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河縣政協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盯發展主題聚力,緊扣民生熱點助力,牢牢把握履職“十個度”,吹響“激情落實年、政協有擔當、委員作貢獻、機關沖在前”的奮進號角,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貢獻政協力量。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做到同心同德“一團火”。縣政協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定政治站位,確保政協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一是政治站位再上高度。建立完善以政協黨組、機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引領的學習制度體系,形成黨組帶頭學、機關主動學、委員自覺學的良好氛圍,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縣委工作要求上來。二是黨建工作再提強度。加強政協系統黨的建設,在委員中建立4個履職黨支部,制定《黨內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制度》,在政協工作中做到黨的建設全覆蓋;創新推行支部委員輪值制度、黨員委員“雙亮雙評”制度、基層委員聯絡點制度,激發了委員責任擔當,使委員履職黨支部“動”起來、委員履職“活”起來、發揮作用“實”起來。
聚焦中心任務協商議政,堅持同頻共振“一盤棋”。縣政協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緊緊圍繞省委、市委、縣委決策部署聚智聚力,著眼重點工作助力助推,做到黨委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履職就跟進到哪里。一是協商議政再聚準度。圍繞打造羊絨精品強縣、特色產業集群強縣、營商環境最優縣等工作,組織開展專題協商活動,提出一批有價值、可操作的意見建議。圍繞在建項目、民生實事等工作,開展“面對面”協商座談會,著力在建言資政精準度和實效性上下功夫。二是民主監督再加力度。圍繞營商環境、安全生產、生態環境等工作,以會議監督、視察監督、專項監督等形式,開展民主監督活動,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問題、推進工作。三是視察調研再挖深度。圍繞縣委“七個聚焦”重點工作,向全體委員公開征集議題,開展視察調研,對委員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優先列入主席專題視察調研計劃。
緊扣民生關切履職盡責,廣泛凝心聚力“一條心”。縣政協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增進民生福祉獻計出力。一是特色工作再增亮度。構建“1+N”協商議政大格局,即以協商計劃、協商活動為主線,推出“委員議政工作室”“關愛兒童健康成長委員工作站”“主席接待日”等N個平臺開展協商議政,為民服務,推動政協協商與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和群眾期盼有機融合,相互賦能、相得益彰。二是凝聚共識再拓廣度。通過開展“遍訪委員”“三做三為”等活動,積極走訪商業協會、產業協會,切實把走訪委員、委員企業作為常態化工作,邀請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企業家參加“圓桌協商會”,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建立健全《主席聯系界別委員制度》《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全面了解界別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問題,切實把凝聚共識貫穿在聯系界別群眾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三是委員提案再增精度。充分利用現代網絡媒體,征集更多時效性強、精準度高的提案線索,引導委員結合自身界別優勢和工作特點,多提小切口、接地氣的“精品微提案”。
持續強化作風提質增效,堅持守正創新“一股勁”。縣政協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委員和機關干部隊伍的履職活力,為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提供堅實保障。一是委員履職再激活度。充分利用“政協大講堂”“書香政協”等平臺開展學習宣講活動。創新更多活動載體,組織委員多開展“微協商”“微調研”“微監督”,讓委員貼近群眾,收集一線社情民意信息。做好“激情落實年,政協有擔當”專題片的制作,第一時間把履職盡責的委員風采在清河政協公眾號、清河融媒等平臺進行展播,激發委員履職活力和干事創業熱情。二是激勵約束再提硬度。制定《清河縣政協機關干部隊伍管理考核和獎懲制度》,出臺《清河縣政協委員履職量化考核管理辦法》,量化考核辦法、考核細則,調動“兩支隊伍”干事創業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