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2006年原國家人事部等八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組織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通知》。“三支一扶”計劃是國家制定的一項引導大學生赴農村基層就業政策,“三支一扶”大學生作為該計劃的實踐主體,其在農村基層的任職情況和工作成效直接關系到所服務領域的建設和發展。本文在對新時期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的重要意義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解決措施
貫徹“三支一扶”政策,開展“三支一扶”工作,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途徑,而“三支一扶”工作是否能夠得到建設性的發展,最為關鍵的就是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只有不斷地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才能促進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部門應大力培育“三支一扶”大學生,積極構建和諧的社會輿論氛圍,幫助大學生改變擇業觀念,樹立新的工作理念,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服務水平,健全鼓勵機制,帶動“三支一扶”大學生開展基層創業工作,以此推動“三支一扶”基層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促使農村經濟健康穩定的提升。
一、新時期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
從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農村基層干部較少,缺少專業人才,素質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等急需的領域,更是緊缺高層次人才,這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瓶頸”。因此,如何有效地緩解農村基層人才的短缺問題,已成為國家以及社會迫切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開展大學生“三支一扶”工作,派遣高校大學生去農村支醫、扶貧,能夠為農村注入新的活力,為農村輸送大批高質量、高層次人員,這對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增加大學生的工作渠道
大學生是我國最有價值的人力資源。大學生的擇業問題與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決定人才能否充分利用的重要因素,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關注的問題。“三支一扶”計劃自2006年實施以來,已累計選派46.9萬名高校畢業生到2300余個區縣的基層單位服務,為基層輸送了一大批寶貴人才,在推動基層經濟社會發展、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鍛煉成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一項重要的就業工程、人才工程和民生工程。
(三)豐富大學生的社會閱歷
年輕一代的優秀人才,是民族未來發展的重要保證。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綜合型人才,是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而綜合型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實踐能力就需要在工作中提升。大學生“三支一扶”工作的開展,有助于大學生了解當地的情況,熟悉國家的現狀,能夠提高其的民族認同感,強化其基層工作的使命感,增加其報效祖國的責任感,使其扎根基層,艱苦奮斗,在工作中增加閱歷,促使其全面發展。
二、新時期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近幾年,“三支一扶”計劃被廣大高校大學生所熟知,每一年報名的人數都有所增加。然而,從整個社會層面來分析,目前的“三支一扶”計劃還不被社會所熟知,許多單位并不知道“三支一扶”工作項目,而在對外招聘過程中,參加“三支一扶”工作的大學生并不受各單位的特別關注,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這使得“三支一扶”大學生面臨著求職困境。
(二)就業取向相對單一
除了輿論引導不足外,大學生本身對“三支一扶”政策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偏差。從根本上來說,“三支一扶”工作都是在扶持農村發展的基礎上實施的,然而,許多大學生只是把“三支一扶”當做一項任務,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其并沒有意識到其中的深層含義。另外,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使得大部分大學生進行擇業時,偏向于選擇去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根據調查顯示,在“三支一扶”大學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期望經過兩年“三支一扶”工作后,能夠成為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員。近幾年,各省份出示了“三支一扶”計劃加分政策,“三支一扶”大學生逐步制定了定向的就業生涯規劃:在參加“三支一扶”工作期間,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備考,到服務期滿后,再參加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招錄,再以可享受的優惠政策,加入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工作。然而,各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招聘規模有限,加上與其他高校的應屆畢業生共同競爭,最終大部分“三支一扶”大學生都會被淘汰。例如D市,自2018年至2022年,共招募26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目前僅有11名通過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招聘等形式重新走入新的工作崗位。
(三)未有明確的政府執行政策
目前,國家、省、市相繼推出了“三支一扶”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這些政策的整體實施成效非常好,許多大學生都從中受益。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一些政策太過寬泛,承辦部門的職能不明確,執行力度不大,而且沒有相關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期滿后,往往不知道如何享受優惠政策,也不知道去哪辦優惠政策;二是相關部門在實施優惠政策的過程中,對于“三支一扶”大學生所需要的資料要求參差不齊,同時一些承辦部門也沒有對工作人員進行及時的培訓,導致工作人員不了解“三支一扶”的優惠政策;三是在有關的政策執行和協調方面,一些承辦部門與地方“三支一扶”辦公室之間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協調工作制度。
(四)自主創業較少
從目前“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愿意在村鎮工作的大學生較少,而能夠立足于鄉村、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更是少之又少。當前,大部分基層村鎮的自主創業環境還不完善,“三支一扶”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發展的路上,仍然面臨著項目少、資金少、土地少、扶持不足等問題,所以,以大學生創業促進鄉村振興的輻射作用還沒有體現,不能產生良好的帶動效應。雖然“三支一扶”工作需要通過招聘和篩選,但服務期限也僅在兩年,一半以上的大學生在村鎮工作了兩年后,就會被分配到其他地方。這就給大學生的就業觀念造成很大的負面效應,既無法起到良好的帶頭效果,又會讓剛畢業的大學生抱著兩年后就離開的想法去工作,這對他們的成長以及就業發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
三、新時期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積極構建和諧的社會輿論氛圍
要想解決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問題,就需要大力培育“三支一扶”大學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要把“幫教”的職責貫徹到位。首先,村鎮黨委、政府要從村鎮中挑選一至兩個有一定工作經歷、有較高責任感的鄉村干部擔任指導教師;其次,要對幫帶人員和被幫帶人員進行“幫、傳、帶”考評,制訂一套嚴密的幫帶制度,確保幫帶工作取得實效。第二,要學會運用一定的方法來培養大學生。在思想上,幫帶人要定期地匯報“三支一扶”大學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況;在實際工作中,幫帶人要學會放權、放手,讓“三支一扶”大學生自己去干,科學地采取一套激勵方式,對大學生干得好的地方,多加表揚,對出現的錯誤,應及時進行批評指正。第三,加強大學生的教育管理。相關幫帶人應根據“三支一扶”大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村鎮以及各業務單位的工作內容,制訂一份培訓方案,以解決當前大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的問題。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給其講述農村政策法規方面的知識。第四,村鎮黨委以及政府要大力營造良好的“三支一扶”氛圍,宣傳大學生創業工作的先進事跡;或以巡講、報告會等方式,將“三支一扶”計劃納入到宣傳工作中,讓廣大企業對“三支一扶”政策有更好的了解,從而在社會上營造良好的和諧的社會氛圍。
(二)改變擇業觀念
受傳統就業思想的影響,部分大學生參與“三支一扶”工作的意愿不強,父母對去農村基層工作的看法不夠端正,覺得去到農村工作,對大學生未來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多數人仍然有“一次擇業,終身就業”、“唯城市論”、“唯專業論”和“唯薪酬論”等過時思想,缺乏參與競爭、參與市場、扎根于農村的意識。因此,高校畢業生應盡早擺脫職業觀念上的錯誤認識,改變自己的擇業觀念。當前,我國新農村建設需要高質量高素質的農村工作人員,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緊張,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則是一種實現“共贏”的重大舉措。基層與鄉村是當今年輕人成長的一條主要途徑。作為一名大學生,要有一種服務基層的思想,而對于“三支一扶”大學生來說,則要有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要充滿激情,努力為農村基層工作做出貢獻。此外,“三支一扶”大學生要樹立新的工作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作出卓越的成績,立足本職,勇于獻身,為人民服務,為祖國服務;要敢于經受實踐的磨礪與檢驗,磨礪意志,磨礪品格,最關鍵的是要在觀念和行為上,做到真正地為人民服務。
(三)政府完善扶持政策
要想實現“三支一扶”項目的長期發展,就必須讓大學生們在農村扎根,保證他們的工作穩定。如果大學生在工作兩年后就離職,那么農村的發展也就無法得到長久的支撐。為此,必須加大對大學生在基層工作的扶持,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使其能夠在最基本的崗位上工作。首先,政府要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服務水平,加大民生方面的支持,特別是住房和薪資待遇,要給予充分的支持。比如,“三支一扶”大學生畢業后,工作單位可以為其提供住房保障,也可以將工作年限與住房掛鉤,以一定工齡為基礎,讓大學生獲得房子的所有權。房子,對于大學生來說,就具有十足的誘惑力,因為在這個高物價的年代,想要擁有一套房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了住房保障,大學生們在基層工作中也會比較放心。其次,應加大對學生的培訓力度。基層工作與上學相比有很大區別,即使接受過相關的培訓,也還是比不上實際工作。因此,“三支一扶”大學生必須要在基層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此為農村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四)通過健全鼓勵機制帶動“三支一扶”大學生開展基層創業工作
除了扶持政策外,政府還應健全鼓勵機制,要提高“三支一扶”大學生的積極性,帶動“三支一扶”大學生開展基層創業工作,壓擔子、分任務,使他們有事情干,使他們干出成績來,并鼓勵和扶持他們成為創業的領軍人物,使他們真切地感到,農村是一個大展拳腳、增長才干的廣闊平臺。同時要健全激勵政策,并通過競爭選拔的方式,選出優秀的扶貧大學生,并讓其擔當一定的職務,充分肯定其能力,讓扶貧大學生群體充滿活力,為黨和國家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后備力量。此外,高校也應該充分發揮作用,完善鼓勵機制,在給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讓大學生根據現實的社會情況,來進行自我評估,分析自身的優劣勢,做好就業計劃,不要一味地去找高薪、大城市的工作,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鼓勵大學生到基層開展工作。與此同時,要出臺相應的獎勵政策,各大院校可以出臺《關于鼓勵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獎勵辦法》,為大學生在基層工作提供專項資金,為在基層工作的學生頒發“優秀大學生”等榮譽,為在基層工作的學生提供特殊的獎勵。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開展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優化農村勞動力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減緩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加大學生的工作渠道,讓大學生在工作中增加閱歷,促使其全面發展。因此,政府部門應重視“三支一扶”計劃,完善扶持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開展工作。而高校也應該充分發揮作用,幫助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出臺相應的獎勵政策,以提高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積極性,繼而促使大學生“三支一扶”基層工作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麗,郭建梅.“三支一扶”期滿人員就業跟蹤調查分析——以靈壽縣“三支一扶”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22(20):77-79.
[2]林春大.高校教育援藏對邊疆地區“三支一扶”就業引導新啟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3):114-117.
[3]袁媛,沈憶.實施“三支一扶”計劃面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J].四川勞動保障,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