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民中心位于站前西大街,因車流量大、道路單向行駛,導致辦事群眾辦事群眾出行十分不便。張家口市政協通過民主監督員了解到這一現象,隨即列入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民主監督問題清單上報市委。目前,交通管制已經允許站前西大街和崇光路雙向進入市民中心前院停車場。
建立民主監督員制度是張家口市政協強化民主監督職能的一項創新舉措,共為60名委員頒發民主監督員證書,并組織其中23名委員擔任優化營商環境民主監督員,深入社區、企業、窗口單位、執法部門亮牌履職。這也是張家口市政協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監督措施。
今年是張家口“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專題研究部署。市政協將優化營商環境列為履職“一號工程”,制定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民主監督“1個實施方案+5個專項行動方案”,構建起社情民意監督、民主黨派監督、民主監督員監督、協商式民主監督、提案辦理監督“五位一體”優化營商環境民主監督體系。每月每個專委會至少發動委員提交4條高質量的優化營商環境社情民意信息,經辦公室匯總分析,對典型性、突出性、系統性問題,按程序上報市委,對一般性、苗頭性、個別性問題,通過“12345”熱線交辦責任單位辦理反饋。各民主黨派每季度分別向市委報送1篇以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的專題調研報告,其中重要問題、重要建議以“直通車”形式直報市委。組織民主監督員每月召開1次座談會,征集意見建議,形成重點問題清單報市委。將優化營商環境列為一年兩次的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議題,每個專委會結合界別特點,開展不同層面的專項監督。遴選24件涉及優化營商環境的提案列為年度重點提案,分別由市政協領導班子成員領銜督辦。市委書記趙文鋒親自領銜督辦民建市委提交的《關于進一步優化全市營商環境的建議》提案。
監督成效很快顯現。在3月初報送的第一期5方面7個問題清單專報上,市委書記趙文鋒逐項標注批示,要求相關單位、縣(區)整改落實,切實強化邊督邊改,確保反饋問題整改到位、見到實效。
民主監督的目的不僅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要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全市450多名省、市政協委員當中,有110名是領辦創辦企業的委員,他們對營商環境的認可,客觀反映全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效,營商環境好不好,他們最有發言權”。市政協主席高峰提出自己的觀點,創新建立優化營商環境聯系點和委員“接待周”制度,23名市政協正處級及其以上領導干部和擔任市直部門主要領導的委員分別聯系110名委員企業,開展常態化走訪,點對點對接,同時將每月第一周為“委員接待周”,市政協班子成員“坐班式”接待委員,著力以解決點上問題推動面上工作。
當了解到陳國成委員企業面臨融資難題的時候,市政協副主席魏紅俠專門帶隊到張家口市融資擔保集團,與集團主要領導就陳國成委員企業發展所需貸款事宜進行協商座談,積極推動問題解決。
通過與企業委員結對子,開展“委員接待周”和企業委員交流談心、解讀政策、解決問題,既掌握了企業委員的心聲所想、真實困難,也提振了企業委員的發展信心,更通過百位企業委員輻射帶動了廣大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凝聚發展共識和合力。
政協民主監督是協商式監督,協商是方式和原則,監督是手段和途徑。市政協委員王強,作為市政協財經委兼職副主任,他最近又多了一個“頭銜”—“市政協王強委員工作室召集人”。委員工作室是市政協探索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一項創新舉措。今年,王強委員工作室成立伊始就“接了一單”,圍繞市政協提案委承辦的“積極擴大消費,快速恢復和發展受疫情影響的三產服務業”協商式監督議題開展“微協商”。工作室成員各抒己見,就節能降耗政策支持、餐飲垃圾處理、原材料成本上升、營業執照辦理變更等方面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建議,被吸收到向市委報送的專題報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