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和中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市縣政協工作的意見》印發后,省、市相繼出臺了有關意見和實施辦法,為縣級政協工作推進指明了方向,厘清了路徑,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市縣政協工作的高度重視。叢臺區政協黨組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要求基礎上,結合區情實際,從4方面入手,探索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不斷強化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政治建設明顯增強、思想引領富有實效、組織體系更加健全、制度保障更加有力、作風建設得到加強,形成了抓黨建、強政治、帶隊伍、促履職、增團結的良好局面。
在學習上著力,夯實政協協商工作基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攬政協工作,著力完善以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引領的學習制度體系,堅持不懈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突出黨的二十大精神這個重點,著力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知原義上下功夫,在學而思、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上見真章,引領政協系統開展學習活動,提升工作能力,夯實政協協商工作基礎。一是升華理念。在全區政協系統強化“學習者智、學習者強、學習者勝”的理念,大力營造“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濃厚氛圍,努力使學習更加貼近工作、貼近干部、貼近生活,真正成為政協干部、政協委員的日常行為。二是創新形式。繼續深化開展全員參與的閱讀學習活動,不斷創新學習方法,不斷拓展讀書平臺。做好學習工作的重點是抓好團隊互動學習、界別組長帶頭學習、委員主動學習和政協委員自覺學習,同時突出薦書、讀書、品書、用書4個環節,豐富形式,濃厚氛圍。三是研討交流。在組織開展系統學習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發現和培養先進典型,通過組織開展研討會、座談會以及征文和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交流學習心得,共享學習成果。四是創新機制。在閱讀學習活動的基礎上,從全區各界別推薦的學習標兵候選人中,評選出“學習標兵”進行表彰,在全區政協系統選樹“學習型界別組”“學習型支部”“學習型政協委員”予以表彰推廣。
在機制上著力,科學搭建政協協商平臺。一是拓展平臺開展協商。落實“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關鍵是要方便群眾參與協商。全區按照融入、開放、共享原則,堅持“一室多用”,依托委員工作室、政協書房、社情民意信息聯系點等現有資源,搭建鄉鎮(街道)、村(社區)和企事業單位3類協商議事會議平臺,為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提供載體,全區16個鄉鎮(街道)均建立了協商議事平臺。二是拓展手段互動協商。全區堅持數字賦能,結合智慧政協建設,搭建“線上+線下”雙線互動、融合互補的協商議事平臺體系,利用二維碼、微信群等互聯網載體,提出議題、發表意見、互動協商,豐富“隨手拍”“現場議”等網上即時協商功能,推動協商議事從“面對面”向“鍵對鍵”“端對端”拓展,提升協商議事便捷性和委員群眾參與度。三是拓展思路規范協商。為方便群眾了解如何參與協商、怎樣監督協商成果落實,堅持制度先行,圍繞誰來協商、協商什么、在哪協商、怎么協商、協商結果如何運用等關鍵問題,制定完善《協商議事工作規則》《簡易協商辦法》等制度文件,明確協商前、協商中、協商后3個環節的具體步驟和要求,形成完整閉環,為推進協商議事持續提供制度供給。
在保障上著力,突出民生福祉推動協商。一是突出群眾需要開展政協協商。圍繞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內容,常態化開展協商議事,助力黨政科學決策有效施策,助推群眾關心關注的實際問題有序解決。鼓勵委員就近就地開展群眾工作,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反映群眾意見建議,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解疑釋惑工作,當好黨的政策宣傳員、思想政治引領者、界別群眾貼心人,在為民服務中發揮政協“三個重要”作用。二是在落實民主監督中融入政協協商。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貫徹落實到協商議事之中,堅持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圍繞為民辦實事工程和惠民利民政策在基層的落地落實,創新開展“心系急難愁盼·情牽民生實事”專項民主監督,組織指導委員和協商議事會議成員參與民主監督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三是助力化解問題開展政協協商。積極參與“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年”行動,圍繞化解信訪突出問題,組織委員有序參與相關協商議事活動,能解決的助推解決,不能解決的助力化解矛盾增進團結。在協商議事過程中,尊重了群眾的主體地位,拓寬了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發揮了協商民主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濃厚氛圍。
在引領上著力,不斷提升協商議事質效。堅持用好4支力量服務協調議事,一是注重發揮委員參與指導作用。建立委員參與基層協商議事制度,把全區309名區政協委員編成委員履職小組,下沉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和部分企事業單位,指導搭建議事會議平臺、組織協商議事、推動成果轉化落實等,并將參與情況納入委員履職考核,促進委員有序參與協商議事。創新開展“黨建筑壘·同心筑夢”主題活動,分類組織政協委員和召集人培訓,不斷提高協商能力。二是注重發揮議事會議成員骨干作用。以有群眾基礎、有責任擔當、有工作熱情、有議事能力等為標準,選擇利益相關方代表、專業人士、鄉賢、職工代表和群眾代表等為議事會議成員,增強協商主體多元化和代表性。鄉鎮(街道)、村(社區)、企事業單位協商議事會議成員由組織推薦、聯名推薦、自薦等方式產生,并經同級黨組織審核確定。三是注重發揮專家學者智囊作用。推動建立市、縣(區)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完善專家參與基層協商議事工作機制,為開展協商議事提供專業咨詢和智力支持。四是注重發揮村(社區)政協工作聯絡員銜接作用。在村(社區)建立政協工作聯絡員機制,選擇了解政協工作、熟悉基層情況、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員擔任政協工作聯絡員,為委員深入基層聯系群眾做好協調配合,打通政協協商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