習榜樣,但他的高大也是平凡中一點一滴地匯集。基于此,作品的首尾呼應模式貌似“高開低走”,揭示了“平凡的小事不平凡”的道理。
我認為曲藝作品成功的第二個維度是敘事與抒情、說理的結合。俗話說“說盡人情方是書”,怎樣表現人情事理?細節刻畫為文學上乘功夫。此作品中經理和觀眾都矚目于焦書記來信的細節,表面是一封普通的來信,實際展示的是焦裕祿深刻而博大的內心世界。針對兒子看戲不買票這件事提出干部家長要以身作則,在家庭里帶好頭,要“掌好權,用好權,不能搞特權”,因為家風黨風緊密相連。經理手捧來信心情激動,“要說輕,就這么一篇,要說重,字字句句都沉甸甸。”諸如這樣的唱詞有情感,有哲思,因而也很有曲藝味兒。
第三個維度是作品語言修辭等形式手段的運用。本人是一名京東大鼓愛好者,看得出作者熟悉京東大鼓的唱詞格式,而句式運用比較靈活,按照裝腔的路數和結構寫成的。我個人比較欣賞這樣的創作狀態,因為創作曲詞的目的是演唱,而不是案頭的閱讀。一個好的曲詞創作者要做到“邊寫邊唱”“胸有成品”當然是最理想的。最后說一點淺見,作為曲藝唱詞發表,后面的“注”沒有必要,如果覺得非告訴觀眾不可,可以放在前面簡明扼要地“說”幾句。另外,好的曲藝作品要做到“有人,有事,有味,有趣”,前面兩條做到較易,后面兩條要做到就比較難了。個人建議作者可以在傳奇性、趣味性上進一步打磨,運用多種文學修辭手法讓作品變得更有“曲藝味兒”。
(點評人:天津曲協副主席、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鮑震培)(責任編輯/邵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